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颅内畸胎类肿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畸胎类肿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与材料:着重对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畸胎类肿瘤CT、MRI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中皮样囊肿5例,畸胎瘤5例。病变位于松果体区4例,鞍区2例,前颅凹脑实质内1例,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各1例,小脑1例。结论:CT与MRI对颅内畸胎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CT对钙化与骨骼的显示优于MRI,而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脂肪组织及周围邻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两者结合术前正确诊断率90%(9/10),能准确定位、定性,对临床拟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畸胎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检查方法的优选。【方法】报道囊性畸胎瘤32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侧位X线片,其中CT检查11例,MRI检查2倒。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胸片上23例可见典型胸膜外征,3例表现“非典型胸膜外征”,6例表现“沟征”,胸片术前诊断正确率仅15.6%,而CT检查为63.6%,2例MRI检查诊断正确。【结论】胸部正侧位X线片为该病的首选检查,但确诊有依赖CT或MRI检查,CT显示肿块为囊肿特性,若同时含有脂肪灶或块状骨化或牙齿则具有特征性。由于MRI对显示钙化与骨质效果差,因此作者认为CT为该病最佳检查方法,宜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卵黄囊瘤在超声、CT及MRI中各自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以便提高对卵黄囊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卵黄囊瘤的超声、CT和MR影像表现,其中仅行超声检查3例,仅行CT检查2例,均行CT和MR检查5例,14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仅4例均行超声及CT、MR检查。结果:肿瘤位于卵巢15例、睾丸9例、附睾3例、纵隔1例,所有病例均行AFP检查。肿瘤影像表现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超声图像显示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实性部分彩色血流信号丰富;CT肿瘤呈囊实性包块,实性成分强化,可见丰富肿瘤血管;MR肿瘤亦呈囊实性肿块,信号较混杂,实性部分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囊变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部分肿瘤存在较大壁结节,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至重度强化。所有病例均有AFP不同程度升高,其范围361~37435ug/L。结论:超声、CT及MRI结合AFP对提高卵黄囊瘤诊断准确率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影像学检查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评价影像检查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摄片52例、常规CT检查69例、MRI检查7例、CT三维成像检查89例患者寰枢关节的影像资料。观察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临床价值及特点。结果:X线检查52例,肯定脱位诊断13例、可疑脱位诊断17例、无脱位诊断22例。常规CT检查69例,肯定脱位诊断32例、可疑脱位诊断23例、无脱位诊断14例。MRI检查7例,肯定脱位诊断1例、可疑脱位诊断3例、无脱位诊断4例。CT三维成像检查89例,肯定脱位诊断72例、可疑脱位诊断0例、无脱位诊断17例,其肯定脱位诊断率为80.9%,旋转性脱位诊断率为72.2%。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主要方法,具有确定诊断的临床价值。其中CT三维成像显示脱位征象最清楚、直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囊性纵隔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中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囊性纵隔肿瘤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在囊性纵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囊性纵隔肿瘤的CT成像特点。结果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胸腺囊肿、支气管囊肿、胸腺瘤囊变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90.9%、93.3%,畸胎瘤、胸囊性淋巴管瘤以及心包囊肿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囊性纵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且不同类型的囊性纵隔肿瘤CT成像各具特点,临床上可将CT检查结果作为囊性纵隔肿瘤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32例,MRI检查20例,CT和MRI均检查13例。结果:早期骶骨肿瘤X线平片不易诊断,CT、MRI可清楚显示骶骨肿瘤破坏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CT和MRI的临床应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骨肿瘤的诊断虽然主要依靠常规X线检查,但CT和MRI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特殊作用,可弥补其它成像技术特别是常规X线检查的一些不足,其价值近年来得到重视,兹综述如下: 一、早期发现其他成像方法难显示的病变一些部位的骨酪,如骶骨、脊柱、骨盆、颅底、胸骨、肋骨和肩胛骨等,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或邻近结构如器官、骨骼以及肠道内粪便和气体影的干扰,轻微的骨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6例,分析X线、CT与MRI检查三种影像学资料。结果:在0级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方面,MRI高于CT和X线诊断(P<0.05);Ⅰ~Ⅱ级CT、MRI分级检出率高于X线(P<0.05);Ⅲ、Ⅳ级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诊断的欠光滑与毛刺感、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检出率高于X线(P<0.05);CT、MRI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和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欠光滑、毛刺感、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以及AS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常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CT、MR及超声的影像资料。结果术后病检证实27例良性成熟囊性畸胎瘤多含有毛发、脂肪、皮脂样物质、钙化,部分含有浆液、牙齿或骨质等多种混杂密度结构。超声、CT及MR对该病的诊断均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B超筛查卵巢畸胎瘤经济、简便易行;CT对卵巢畸胎瘤钙化、骨质等结构的显示更具密度分辨率的优势;MR对卵巢畸胎瘤边缘是否侵犯、粘连周围组织结构的显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X线摄影检查阴性,并接受常规超声及MRI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257例共305个病灶,以术后病理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与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7.38%和90.49%。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98.21%和75.00%,P0.05),两种方法对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97.19%和93.98%,P0.05)。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37%、74.62%、76.07%,90.24%、58.71%、62.95%,常规超声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MRI(P0.001)。常规超声和MRI诊断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和0.74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但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相仿,因此常规超声可作为乳腺X线摄影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