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结合青海雪龙滩电站底流消能方案试验,对T型墩消力池的结构尺寸、水流流态、压力分布及其消能效果作了研究,并给出了T型墩消力池消能率计算公式及结构尺寸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喷射急流下,泄水口下游端金字塔型消力墩上的力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流速和墩高等等.这里将介绍一些经验成果.众所周知,消力槛和消力墩通常都是用以稳定水跃并消散各种水工结构例如溢洪道、水闸、泄水底孔、或跌水下游的剩余动能.通常将此种水跃,称为强迫水跃.和传统的自由水跃的特性大为不同.强迫水跃的特性在于不仅是分离水流和形成墩后涡流,而且在消力墩上  相似文献   

3.
赵婉璐  张婷  田淳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121-123
针对高速水流脉动压强负值会增大泄流边界发生空蚀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齿墩状内消能工,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3种齿墩形内消能工的消能特性、脉动压力特性和空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齿墩设施可增进消能作用并达到消能效果。通过对3种不同面积收缩比的齿墩形内消能工脉动压强研究,得到了脉动压强的分布规律,收缩面积比为0.451时的齿墩形内消能工脉动强度较小,抗空化性能更强,其脉动压强最大点的压强概率密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针对泵站正向大扩散角前池内存在的大尺度回流问题,基于CFD软件,采用RNGκ-ε模型模拟计算了某泵站前池流态,分析原方案下的前池水力特性,并探究了八字形导流墩的整流效果。结果表明,在前池内增设八字形导流墩能有效消除两侧的大尺度回流;沿流道隔墩方向布置两组八字形导流墩后,平面流场回流区消失,边机组轴向流速分布均匀度相较于原方案分别提升了11.03%、11.32%,前池进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泵站入口流速分布更均匀。研究结果可为正向前池泵站整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砌石拱坝上游坝面中下部存在大面积拉应力超标现象,基于该砌石坝加固工程中的两种坝后局部加固方案,采用接触单元模拟新老坝体结合面的连接特性,分析了规范中五种工况下结合面的受力特性及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加固后,两种方案结合面的张开特性和受力特性在整体上相似,其中肋墩方案中边墩存在不对称张开及受力现象;高水位工况下加固结构主要在上部承力,下部应力较小并可能张开;低水位工况下结合面应力水平较低,加固结构基本不承受荷载;加固后温降工况下,砌石坝体以加固结构上部为支点进行转动变形,在低水位条件下结合面会出现大面积张开;温升工况下,低水位时坝体向上游变位,导致结合面间隙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呈对称光滑的抛物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直流电机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直流电力测功机工作原理及特性,并对其工作稳定性及与内燃机特性的匹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直流电机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直流电力测功机工作原理及特性,并对其工作稳定性及与内燃机特性的匹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锅炉压力容器19Mn6厚板进行了示波冲击试验、落锤试验、室温和320℃的对比性低周疲劳试验以研究其低落曙韧性及低周疲劳特性,分析了温度对以冲击的能量、载荷及对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9Mn6钢在一40℃以上具有较好的韧性,其FATT50为-5℃,NDT温度为-35℃。在-80℃至+22℃之间,尤其在一-40℃以上,温度对动态屈服载荷、最大载荷、裂纹形成功影响不大,但对裂纹扩展功有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研究成果缺少详细分析镇墩稳定性、可滑移长度判别公式存在不足的问题,在现有计算公式基础上,优化设置伸缩节情况下管道轴向力公式,提出了弯管下游轴向力和不设置伸缩节情况下轴向力公式,分析了设置伸缩节与未设置伸缩节情况下管道轴向推力及各条件下镇墩砼量比较,得到在一定条件下不设置伸缩节的埋地钢管镇墩砼量最省,可为今后的研究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电磁阀的位移-力特性,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了比例电磁阀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发现电磁力最大偏差为5.3%,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极靴结构对比例电磁阀静态位移-力特性的影响,发现盆形高度、极靴宽度、端面高度、盆形角度是影响比例电磁阀位移-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田口方法的稳健设计理论,对比例电磁阀极靴结构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了较优的极靴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在工作行程内其位移-力特性具有更好的水平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王寺水库共用消力池原方案中进口的中隔墙长度偏短,导致泄洪洞出流受溢洪道水跃影响,出口存在回水拍打洞顶的现象,根据模型试验提出延长中隔墙和泄洪洞出口段的措施,以减小二者出口流态的相互干扰,消除水跃回水拍打洞顶的威胁。