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颅脑外伤恢复期头痛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MCA、ACA、PCA、VA和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恢复期头痛患者存在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血液黏度增高、血液瘀滞、脑血流速度减慢,可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颅脑外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按入院后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术中生理盐水冲洗,术后静脉应用尼莫地平及局部亚低温)、治疗2组(术中尼莫地平冲洗,术后静脉应用尼莫地平及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术后第1、3、7、15天检测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各组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颅脑外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8~ 2020-09)我院偏头痛患者12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62例予以尼莫地平治疗,联合组63例予以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脑动脉血流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2.58%(P<0.05);治疗后联合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ACA、PCA、MCA血流速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发作频率,改善脑动脉血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出血再灌注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再灌注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EGF与ICAM-1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VG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0~15分的比率为75.54%,高于对照组的44.45%(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脑出血再灌注患者,能够明显促进血管VEGF表达,同时对ICAM-1表达起抑制作用,增加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诊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1/次,1次/d,疗程为10d;观察组41例患者静脉滴注倍他司汀40mg/次,溶于500ml0.9%氯化钠溶液中,1次/d,疗程为10d;两组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倍他司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8例患者采用中西药治疗为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加。观察组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血流参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MTX),观察组采用MTX联合中药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β-hCG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和包块消失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较单用西药治疗起效快、疗效好,特别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8.
施志杰  钟国富  李峰  王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40-3341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致残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博  董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05-306
目的观察深刺的方法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头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同时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本课题将90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选择风池、率谷、天冲三个穴位,采取了深刺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针刺组;另一组为单纯西药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0%,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三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以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深刺的方法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对脑部血流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许勇明 《海峡药学》2016,(1):140-141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与舒乐安定联合治疗重度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77例重度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予以西药舒乐安定片干预,中西药联合组予以西药舒乐安定片联合中成药百乐眠胶囊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和副作用。结果中西药联合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明显高于西药组,经 t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西药联合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经χ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药舒乐安定片联合中成药百乐眠胶囊对重度失眠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单用西药所致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婵宏  李剑伟 《江苏医药》2005,31(12):925-926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例数,觉醒恢复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的GOS评分、植物状态或死亡比例,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或死亡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 aSAH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DCVS和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降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3.
何春槐 《海峡药学》2011,23(10):102-103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多潘立酮+硫糖铝+雷尼替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四逆散合左金丸。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和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2年随访,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和2年时,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郭学文 《海峡药学》2015,(2):107-108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对中老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90例偏头痛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第三、五、七天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头痛发作次数(1.5±0.2、1.1±0.2、0.7±0.1)及持续时间(13.4±2.3、8.4±1.3、4.8±0.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d时,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芎清脑颗粒有助于控制偏头痛发作、改善脑动脉血流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CD检查血流速度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提高血流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预防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d,连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左乙拉西坦片0.25 g/d,连用12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疼痛指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2周后头痛指数为(6.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2.1),t=5.483,P<0.001;观察组颅脑多普勒显示痛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62.8±5.2)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5±5.7)cm/s(t=3.220,P=0.002)。治疗结束后,两组总体疗效构成不同(Z=1.981,P=0.0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7%(fisher,P=0.048)。服药期间,观察组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顽固性头痛,能更好地改善颅脑血流动力学,增强临床疗效,虽有增加不良反应的趋势,但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珍头痛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积分、相关理化指标、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V、PAR、GMP-140、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MFV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MF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纠正血流变学异常,改善血栓前状态,调节脑血流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晓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65-166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38例经颅多普勒检测为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和西医对症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经x^2检验,在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中药依据病因病机不同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口服给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中西药联合给药治疗方案。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血瘀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改善情况(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和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血清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脑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动脉)、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头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脑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减慢,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