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肝性糖尿病内源性胰岛素与C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民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5,8(4):208-208,207
肝脏是糖代谢和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器官。肝性糖尿病作为一种继发性糖尿病,具有其特点。本文就伴有或不伴有肝性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结果,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绿叶  刘小桃 《医学信息》2005,18(11):1528-1529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9.8%(61/623),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7.1%(28/396),慢性重型肝炎中为6.4%(5/78);肝硬化中为22.1%(33/149),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着(P<0.0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着(P<0.01)。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是当今影响人口众多,分布范围广泛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病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近期研究发现,血糖代谢正常者心力衰竭发病率为3.2%,而糖代谢异常者(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分别是6.0%和11.8%[1]。  相似文献   

4.
肝原性糖尿病临床特征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疾病时,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增高.称之为肝原性糖尿病l‘I.我院自1993~1996op间2465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共发的20例肝原性糖尿病作分析.认识其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I诊断和分型肝病诊断标准按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糖尿病诊断接WHO(1987)诊断标准.LZ性别和年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4士8岁.Zo例肝原性糖尿病在各型肝病中的发生情况(见表1)二1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发生糖尿病前肝病病程<6个月3例,6个月~4年6例,5~ic年9例,】0年以上2例;(2)除乏力、纳…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s,NAFLD)是指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肝脏慢性脂肪变性,累及5%以上肝脏细胞,并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肥胖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和超重儿童中NAFLD患病率可高达50%~80%。随着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形式之一。NAFL虽为良性疾病,但NASH是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各种损肝因素所致的肝脏损伤都可能发生肝细胞炎症坏死,并继发纤维化的病理特征.有关肝硬化时免疫分子所发挥的作用近几年来使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颇感兴趣[1].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检测,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GDM发病率世界各国报道1%~14%。我国发病率1%~5%,近年有明显增长趋势。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故应引起重视,其发病相关因素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自身的免疫遗传因素、其它因素如孕妇饮食及慢性炎症等。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伟 《医学信息》2010,23(5):1380-138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自身免疫也起重要作用,而自身免疫的产生可能与激发其产生的感染有关.因此,本研究对病毒性肝炎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燕  王晓红  张卫光 《解剖学报》2006,37(5):599-601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性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环节。许多因素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都可造成慢性肝损害,又都可导致肝纤维化。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内ECM大量生成并在肝脏内沉积,它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后,伴随组织修复纤维组织在肝组织中的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初期为可逆性,此时如积极治疗,可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故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肝脏结构和保护肝脏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肝穿刺活检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者为105例,临床诊断与之的符合率为67.3%(105/156),中度28例(18.0%)、重度3例(1.9%)、肝硬化20例(12.8%);另外,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3~4者共48例(30.8%),纤维化分期为S3~4者共39例(25.0%);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非轻度者之间的ALT、AST、Tbil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临床诊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好行肝脏穿刺活检,以便更好指导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晓刚 《医学信息》2018,(20):136-138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血糖代谢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实验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c肽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对照组高,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纤维化水平,进而改善肝脏微环境,降低肝脏应激反应,促进肝脏纤维化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各种损肝因素所致的肝脏损伤都可能发生肝细胞炎症坏死 ,并继发纤维化的病理特征。有关肝硬化时免疫分子所发挥的作用近几年来使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颇感兴趣[1] 。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水平的检测 ,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 (男 2 0 ,女 15 )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90年9月~1991年9月用放免法(RIA)检测HA528例,对其中297例详细地进行了若干分组和统计学处理加以分析和讨论其中有正常人组、肝外疾病对照组、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其它癌症、胆囊炎、胆结石。结果表明HA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浓度极度增高,是肝脏损伤的灵敏指标,对早期肝硬化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定义:妊娠与糖尿病并存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GDM),大部分分娩后糖代谢转为正常,也有部分妇女若干年后发展为糖尿病.另一种为妊娠前即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第三届国际妊娠期糖尿病工作会议规定,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称为妊娠期糖尿病[1].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OGTT四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才称为GDM,而把只有一项异常称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IGT).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自身病理修复过程,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了TGF-β/Smad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尿病患者也是逐年增加,这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不仅危害孕妇的健康,而且对腹中胎儿的健康也非常不利。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也包括产后持续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并且不能除外妊娠前已经存在或于妊娠期伴发的糖耐量异常者。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肝门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大能否作为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意义 MRI表现。本研究包括早期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前者由 41例早期肝硬化患者组成 ,男 30例 ,女 1 1例 ,年龄 2 7~ 73岁 ,选择标准为病理诊断为肝硬化而 MRI检查无肝硬化常见表现 ,无胆囊切除术史、肝部分切除术史和直径在 2 cm以上的肝细胞癌。后者由 47例无慢性肝脏疾病临床证据的患者组成 ,男 31例 ,女 1 6例 ,年龄 2 6~ 77岁。MRI检查采用 1 .5 T扫描仪 ,扫描参数如下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T1 WI,TR/ TE为 40 0~ 6 0 0 ms/ 1 1~ 2 2 ms,信号采集 2~ 4次 ;脂肪抑…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甚为复杂,其中糖代谢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及慢性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时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可能与糖尿病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及产生胰岛素抵抗有关。高浓度纤维蛋白原(Fib)引致血液粘度增高被认为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36例糖尿病足患者血液HS-CRP和Fib的变化,探讨其对糖尿病足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机制及治疗.方法52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与同期住院56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以消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很少出现典型的“三多”症状;肝功能越差,糖尿病发生率越高;糖尿病亦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严格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机制及治疗.方法 52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与同期住院56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以消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很少出现典型的"三多"症状;肝功能越差,糖尿病发生率越高;糖尿病亦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严格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