结果表明,该措施有效可行,说明共用消力池水力设计重点是要处理好进口汇流处水流的相互影响,联合泄洪时应尽量使消力池内主流处于中轴线上,以充分发挥消力池的消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溢流坝具有高水头、坝址河床狭窄、坡度陡峭等特点,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溢流坝及其消能工体型,解决了溢流坝的消能问题。试验表明:①溢流坝采用“坝面削角阶梯 底流消力池”的联合消能方案后,增大了溢流坝面水流的消能率,解决了溢流坝泄流与下游消力池衔接的问题;②消力池内设置T型消力墩,缩短了水跃长度和池长;③消力池下游采用阶梯状的二道坝与下游河床连接,减轻了泄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宽尾墩应用于高重力坝时经其拉伸后的水流在入水时纵向集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坝面分流消能工,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反弧段和消力池内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坝面上间隔布置渐扩挑坎,在挑坎之间形成窄缝,能使坝面上的水流一部分经挑坎以挑流的形式进入消力池靠近中部的区域消能,而另一部分水流继续流经坝面,由挑坎之间的窄缝沿竖向拉伸后进入消力池的前部消能,能达到分散分区消能的效果。这种布置型式水流的拉伸效果良好,利用消力池更广的区域进行消能反弧段和消力池的压强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以水工模型试验为依托,对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形式中消力池底板的脉动压强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宽尾墩体型、消力池长度、尾坎高度、上下游水位差ΔH及运行方式是影响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形式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琴 《水电能源科学》2020,38(9):104-108
针对岸边溢洪道从侧面挑入与其平行布置的已有消力池来消能的布置形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程和流量对挑坎(а=45°)及消力池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泄流量逐渐增大,挑坎内最大水深、最大压力及消力池最大压力均逐渐增大,挑流水舌入水长度与纵向入水长度均逐渐增大;随着挑坎与消力池高差的减小,挑坎最大水深和最大压力均逐渐增大,而消力池最大压力变化较小。拟合得挑坎最大水深和最大压力的定量计算公式,从而为该型岸边挑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区弯道水流特性复杂,消能工布置困难,为确定其适宜的消能工型式,分析了山区河流水流特性及工程中常用消能型式,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消能工布置下弯道水流流态及消力池出口流速分布,提出在弯道出口处设置消力池加辅助消能工(消力墩+异形坝)的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在消力池内设置消力墩和异形坝后,水流流态得到很好的改善,出池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消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表底孔共用消力池内复杂的流态,以缅甸联邦NAM PAW水电站为例,采用比尺为1∶50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表底孔共用消力池有无分水墙时的水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分水墙时能加剧表底孔水流掺混碰撞,有效减小消力池内临底流速,有利于消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下游河床冲刷,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流速、高弗劳德数条件下弯道水流的水力特性,以某水利工程为例,提出采用"前置掺气坎+渠底局部超高+阶梯"相结合的弯道水流控制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弯道段水流流态良好、横向水深和流速分布较均匀、弯道段沿程流速增加较小、弯道后水流衔接平顺,各项水力指标均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出山店水库枢纽工程南灌溉洞为例,针对原设计方案折坡等宽式消力池中存在水跃不稳定、流速分布不均及消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完全渐扩式折坡消力池的修改方案,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消力池方案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修改方案能增大消力池进口的弗劳德数,可明显改善原方案中流态流速分布不均、水跃不稳定问题,且能较大地提高消能率。  相似文献   

20.
低水头水闸下游消能属于低弗劳德数水跃消能,容易发生波状水跃、消能不充分等消能问题,尤其在海潮影响下,水位变幅大,消能问题更加突出。为此,结合晋江滨海新区填海造地工程~#1水闸模型试验,针对原设计一级消力池容易形成波状水跃和消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二级消力池的消能结构,并对消力池池长、池深、尾坎高程和辅助消能措施进行了综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二级消力池消能结构,改善了水流流态,提高了消能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