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肠杆菌O157 Stx噬菌体裂解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大肠杆菌O157Stx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内溶素)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克隆表达了大肠杆菌O157Stx噬菌体裂解酶,并检测其裂解作用和裂菌谱。利用PCR方法扩增大肠杆菌O157Min27株中Stx2噬菌体裂解酶基因(R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ET28a(+)-lysEC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质粒在BL21中获得了高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经His-trapTM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获得的重组LysEC1的纯度大于97%。体外裂解活性试验证实纯化的噬菌体裂解酶LysEC1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株具有很好的裂解作用,这为新型噬菌体抗菌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原核表达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并研究其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并构建了pET-32a-Cp5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终浓度为0.5 mmol·L~(-1)的IPTG诱导以及镍柱纯化后,获得了可溶性的Cp51重组蛋白;用比浊法检测Cp51重组蛋白的杀菌活性。【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能够有效降低7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浊度,裂解酶质量浓度在5μg·m L~(-1)以上、作用30 min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9.99%以上,而对其他种类细菌无杀菌效果。【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为后续裂解酶Cp51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MtGH6最优的表达宿主,构建了质粒pET21a–MtGH6、pBES–MtGH6、pPICZαA–MtGH6,以大肠埃希菌BL21、枯草芽孢杆菌RIK1285及毕赤酵母GS115为工程菌,对MtGH6进行异源表达及分离纯化,并对表达MtGH6的3个宿主菌的生长状况、产酶量、纯化回收率、酶活力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BL21及枯草芽孢杆菌RIK1285在生长稳定后,OD值维持在1.5,而毕赤酵母GS115生长稳定后,OD值维持在2.0;毕赤酵母GS115生产的MtGH6为77 mg/L,纯化回收率为15.40%,产酶量和纯化回收率均高于大肠埃希菌BL21、枯草芽孢杆菌RIK1285生产的MtGH6;由毕赤酵母GS115表达的MtGH6的酶活力为15.60 U/mg,由大肠埃希菌BL21及枯草芽孢杆菌RIK1285表达的MtGH6分别为7.45、10.06 U/mg,说明毕赤酵母GS115是MtGH6的最优表达宿主;对其分泌的MtGH6的酶学性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降解微晶纤维素的反应中,该酶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60 ℃, 添加0.5 mmol/L Mn2+可使其活性提高,表明MtGH6在生物燃料生产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裂解酶重组表达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并检测重组菌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效果。【方法】全基因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构建PNZ8148-Cp5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电转化至乳酸菌NZ9000,经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可溶性Cp51蛋白;用比浊法检测表达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利用细菌液混合培养检测重组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在乳酸菌中成功表达,为1 268 bp;质量浓度1μg·mL-1以上的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重组乳酸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混合培养后使产气荚膜梭菌活菌数从9×10~9 CFU·mL~(-1)下降到约9×10~8 CFU·mL~(-1)。【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乳酸菌构建成功,为后续优化表达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6.
运用RT-PCR技术,从绿色木霉(AS3.3711)mRNA中扩增出木聚糖酶基因xyn2,并与质粒pPIC9K相连,构建了表达载体pPIC9K-xyn2,转化毕赤酵母GS115,并且将pPIC9K-xyn2和pPIC9K-PelC(果胶裂解酶)同时转化毕赤酵母GS115,通过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筛选,G418高拷贝菌株筛选,以及摇瓶诱导表达筛选,分别得到一株高表达木聚糖酶毕赤酵母菌株X5和一株同时高表达木聚糖酶和果胶裂解酶毕赤酵母菌株PX6。同时,将一株高表达果胶裂解酶毕赤酵母菌株P2保存。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P2和PX6分泌果胶裂解酶,X5和PX6分泌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均为50℃;P2分泌果胶裂解酶最适pH5.4,最大酶活为14.2U/mL;X5分泌木聚糖酶最适pH6.0,最大酶活为5.8U/mL;PX6分泌果胶裂解酶最适pH5.4,最大酶活为12.6U/mL,分泌木聚糖酶最适pH6.0,最大酶活为4.2U/mL。  相似文献   

7.
