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冬春季目光温室内气温的变化规律,于山东莱芜进行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对各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2、1和2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为08时,阴天会推迟1h.且最低气温均在番茄的生长界限温度以下;3和4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分别为07和06时;且最低气温均在阴天最高,多云天次之,晴天最低;(2)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阴天时最大,多云天次之.晴天最小;且白天相关性明显小于夜间;(3)冬季温室内增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3年长春市和周围5县市区共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33a的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春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年变化、季变化、月变化、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热岛强度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在21世纪初期最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依次减弱。平均热岛强度为0.71℃。日最强热岛强度达8.34℃;热岛强度冬季最为明显,秋季次之,最弱为夏季;城市热岛强度1月份最强,6月份最弱,1—6月份长春市热岛强度逐渐减弱,6—12月逐渐增强;长春城市的热容量大于郊区,气温日变化的降温阶段城市热岛强度大,升温阶段热岛强度小,导致夜间至早晨热岛强度大,白天弱,7月平均03:00热岛强度最大,1月平均07:00热岛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达日地区近30年(1986—2015年)探空资料(7:00、19:00)和地面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地面、高空500 h Pa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地面和500 h Pa气温在每个时段的增温率是不同的,地面气温增温率高于500 h Pa,19:00的增温率又高于7:00,各时段的增温率分别为7:00地面0.35℃/10年、19:00地面0.48℃/10年、7:00 500 h Pa 0.16℃/10年、19:00 500 h Pa0.17℃/10年。2地面、500 h Pa在2个时间段均有共变现象,为正相关,关系密切。在7:00,地面平均气温在四季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增温最显著,春季增温最小;500 h Pa的增温则主要集中在冬季,春季亦最小。月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分析中,地面气温2月的增温率最大,4月最小;500 h Pa气温9月的增温率最大,且高于同月份的地面气温倾向率。3在19:00,地面与500 h Pa的气温变化曲线幅度大致相同,为高度正相关。地面气温在春季的增温率最大,夏季最小;500 h Pa的增温主要是夏季,秋季最小。地面和500 h Pa每月的气温变化倾向率也不相同,2月的地面月平均气温增温率最大,6月最小;500 h Pa层的月平均气温增温率在2月最大,6月最小。4在进一步细致分析地面气温与500 h Pa气温相关性的基础上,可利用地面气温场和500 h Pa气温场互相进行插补。  相似文献   

4.
苑跃  赵晓莉  刘庆  王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91-1593
利用宜宾站及其周围5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宜宾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增温夜间比白天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增温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弱;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在其后的近40年间,气温各要素02:00、08:00、14:00、20:00气温、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增温0.483 2、0.168 0、0.001 4、0.209 8、0.215 4、-0.013 4、0.333 2℃;不同区域背景对城市气候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气象站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拉萨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变化特征,本文利用拉萨市八廓街、市环保局、区监测站、西藏大学、区辐射站、拉萨火车站等多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拉萨市城区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气压等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重点探讨了拉萨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辐射站与市环保局所在区域SO_2、NO_2与PM_(10)年平均质量浓度较高,而西藏大学以上3种污染物的年平均质量浓度最小;SO_2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12月—次年2月),而夏季(6—8月份) SO_2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最小;NO_2在秋季的平均质量浓度出现最大值,其最小值也出现在夏季;拉萨城区各月份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NO_2平均质量浓度次之,而SO_2的平均质量浓度最小;5月份SO_2平均质量浓度达到峰值,NO_2的平均质量浓度变化则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其谷值出现在2月份,峰值出现在12月份;PM_(10)平均质量浓度的谷值出现在7月份,峰值出现在12月份。PM_(10)质量浓度的月变化与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降水量之间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月平均气温较高、月降水量较多时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较小,相反则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海市2006—2012年青菜逐日价格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青菜价格涨跌幅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6—9月份青菜价格涨幅与暴雨日数、降水量、日降水量≥80 mm日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市暴雨累计日数(t)与青菜价格涨跌幅度(ΔP,%)的关系式为ΔP=8.209t-21.36。(2)台风过程降水量、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平均最大风速等与青菜价格涨幅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台风降水量(R)×风速(F)与青菜价格涨跌幅度(ΔP,%)的关系式为ΔP=41.69R×F-20.16。(3)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气温高青菜价格下跌;平均气温≤0℃日数、降水量、日均日照时数≤3 h的日数多则价格涨幅较大。降水量(R)/气温(T)与青菜价格涨跌幅度(ΔP,%)的关系式为ΔP=0.439R/T-30.56。(4)3—5月份及10—11月份的日照时数(S)多、气温(T)高,青菜价格下跌。春季的关系式为ΔP=-27.8 ln(S×T)+23.97;秋季的关系式为ΔP=-15.1ln(S×T)-9.308。  相似文献   

7.
