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一个高峰,其艺术造型和线条给人的感受用笔者的话是"扫六合刀斧,绣石上锦缎",论起气势,比大唐多了一分霸悍;说起细腻,又多了几许隽永.这里,我试着谈谈汉代玉器的线条及微痕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继卿 《中国宝石》2010,(3):114-116
玉器的玉质优劣、制作工艺的繁简难易和精细粗糙程度、造型的艺术神韵,是现代玉器的重要价值评价因素。由于它们在玉器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不同,玉器形成了两个价值大类型(普通商品类玉器、收藏类玉器)和四个小类别(普通商品类玉器、玉质精品类玉器、工艺精品类玉器和艺术精品类玉器)。  相似文献   

3.
以清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切入点,用学术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对清代玉器的基本面貌、整体模式、时代背景,特别是康乾盛世玉器、玉雕的主要成就,艺术特征,艺术体系,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审美意趣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清代玉器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玉文化在继承、总结与创新上作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唐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中外文化交流、创新型玉器取得的成就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唐代玉器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创新形式、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趣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唐朝在中国玉文化重要转折时期,改变上古玉器以“礼玉”、“葬玉”为主的传统,推陈出新,开创以创新写实、实用玉器为中心的新时代,在中国玉器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历史作用,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开放基础,为促进中国玉器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姚士奇 《中国宝石》2009,(1):162-164,161
玉器是一种物质,但它的主体归根结底仍属于艺术创造,属于精神财富,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白玉器问世以后,它就和整个社会历史的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但是,玉器自身又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脉络和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6.
何松 《珠宝科技》2008,(2):56-62
以中国原始社会解体,建立夏商周三朝奴隶制国家取得的玉器杰出成就为基础;以人类跨进文明社会,造就的中国玉器支上首次高峰期为切入点。用科学的态度,求实的观点对夏商周三代玉器的总体面貌、整体模式,时代风格、仪仗用玉、主要成就、工艺特色、创新形式、表现手法、艺术特征、礼玉文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三代创新玉器,特别是西周在玉与铁的复合材料工艺上的创新成果奠定的玉器工艺学基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历史贡献、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阐述。对三代(夏商周)玉器与政治、宗教、道法融为一体;以礼用玉、以玉节礼,格调统一的礼玉文化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大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极广,蕴量丰富。元代是一个由游牧民族主政的朝代,由于前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元代玉器风格做工渐趋粗犷,不拘小节。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本文通过对元清时期玉器艺术与服饰设计的概述,概述了玉雕设计应在服饰设计运用的创新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袁嘉骐现任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20世纪70年代拜北京玉器厂著名艺人王树森、王德龄为师学习琢玉技艺,后又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他熔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雕塑语汇为一炉,形成鲜明的个人玉雕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主编《玉器专业技术培训大纲》《现代玉器艺术思考》等专著,出版个人玉雕作品集,多次举办个人玉雕作品展。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湖北省青年委员,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  相似文献   

9.
何松 《珠宝科技》2009,(1):53-58
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政权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为基础,以三朝玉器在继承吸收唐宋玉器基础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为切入点。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求实的态度,对辽金元玉器的总体面貌、时代特征、民族风格、用玉制度、官办玉器、民间玉雕、种类造型、琢玉工艺、个性特点、艺术特色、地域风情、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创新;辽金元玉器历史的同一性,玉器风格总体上的一致性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长时期的高速发展.迎来了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而作为中华文明最主要载体之一的中国玉文化,近年来也得到了极大的复兴与高速发展。在这个人才辈出、玉器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青年才俊王桂平以他水墨画般的线刻艺术在玉雕艺术界独树一帜.为当代海派玉雕艺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