针对原核生物细菌作为内参蛋白至今鲜见报道,基于大肠埃希菌gapA基因编码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蛋白高度保守性,PCR扩增出人源大肠埃希菌益生菌Nissle1917的gapA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GAPDH蛋白。通过对重组蛋白的纯化并免疫BABL/c小鼠制备大肠埃希菌内参蛋白GAPDH多抗血清,结合SDS-PAGE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表明:GAPDH对大肠埃希菌及沙门氏菌属细菌代表株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反应。证明GAPDH蛋白可应用于原核生物细菌一类的内参蛋白,为深入研究肠杆菌,尤其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代谢通路以及合成生物学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人类防御素hβD-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细胞中的融合表达,采用pET-32a(+)载体在BL21(DE3)溶原菌中进行了F-βD-3蛋白的融合表达.结果表明,F-βD-3蛋白的表达量达到127.23μg/mL,融合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与肠激酶酶切后,最终得到hβD-3蛋白的量为18.17μg/mL.经对大肠埃希菌K12D31的抑菌试验鉴定,肠激酶酶切后产物为有抑菌活性的重组hβD-3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菌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分析评价dybowskin-1ST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蛙皮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抗菌肽dybowskin-1ST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中,得到重组质粒pPIC9K-1ST。经电转化将pPIC9K-1ST转入到毕赤酵母菌GS115中,获得高效表达dybowskin-1ST的重组菌株。以甲醇诱导重组菌株,上清液经SDS-PAGE检测表明有目的蛋白dybowskin-1ST分泌表达。目的蛋白经Ni-agarose色谱柱分离纯化后,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且dybowskin-1ST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和潜在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重组犬λ干扰素(CaIFN-λ),将CaIFN-λ1成熟肽编码序列优化成大肠埃希氏菌偏爱密码子序列,将合成序列插入类弹性蛋白多肽(ELP)融合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氏菌,用IPTG诱导CaIFNλ-ELP融合干扰素表达,用温度敏感可逆相变循环(ITC)进行纯化,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干扰素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菌能正确表达CaIFNλ-ELP,≤24℃条件下约90%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诱导24h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沉淀CaIFNλ-ELP的相变温度为26℃,氯化钠浓度为2mol·L~(-1),一轮相变循环后的CaIFNλ-ELP纯度为70%,离心洗涤、变性和复性后的纯度可达90%,抗病毒效价为2.5×104 U·mg-1蛋白。说明重组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CaIFNλ-ELP融合干扰素具有纯化简单、成本较低和抗病毒活性较强等优点,有望作为长效干扰素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荷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蜡叶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酵母菌(Saccharomycete sp.)等肉类致腐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荷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荧光假单孢菌、铜绿假单孢菌和酵母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荷叶提取物中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对枝霉无抑菌性.该提取物中黄酮对大肠埃希氏菌、荧光  相似文献   

12.
