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梳理《叶天士医学全书》咳嗽相关医案,同时参考其他医家论述,分析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咳嗽的主要思想,总结叶天士对咳嗽分类、病因病机、证候的认识及其临证辨治咳嗽用药经验等。从风寒咳嗽、风温咳嗽、暑邪咳嗽、湿郁咳嗽、燥邪咳嗽、脾胃咳嗽、肝郁咳嗽、肾亏咳嗽等方面分别立论,强调治疗外感咳嗽不可一味施予泻肺之药,治疗内伤咳嗽不能滥用滋阴之法。叶天士治咳法古而不泥古,善用经方,其医案对后世医家治疗咳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古今咳嗽病医案的文献进行梳理,介绍应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咳嗽病古今医案的现状。主要包括早期简单数据分析研究、对古代医家咳嗽医案的统计分析研究、对现代医家咳嗽医案的统计分析研究、对不同类型咳嗽证候分布规律和用药规律的现代文献统计研究,探索最适用于医案挖掘的数据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党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27-127
咳嗽乃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因外感或内伤所致,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与脏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代医家对本病的报道颇多,根据前人治咳的经验及笔者跟随名老中医赖祥林主任医师学习治咳的体会,将治咳归纳为十种,现逐一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咳嗽为临床上常见症状 ,其病机古今医家论之各异 ,不拘于肺。《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由于肝肺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 ,古今医家特别重视从肝治咳。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曰 :“从来咳嗽十八般 ,只因邪气入于肝”。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中论肝咳有12例之多。秦伯未明确提出 :“治肺止咳 ,佐以调肝”。现将从肝治咳诸法浅述如下。1 肝肺生理相关  共司气机升降 :肝为风木之脏 ,位居下焦 ,阴中之阳脏 ,其气升发 ,为气之枢 ;肺为清虚之脏 ,位居上焦 ,阳中之阴脏 ,其气肃降 ,为气之主。肝气之升而不…  相似文献   

5.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治肺多不离治咳。新安医学为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家人数众多,名医辈出,诊治咳嗽各有特色。就几位新安医家论治咳嗽稍作探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新安医家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特色,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组方依据和思路。方法:从新安医案专著筛选390案咳嗽医案,利用office 2016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2.0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证型、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物频数得出益气健脾药、止咳平喘药、补阴润燥药位居前三位,聚类分析可归纳出益气健脾药、养血敛阴药、止咳化痰药、滋阴健脾药、泻肺化痰药等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得出茯苓→白术、甘草→人参、苦杏仁→紫苏子等常用药对及渗水利湿药→止咳化痰药的常用配伍。结论:新安医家论治咳嗽以脾肺为要,擅长从脾论治,多以甘润、甘温、甘凉之味培土生金治其本,止咳平喘、养阴益气治其标。  相似文献   

7.
咳嗽虽是小恙,若施治未能得法,往往难望速效。我们通过对《章次公医案》咳喘门、儿科咳嗽门和百日咳门的学习,发现其治咳之法,颇多值得称道处,爱作初步探析,并就正于明哲。  相似文献   

