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锌再生利用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述了我国锌工业生产、消费和再生锌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再生锌工业发展缓慢,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生产规模小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政策上鼓励发展废锌材料的回收利用,加速我国废锌材料的回收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我国锌工业生产、消费和再生锌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再生锌工业发展缓慢,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生产规模小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政策上鼓励发展废锌材料的回收利用,加速我国废锌材料的回收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铅锌锡锑》2006,(10):42-42
江苏常州华杨锌业有限公司主要以再生锌为主业,近年来在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公司目前处理回收电弧炼钢烟尘废锌的产能已达到10万吨,其氧化锌、次氧化锌等产品和处理后的废渣料市场供不应求,公司回收处理电弧炼钢烟尘废锌的发展,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资源和环境立法、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环境监控、再生铅厂和废铅蓄电池回收商的市场准入条件、废铅蓄电池资源的回收模式,以及对再生铅工业的经济政策支持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西方国家再生铅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资源和环境立法、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环境监控、再生铅厂和废铅蓄电池回收商的市场准入条件、废铅蓄电池资源的回收模式,以及对再生铅工业的经济政策支持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西方国家再生铅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资源和环境立法、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环境监控、再生铅厂和废铅蓄电池回收商的市场准入条件、废铅蓄电池资源的回收模式、以及对再生铅工业的经济政策支持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西方国家再生铅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7.
废锌锰电池中含有汞、镉、锌、铜、锰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导致金属资源浪费。我国每年报废50万吨废锌锰电池,若能全部回收利用,可再生锰11万吨、锌7万吨、铜1.4万吨,是相当可观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各种基础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国内资源严重短缺,矿产资源的保证度不断下降,从而促进了国内外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的蓬勃兴起。2002年,我国进口含铜废料和废杂铜共308万吨,废杂铝44.7万吨,废锌5.5万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金属进口国,每年处理着全球废料市场上的三分之一的废旧金属。国外废杂金属的大量涌入,一方面给我国的基础材料工业带来了丰富的原料,显著缓解了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国在大量进口废杂金属、通过拆解加工与再生利用重新成为各种基础材料的同时,也给我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废金属进口量连续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国际废金属为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为了使中国再生金属企业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把握废金属的进口动态和国际废金属市场的行情和变化,再生金属分会为各相关企业提供中国进口废铜、废铝、废锌的详细数据。具体包括:进口废铜、废铝、废锌的总量,各个关区废铜、废铝、废锌的进口量,各国家向中国出口废铜、废铝、废锌的量.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上海有色金属网主办的“2006上海锌业峰会——资源、价格与市场”于2006年9月8日至10日举行。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320名锌产业链及相关产业人士参加了会议。围绕锌行业现状及前景、锌价趋势及预测、锌定价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指出,我国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行业集中度低、综合竞争力不强;二是缺少一个保值的平台。此外,我国再生锌工业目前几乎是空白,锌回收制度、回收体系、回收技术与科研水平落后,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锌及其合金的大气腐蚀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大气中常见侵蚀性粒子对锌及其合金大气腐蚀的影响机制,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大气腐蚀研究方法,并比较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了锌及其合金大气腐蚀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硫铵法制取等级氧化锌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介绍了硫酸铵氨络合浸出法直接由矿物原料制取等级氧化锌新工艺。该工艺采用硫酸铵氨混合浸出体系,浸出液经净化后利用蒸氨及复盐沉淀的方法沉锌及回收浸剂,得到的碱式碳酸锌经锻烧制得等级氧化锌。试验结果表明硫铵法能处理多种氧化锌矿、锌烟尘及锌焙砂,对于成分复杂,品位低(Zn<18%)的原料能制得等级氧化锌(ZnO≥99.5%)。硫铵法回收率主要取决于锌浸出率,因为从浸液到氧化锌产品,锌回收率达98.93%,硫铵法特别适合矿山就地处理废弃的低度氧化锌矿。  相似文献   

13.
镀锌线生产镀铝锌产品时候锌锅渣比较严重,大量的锌渣结在锌锅辊上导致生产很不稳顺。利用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镀锌线锌锅辊所结渣的成分,研究了锌锅辊结渣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减少锌锅渣和锌锅辊结渣的办法,为生产线稳顺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董占东 《轧钢》2010,27(3):56-58
介绍了锌层厚度控制的主要方法,结合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公司镀锌厂生产实践,提出一种通过气刀风机增压改造而有效控制锌层厚度的方法,其在生产速度达到140m/min时,锌层重量可控制为62g/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梯度磁选将难溶铁酸锌从锌焙砂中分离,并利用ICP、XRD、穆斯堡尔、SEM及激光粒度仪分析锌焙砂中的元素组成及物相结构。考察磁感应强度对铁酸锌及杂质元素如钙、硫和铅在磁选过程中的分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85%以上的铁酸锌在0.70T的磁感应强度下能分布到精矿中,60%的钙和 40%的硫主要分布在非磁性物相中,并在磁选过程中富集于尾矿中,大部分的铅以超细颗粒均匀分散在锌焙砂中。  相似文献   

16.
机械镀镀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25目电炉球状锌粉并经冷扎处理为片状锌粉分别制备了镀层Ⅰ和镀层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镀层的形貌分析、中性盐雾试验、附着力测试等手段对该镀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片状锌粉用于机械镀,锌粉活性明显增强,镀覆效率提高;片状锌粉层层叠加,镀层的耐腐蚀性、表面密封性、可钝化性、镀层光亮度等均有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7.
镀锌(合金)钢板无/低铬钝化技术研究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综述了国内外替代镀锌(合金)钢板铬酸盐钝化工艺的多种无/低铬钝化技术及当前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The calcium-containing active material of secondary alkaline zinc electrodes was prepared by a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X-ray diffractometry(XRD).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by the Galvanstatic charge-discharge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synthesized at pH: 11. 15 has a typical calcium zincate crystal. The zinc electrode using this sample as active material shows higher discharge capacity, more negative discharge plateau potential and longer cycle lifetime.  相似文献   

19.
ZnO whiskers with a length of 30-40μm and a diameter of about 1μm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of ZnSO 4 and Na2CO3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as-prepared Zn5(CO3)2(OH)6 precursor at 160 ℃for 6 h.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solution pH promotes the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of the particulate Zn5(CO3)2(OH)6 to ZnO whiskers.The presence of minor amount of EDTA in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 promotes the one dimensional growth of ZnO whiskers,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ZnO whiskers with a length of 50-60μm and a diameter of 1-2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