以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分离并筛选出1株烈性噬菌体YH6,根据电镜下的形态特征,YH6为短尾噬菌体家族的成员。通过对YH6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了其裂解酶基因,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噬菌体的裂解酶Lys YH6。菌落计数及浊度下降法表明:该裂解酶在EDTA(25 mmol/L)存在的条件下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活性。具有抑菌活性裂解酶Lys YH6的获得为治疗和预防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将抗葡萄球菌嵌合蛋白P128编码序列优化成大肠埃希菌偏爱密码子序列,插入脑膜炎奈瑟氏菌FrpC蛋白自加工元件(SPM)与类弹性蛋白多肽(ELP)融合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pP128-SPM-ELP转化大肠埃希菌进行诱导表达,利用ELP的温度敏感可逆相变循环(ITC)进行融合蛋白纯化,利用SPM自切割活性进行融合蛋白切割和目的蛋白回收;以牛源金黄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回收的嵌合蛋白P128进行溶(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128-SPM-ELP融合蛋白获得高水平、可溶性表达,经过两轮ITC获得的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其自切割效率接近100%,回收的嵌合蛋白P128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4μg·mL-1,且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证明SPM-ELP融合表达与纯化系统是简单、经济、有效的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系统,获得的嵌合蛋白P128可用于葡萄球菌性奶牛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用于沙门菌的防控,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异源表达蛋白的方法,获得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T139的裂解酶,并验证裂解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裂解活性。通过对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T139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组全长38 854 bp,平均GC含量为49.10%,不包含tRNA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噬菌体T139属于T7噬菌体属,共预测出43个ORFs,有23个被赋予已知功能。多序列比对及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orf 40基因编码的蛋白(LysT40)包含12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内肽酶保守结构域,为可能的噬菌体裂解酶。LysT40二级结构中存在大量的螺旋结构(70.63%),使得该蛋白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将orf 40进行异源表达、纯化,经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在10~15 ku处获得单一目标蛋白条带,纯化的蛋白质量浓度为280 μg/mL。LysT40在30 min内对氯仿或EDTA预处理的鼠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裂解活性,吸光值OD600相比于对照组分别下降0.18和0.31。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运用可视芯片技术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志贺菌Shigella、沙门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方法.分别选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中编码脂多糖O157抗原的基因(rfbE)...  相似文献   

16.
<正>水肿病(大肠埃希菌肠毒血症)是一种由特异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导致的急性毒血症,该菌可在保育猪体内快速生长,影响机体健康。由于可导致胃和结肠黏膜下层的严重水肿,水肿病又称为"肠水肿"或"肠水肿病"。1病原与发病机制水肿病由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引发,该病菌可产生F18菌毛和志贺毒素2e(志贺毒素2e也被人们称作Vero细胞毒  相似文献   

17.
<正>水肿病(大肠埃希菌肠毒血症)是一种由特异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导致的急性毒血症,该菌可在保育猪体内快速生长,影响机体健康。由于可导致胃和结肠黏膜下层的严重水肿,水肿病又称为"肠水肿"或"肠水肿病"。1病原与发病机制水肿病由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引发,该病菌可产生F18菌毛和志贺毒素2e(志贺毒素2e也被人们称作Vero细胞毒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猪链球菌9型噬菌体裂解酶Ply5218的最小活性功能域及关键氨基酸位点,利用PCR技术对全长裂解酶Ply5218进行截短并对可能与活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研究截短与突变后各个蛋白的活性并与全长蛋白活性对比。结果显示,截短片段Ply5218_(1-147)可在平板上形成裂菌圈,仍保持裂菌活性,而比该片段更短的截短片段则失去裂菌活性,推测Ply5218_(1-147)为Ply5218的最小活性相关功能域;第8、58、136和142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后,裂菌活性部分降低,第34和144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后,则彻底失去裂菌活性。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Ply5218的裂菌机制和进一步改造裂解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是引起幼龄大熊猫腹泻的主要病原,对圈养大熊猫产生了较大的危害。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是一种载体蛋白,可介导黏膜免疫反应。VP7是轮状病毒结构蛋白中主要的中和抗原。因此,VP6-VP7的融合表达作为候选抗原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存在表达量低、可溶性差以及纯度低等弊端。本研究使用醛缩酶(E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麦芽糖结合蛋白(MBP)3种融合标签,以实现获得表达量高和纯度高的GPRV-VP6-VP7重组表达蛋白。将扩增的VP6、VP7基因片段利用同源重组酶构建到含3种融合标签的表达载体pET21b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和Image J分析蛋白表达量和可溶性,Western blot分析得到表达的重组表达蛋白正确且具有蛋白活性。实验结果证明,EDA标签能显著促进VP6-VP7蛋白的原核可溶性表达,提高VP6-VP7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报道的禽流感病毒H5 亚型HA1基因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扩增片段插入到pPROEX-HTb表达载体上,并对重组表达质粒进行 PCR酶切鉴定,通过序列测定验证读码框,并在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扩增出的1 000 bp的基因片段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