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羟乙葛根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利用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羟乙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细胞凋亡及p5 3表达的影响。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 ,减轻细胞凋亡的程度 ,抑制p5 3的表达。结论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羟乙葛根素抗细胞凋亡 ,抑制p5 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EA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以放免法观察对IL1β水平的影响、以TUNEL法观察对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A(20、40、80mg·kg-1,ig)能减少TNFα的表达、降低IL1β水平和减少细胞凋亡数。结论E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TNFα及IL1β的升高和神经元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凋亡蛋白P53、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L-THP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1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症状评分,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P53、HSP70阳性细胞表达.结果:L-THP能够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症状以及脑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血清LDH活力,并且能够降低大鼠海马CA1区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再灌注早期增强HSP70的阳性表达.结论:L-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蛋白P53的表达,增强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以及RT- 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促进抑凋亡基因HSP70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促进HSP70表达,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腔内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及纳洛酮治疗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于缺血再灌注各2.5h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5h后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边缘,纳洛酮治疗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减少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纳洛酮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时相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分布,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模型组,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治疗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再灌注6,24,72h时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和TUNEL阳性细胞的时相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均出现三者的表达,且表达有几乎一致的规律性。(2)栓塞90min再灌注24,72h,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阳性细胞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1)AIF、Caspase-3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2)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可以减少凋亡诱导因子(AI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蒲黄颗粒(PH)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7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和PH高、中、低剂量组。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PH高、中剂量组少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丢失、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mR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结论:PH可下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确内质网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RT-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12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在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增高,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内质网通路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促进HSP70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促进HSP70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3d、7d。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观察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0.05)。康脑液1号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灶面积并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2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和GFAP表达却增多。结论康脑液1号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和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 myc蛋白和c-myc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检测c -myc蛋白和mRNA表达 ,利用原位杂交法和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c -myc蛋白和c- myc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强 ;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 <0 . 0 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c- myc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 ,从而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引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和200 mg.kg-1iv均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从模型组的(20.6±5.4)%分别降至(14.5±3.1)%,(11.12±4.2)%及(10.2±2.6)%,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3.2%,36.5%及41.0%,其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5.6%,41.2%及49.3%。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龙眼参(LYS)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0只Wistar♂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LYS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60min后行手术,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后,LYS多糖对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Bcb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LYS多糖能够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增加脑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P〈0.01或P〈0.05),并减轻皮层神经细胞水肿。结论:龙眼参多糖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马小亚  武冬梅  李明 《医药导报》2010,29(9):1115-1119
[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 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海马CA1区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Image Pro Plus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脑梗死体积,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活力,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Fas、FasL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 THP能够缩小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CK活力,降低缺血侧海马CA1区Fas、FasL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L THP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而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ransi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基亚砜溶剂(dimethylsulfoxide,DMSO)对照组、黄体酮(progesterone,PROG)预防组、PROG治疗组、PROG预防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死亡原位末端标记(Insituendlabeling,ISEL)法研究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情况。结果:高倍视野下p53蛋白阳性细胞数,各药物处理组凋亡细胞数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G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流脑损伤,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抑制脑神经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中,选择12只为假手术组,另78只经右侧翼腭动脉线栓willis环阻塞60 min后再灌注60 min,反复3次,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7 d选择其中3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红A组、丹红B组。四组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及VEGF mRNA、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HIF-1a mRNA、受体胎肝激酶1(FLK-1)、FLK-1 mRNA,脑组织TTC染色并测定脑梗死范围。结果治疗14 d后,丹红组VEGF蛋白质及VEGF mRNA、HIF-1a、HIF-1a mRNA、FLK-1、FLK-1 mRNA明显增高;TTC组织学检查显示,部分脑组织神经细胞溶合且排列紊乱,但脑梗死范围明显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VEGF分泌、拮抗Ca2+内流、松弛脑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缺血部位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半暗区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kB)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 CAO)栓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脑重度缺血(3h)及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2、3d)半暗区NF-kB表达;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NF-k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数量亦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与NF-kB的表达基本一致。结论:局灶性重度脑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NF-K b表达的增加,参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是否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Caspase-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后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d)].利用TUNEL法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检测NF-κB蛋白、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各缺血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地塞米松组各时点凋亡细胞数多于生理盐水组,NF-κB活化程度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加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与其阻碍NF-κB蛋白活化与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并继而加重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核因子-кB(nuclear factor-кB,NF-кB)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两次假手术,其余2组分别在2 h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22 h再灌注前3 d给予10 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比较各组神经元凋亡及NF-к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缺血组相比,预缺血组凋亡神经元数减少(P<0.01),同时伴NF-кB表达降低 (P<0.01).结论:10 min MCAO缺血可减少再次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抑制NF-кB激活,NF-кB活化受抑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抗凋亡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衍生物(G20)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其保护作用是否与caspase-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方法:以Longa发明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25.0 mg·kg-1)组、G20(12.5、25.0、50.0 mg·kg-1)组,给药组于缺血后1.5 h及6 h两次尾静脉给药。通过评价大鼠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脑梗死面积及脑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学改变,以观察G20是否具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脑神经元凋亡数目的改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aspase-3的表达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G20能改善脑缺血后4 h、24 h的神经肌肉运动和前庭运动功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面积及降低脑含水量,减轻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G组比较,未见大鼠尿液变红等不良反应。G20明显减少了脑组织凋亡细胞的数目,减少了caspase-3的表达。结论:G2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