8.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从理论上提出"治咳先治痰,治痰先治气"的论述,开创了通过祛痰而治疗咳嗽的先河,承《素问·咳论》之说,并得到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效如桴鼓。在后人的不断总结运用中,治咳先祛痰之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趋于完善,而且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一种与前人不同的方法,对于咳嗽的临床治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正> 近读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的医话集、医案集,其中治咳经验颇切实用。现举要叙之,便于临证检用。一、治咳辨治枢要在《岳美中医话集》(以下简称《医话》)和《岳美中医案集》(以下简称《医案》)中皆有专论治咳的篇章,但也有散见于其他篇目中,现加以归整爬梳,以窥大概。其辨治枢要大致有三。 (一)咳证名目繁多,以外感内伤统之咳嗽一证《内经》有《素问·咳论》专篇,其中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点;其后,李东垣对此论进一步阐发,补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汇集了有关诊治咳嗽的医案142例,归纳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燥津伤、肝火灼肺、脾虚肺弱和肺肾虚衰6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叶天士治疗咳嗽,并非见咳治咳,而是善于掌握病因病机。邪在表者予轻剂宣解,邪在里者或不治肺而治脾肾,注重顾护胃气和津液。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辨治咳嗽精深的学术见解与博通丰富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1.
水鸡声新识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水鸡声作为张氏所描述的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特定症状,历代医家对此注释较多。本文从评析历代医家注解及实际生活出发提出,水鸡声之"水鸡"乃古代之玩具,非活物也。启示同道从新的角度研究经典。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从三焦辨治咳嗽。上焦咳嗽,因之于肺,主以轻宣;中焦咳嗽,关乎脾胃,重在调和;下焦咳嗽,归属肝肾,或用咸寒,或以通络。本文选取《吴鞠通医案》中三则治咳案,分析其独特的治疗思路:呛咳难治,立论痰瘀,化裁苇茎;中虚饮咳,治在建中,补土生金;悬饮喘咳,通络逐饮,法宗十枣。最后对吴氏治咳常用药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感染后咳嗽属临床常见的亚急性咳嗽,大多症状顽固,时间迁延,难以治愈。本病虚实夹杂,外感与内伤并见,表证与里证共存。多见阴虚燥咳,治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慎用辛温之品,以防耗散肺阴。"咳"与"嗽"证,病机不同,咳为肺气上逆,治以降逆止咳;嗽为脾肾阳虚,治以温阳除湿化痰。治咳先治痰,治痰从肺脾肾及三焦着手。咳嗽牵涉多脏,诸脏莫忘调肝。久咳不愈,因劳欲伤肾所致者,治当节欲保肾。结合具体医案对该病的诊治及用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简斋辨治咳嗽的学术思想,体现出《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经义。文章以藏象理论将张简斋辨治内伤咳嗽医案分为五类,即肺咳、脾咳、心咳、肝咳、肾咳,并对相应脏咳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进行归纳分析,希冀张简斋辨治咳嗽病证学术思想得以传承,提高咳嗽的中医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门人所录的《未刻本叶氏医案》载有大量治咳医案,这些医案体现了针对不同病证特点而采取的多样化的治法:对阳虚咳嗽,主以温肾,佐以化饮、降逆;对阴虚咳嗽,主以滋养不同脏腑阴液;对于外感咳嗽,则主以散寒祛风或疏散风热,兼用养阴、理气等法。叶天士治疗咳嗽,辨证精准而细致,治法灵活而贴切,其经验值得当今临床医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 咳嗽是常见病症之一,可见于四季,发病率很高,值得重视。为了继承前辈医家治疗咳嗽的宝贵经验,现对《张聿青医案》卷五中36例咳嗽案的证治作如下探讨。病因病机一、风邪犯肺:六淫之邪犯肺,均可导致咳嗽,而尤以风邪为多见。《金匮》谓“风伤于上”,其袭人也,常自手太阴始。两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侵则必咳。故张氏云:“感风入肺,肺失清肃”;“冬藏不  相似文献   

17.
新安医家叶天士在《未刻本叶氏医案》中对咳嗽的辨治别出心裁,尤其突出顾护后天脾思想治疗咳嗽运用益气健脾,甘润养脾,燥湿运脾,清热舒脾等治法丰富了临床治疗咳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咳嗽病名,始见于《内经》,其《咳论》篇,论咳精深,开宗明义阐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而后仲景《金匮》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证透彻,立方明确,为千古医家辨证治咳之准绳。 笔者细心研读《金匮》“咳嗽上气”“痰饮咳嗽”专篇,将咳嗽归纳为虚实两端:  相似文献   

19.
鲍健欣 《四川中医》2009,27(3):31-33
《名医类案》作为一本医案类书,选录的医家医案众多,体现出了医家深厚的理论造诣,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若能将某一医家的医案进行仔细梳理,可为了解、学习及研究医家的学术经验提供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仅举其中收录的许叔微治伤寒医案七则浅析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古代经典医著对咳嗽的认识。方法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关于咳嗽的文献进行归类,然后录入咳嗽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咳嗽的病因有六淫、七情、饮食、五劳、痰饮、瘀血、虫积、外伤等;病机主要为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归重于肾;治疗大多从外感和内伤论治,在表者解表祛邪,在里者当化痰止咳、补气健脾、滋阴润肺,热者清之,有寒饮者温之,咳久者涩之;214个治咳方总共包含中药204味,总共使用1659次,聚类分析发现10对配伍,关联分析发现关联规则7条。结论古代文献对咳嗽的认识较全面,配伍用药灵活多变,并不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