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随访3~12个月,定期摄腰椎正侧位片,彩色超声检查,复查凝血四项。结果 17例全部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10.2±0.8) d,平均尿激酶用量(23.4±4.8)万U。17例患肢3~5 d内血液回流均显著改善,疼痛及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所有患者12个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变形,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通畅,滤器周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保护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可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治疗血栓形成,且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17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经验和方法,主要包括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行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术后行溶栓、抗凝治疗及护理。认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并配合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治疗下肢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后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12月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做好术后护理。结果:22例经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在溶栓过程中,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4例患者出现创面渗血较多,予调整抗凝药用量并及时换药,加压包扎,2 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调整抗凝溶栓药用量,2 d后好转。无1例出现获得性PE,22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未再有血栓形成现象。结论:滤器置入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导管溶栓术联合利伐沙班片抗凝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导管溶栓术联合利伐沙班片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收集整理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治疗3天、7天后,两组下肢健侧与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3天、7天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肢体周径差均明显缩小,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术和利伐沙班片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血栓溶解,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局部置管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术前经健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在超声定位和引导下,穿刺患侧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24~48 h后超声监测.结果 超声定位下穿刺针均顺利进入腘静脉;超声引导下溶栓导管均被置入血栓合适位置,38例超声引导全部成功.治疗过程中,根据血栓消融情况,4例在超声引导下调整了溶栓导管位置.经过2~7 d溶栓治疗后行超声检查,33例基本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和肺栓塞.结论 超声检查在急性下肢DVT患者局部置管溶栓术前诊断、术中引导、术后指导用药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并给予积极术后分期护理.结果:本组30例术后7~14 d下肢肿胀消退,超声检查下肢血流通畅,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给予重新加压包扎后血肿消失.2例术后5d出现血尿,给予华法林减量后血尿消失.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给予分期护理安全可行,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患肢护理、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及导管溶栓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2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均未发生肺栓塞、腔静脉滤器并发症、溶栓导管并发症及出血倾向。结论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高效、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胭静脉顺行插管后予尿激酶溶栓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血栓完全溶解4例(33.3%),部分溶解8例(66.7%),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经皮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并溶栓导管留置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DVT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双髂及双下肢静脉彩超确诊后,经股静脉或颈静脉放置VCF,并留置溶栓导管溶栓.结果 40例患者VCF均放置成功.本组患者治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显效率95%,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9.11±4.33)d.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DVT患者经DSA行经皮VCF置入并溶栓导管留置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有利于下肢静脉瓣功能的恢复,有效预防了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防治肺动脉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5例,选择27例适合行VCF置入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VCF置入,术后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置入VCF,经溶栓、抗凝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DVT疗效好且安全,VCF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并进行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于治疗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安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12例保留导管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入成功,溶栓治疗有效。随访1--24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可较好地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采用B/BRAUN VENA TECHTM LP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 4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取栓及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分析14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透视引导下用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局部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人全部成功,取栓及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动脉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取栓及溶栓治疗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6.
国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8月,82例下肢DVT患者施行了国产IVCF置入术。IVCF置入后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治疗,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IVCF取出术。结果共置入82个IVCF,技术成功率100%,无复发性肺栓塞,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4%。70例患者将国产IVCF取出,IVCF平均留置时间为(11.9±9.5)天;12例患者IVCF为永久性留置,随访3~48个月,IVCF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国产IVCF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国产IVCF置入术是治疗下肢DVT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可回收式滤器在静脉血栓-栓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可回收式滤器在静脉血栓-栓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和亚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其中肺栓塞62例)接受经导管局部溶栓的同时,置入可回收式滤器(OptEase 72例,Tulip 28例).对局部溶栓效果较好者考虑进行滤器回收.结果 两种滤器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98例)和上腔静脉(2例),无滤器移位.除1例滤器回收失败外,24枚滤器置入后7~50天(平均18.0天)经颈静脉(Tulip滤器15例)或经股静脉(OptEase滤器9例)回收成功.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肺栓塞加重.10例穿刺部位出现较大血肿,2例发生脑出血,4例出现肉眼血尿.结论 可回收式滤器可安全用于DVT的介入治疗,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回收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微量泵动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对1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微量泵动脉溶栓治疗护理。结果全部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均获痊愈。结论提出术前重点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应做好肢体护理及溶栓、抗凝、微量泵的护理,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