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以双下肢瘫痪2天为主诉于2009年5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两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剧烈麻木、疼痛,并逐渐发展至双下肢瘫痪.头部CT及颈、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胸椎MRI及增强MRI均示第11胸椎水平椎管内硬膜外索条状软组织信号影,考虑相应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故以胸椎管内占位伴截瘫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3.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主因颈部疼痛伴左上肢麻木、疼痛不适1+年,加重1+月于2012年10月10日住院,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伴左上肢放射痛,有麻木、无力感,1年来多次于外院就诊,给予经牵引、针灸、按摩、药物内服外用均无明显缓解,颈部疼痛伴左上肢放射痛仍持续存在。近1月来自感颈项部疼痛明显加重,左上肢麻木、乏力较前明显加重,左手不能抬碗吃饭,  相似文献   

4.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该病临床较少见,需及时处理。我院于2003年3月收治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髓硬膜外血肿是少见疾病,我们报告3例。例1,女,58岁,工人。腰痛3年,近1个月来加剧,伴双下肢活动不灵及尿潴留。有高血压史3年。查体:T38.1℃,P110次/分,R26次/分,血压14.7/12kPa。腹股沟以下感觉运动消失,肌力0级,膝反射、跟腱反射消失。巴彬斯基强阳性,奎根试验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清亮,糖  相似文献   

6.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 的磁共振(MRI)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方法 搜集10例急性SSEH患者,于发病9 h至3天后分别行MRI检查, 3例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10例SSEH中超急性期5例,急性期5例;均位于硬膜外腔的侧后方或正后方,累及2~6个椎体节段;血肿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4例、颈胸交界部3例、胸腰段1例.血肿呈梭形及长条状,在T1WI矢状面9例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略高信号;在T2WI矢状面和轴面5例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5例表现低信号或混杂低信号.血肿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2例血肿可见边缘斑点或环形强化. 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及脊髓挤压受损程度,对血肿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价值,是急性SSEH 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髓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3年12月经手术治疗证实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35~54岁,平均44·5岁;发病时间13~72h,平均42·5h。2例入院诊断为脊髓血管性病变,4例分别以颈椎管、胸椎管内占位住院。6例均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后背、颈、胸部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后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渐进性发展迅速。查体:完全性瘫痪3例,不完全性瘫痪3例;均有括约肌功能丧失;均无高血压病史。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手术目的是尽快解除血肿对脊髓的压迫。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后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SEH)的病因.方法对15例SSEH患者行MRI检查,其中9例患者行脊髓血管造影,8例行血肿清除术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 1例患者经脊髓血管造影发现硬膜上的血管畸形,另1例伴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余13例未发现明确病因.结论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有助于部分SSEN患者出血原因的判定,并决定其治疗方案.推测静脉出血可能为多数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采用脊髓静脉造影可能有助于SSEH病因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1 病案举例 患者,男,80岁,以“持续性背部疼痛30min”为主诉于2006年8月10日入院。患者晨起时突感背部疼痛,疼痛局限,活动加重。既往颈椎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80/100mmHg,颈6-胸2椎体叩痛,余无阳性体征。以高血压病3级,急性冠脉综合征,颈椎病诊断入住心内科。入院第2d,患者出现肢体感觉活动障碍,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Ⅰ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消失,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跟膝腱反射消失,左侧腹壁及左下肢痛温觉减退,  相似文献   

10.
<正>脊髓硬膜外血肿(SEH)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背部刺痛,同时有神经根受压的症状,随即发生疼痛部位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发展为全身瘫痪,若治疗不及时,致残率高。该病是一种极罕见疾病,经统计每年发病率约为1/100万,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0.3%~0.9%[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入1例脊髓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76岁,以双下肢无力1 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2001年8月~2010年8月共行颈椎前路手术892例,3例术后出现了颈椎硬膜外血肿,并通过再次行血肿清除减压术得到证实,回顾分析该3例患者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止血不彻底1例,伤口引流障碍2例。3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恢复。结论:外科手术操作水平和术后伤口引流障碍是颈椎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并尽快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摘要 患者,男,36岁.入院前16 h,患者自坐位直立时后仰,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二便失禁.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5例SSEH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诊断和手术较早的患者恢复较理想。2例诊断和手术较晚的患者恢复较差。1例症状较轻,行保守治疗,自行恢复,结论:SSEH发病率低。由于缺乏认识,有时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延误,影响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典型症状者应尽早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尽早行血肿清除术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症状轻,停止进展或有恢复迹象者应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男7例,女4例,年龄27-74岁.本组病例均无明确外伤史.常规行SE T1WI,T2WI矢状位及T2WI轴位,部分病人行脂肪抑制扫描.6例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9例位于椎管内背侧脊髓后方,2例位于椎管内背外侧.病变范围覆盖4-5个锥体节段,颈段8例,胸段3例.血肿呈长条状及长梭形.5例血肿呈T1WI,T2WI高信号,4例血肿呈T1WI,T2WI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T1WI及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2例血肿壁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 MRI是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区分急慢性血肿,判定脊髓受压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胸腰段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研究其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椎板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术后早期大剂量甲强龙和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的应用、高压氧等治疗。结果多数病例效果满意。结论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距脊髓减压手术的时间、术前血肿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以及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另外不排除保守治疗及其效果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otomas,ASSEH),又称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NSEH),是指急性起病、无外伤病史患者的椎管内硬膜外腔血液非特异性地聚集,占硬膜外腔病变的0.3%~0.9%。ASSEH临床上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多引起脊髓功能的严重损害,如不及时诊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19.
张德纯  明伟 《四川医学》2003,24(1):25-26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1988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6例,均经手术证实。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1年,2例不全瘫完全恢复;4例全瘫1例仅部分恢复;3例无效。结论:根据临床特征、MRI检查可明确诊断。一旦诊断明确,应尽快手术治疗。本病治疗及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侯明明  孙振林  于维良 《医学争鸣》2006,27(13):1190-1190
1 病历报告男性,51岁,哈尔滨人,于2005-02-22以"左下肢疼痛,麻木2 mo"入院. 2 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X线未见异常,在神经内科给与对症治疗无好转,腰椎MRI见L4,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遂转我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