根据蓝山县2009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气温和相对湿度两要素在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下的差异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差值的日变化、年变化及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日平均气温差值、日最高气温差值、日最低气温差值分别为0.1、0.3、0.5℃左右;从差值的年变化看,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存在季节性波动,而最低气温无这种变化;从差值的日变化看,白天(8:00和14:00)自动站气温普遍高于人工站,夜间20:00自动站气温总体较人工站偏低,但其差值绝对值低于8:00和14:00,2:00的差值则无明显规律;随着气温上升,日最高气温差值的绝对值明显增大,而日最低气温差值的绝对值无明显变化。自动站相对湿度较人工站明显偏小,平均偏小4.0%,其中1—9月差值为负值,10—12月差值为正值,但其绝对值明显低于1—9月;从差值的日变化来看,14:00自动站相对湿度较人工站明显偏大,其他时次则明显偏小,其中2:00偏小幅度超过20%;相对湿度差值的绝对值随着最高气温的上升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但与相对湿度值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海口晚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变化规律,提供晚稻生产理论指导,以海口市1988—2012年晚稻单产和生育期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为研究对象,应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探讨逐日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晚稻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呈显著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他气象因子均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2011年、2009年、2008年、2009年、2009年、2001年、1993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小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剧烈,时间尺度越大,周期振荡越平稳,规律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富裕县1961—2016年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近56年来富裕县气温日较差的年、季、月变化特征,揭示富裕县气温日较差的气候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6年来富裕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1.9℃,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总体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为0.542℃/10 a。春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夏季最小,季节变化呈高—低—高—低特点;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5月(13.6℃),最小值出现在7月(10.1℃);各月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月份下降幅度最大,8月下降幅度最小。月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远大于最高气温,是导致年、季、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4年荆州国家基本观测站的迁站一年的资料进行对比。对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月平均、最大、极大风速和月降水量等要素进行对比评估。对比结果表明:新站气温高于旧站,新站风速大于旧站且风向有差异,两地降水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影响黄瓜瓜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对2015年5月26日—6月22日大棚内外小气候和黄瓜生长量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建立了棚内、外太阳总辐射强度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白天棚内气温高于棚外,温差在1.2-4.9℃,最大值出现在12:00;夜间(19:00—5:00)棚外温度比棚内高1℃左右,温差最大值1.2℃(出现在21:00—23:00)。(2)9:00—13:00,棚内相对湿度低于棚外相对湿度,11:00—13:00差值最小,13:00相对湿度最低;14:00开始上升,19:00差值达到最大,整个夜间棚内湿度均高于棚外相对湿度,并持续到次日8:00;夜间棚内80%以上时间的相对湿度≥95%,较棚外明显偏高。要注意夜间大棚的通风降湿,以防治病害等发生蔓延。(3)黄瓜相对生长量与棚内小时积温、前一天太阳总辐射累积量有较好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夏季林火与气象环境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07年黑龙江省所辖林区的夏季林火火场资料以及相应地区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特征以及夏季林火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林火集中期为7月25日-8月16日,且夏季林火日变化明显,主要发生在15:00-17:00时,多发生在大兴安岭和黑河林区(50°44′~53°24′N,121°34′~126°40′E),此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防御的重点区域,其中雷击火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雨日里,出现林火的概率较低,75%以上林火当日无降水;日最小相对湿度<40%时易发生林火,40%的林火当日最小相对湿度<30%;日平均气温在15~25 ℃、日最高气温25~35 ℃是夏季林火发生的关键温度区间;在日照时数超过6 h易发生夏季林火.经过方差分析发现: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与林火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气温、地温、日照时数、风速均与林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所在地北京延庆站(54406站)1961—2014年的逐日气候观测材料,对逐日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进行月平均、年平均和年较差的年际变化分析,并做出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极端温度年际变化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等曲线;同时利用1961—2014与2000—2014年2个时间段的气象要素趋势变化,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对2019年该地区的各气象因子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显示,2019北京世园会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值在10.0℃左右,极端高温为35.03~36.21℃,极端低温为-18.16~-19.51℃,活动积温为3 806.65~3 858.10(℃·d),积温天数为195~196d,年日照时数为2 545.93~2 708.65h,年降水量为411.11~466.35 mm,日最大降雨量为37.00~45.65 mm,相对湿度为52.80%~55.57%,平均风速为1.34~1.44m/s,最大风速为9.99~10.56m/s。相关结果为园艺园林植物的引种、配置布局、栽植养护和自然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6—2015年辽阳市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市冬九九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辽阳市冬九九平均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49℃/10年。1956年冬九九气温最低,为-12.1℃;2006年冬九九气温最高,为-3.8℃。各九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以七九气候变化倾向率最大,为0.79℃/10年;三九气候变化倾向率最小,为0.27℃/10年。冬九九中以三九气温最低,为-11.3℃;九九气温最高,为-0.9℃。20世纪50年代三九最冷,21世纪初15年的三九最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潍坊国家基本气象站(寒亭)1971—2015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气温变化趋势函数,分析近45年寒亭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寒亭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2℃/10年,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20世纪70年代偏冷,2006—2015年增幅明显;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为最高气温的2.19倍,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海南岛早稻各生育期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分析气象因子在旬时间尺度上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以陵水、儋州、海口、琼中4个站点1998—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和早稻单产为研究对象,对单产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分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早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站点的气象单产对实际单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早稻生育期中,海口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上升趋势,最小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儋州和琼中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下降趋势;陵水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他气象因子均无明显变化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影响海口、儋州和琼中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平均风速,影响陵水早稻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在旬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对海口、儋州、琼中、陵水早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为4月下旬降水量、3月上旬日最低气温、6月下旬日最高气温和1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拟合度较高,4个站点平均误差均未超过5%。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同心县1955—2015年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进行了年变化和月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心县近60年来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幅为2~3℃,1987年前后为气温升高的转折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月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7月份升到最高值,1月份降至最低;近60年气温的极端值分别出现在2000年7月和2008年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9.0℃,极端最低气温为-28.3℃。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2015年滁州市逐日AQI与同期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滁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2015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空气质量为良的等级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以PM_(2.5)为主。四季AQI存在显著差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AQI均值最高,波动幅度最大,夏季AQI均值最低,波动幅度最小。AQI与平均气压、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平均风速、日降水量以及前一日AQI显著相关。基于气象要素建立的AQI回归方程对全年AQI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平均状态拟合效果较好,但对极值的拟合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季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对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淀区近44年的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16℃/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93年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快,近44年气温增加主要表现为白天最高气温的升高;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更大;与年际变化类似,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也呈增加趋势,但各季节的增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气温上升最快,秋季最慢,春季的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最大,其次夏季,再次冬季,秋季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