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p53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  史景泉 《癌症》1997,16(2):102-104,107
应用一种敏感的ARF免疫组经和PCR、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了本地区3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结果发现16例有p53蛋白过度表达(41.2%),7例有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点突变,2例249位密码子外第7外显子点突变。9例p53基因有突变的肝癌中8例p53蛋白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8.9%,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和点突点与HCC分化和转移有关。本组HCC p5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MDR-1基因表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MDR-1基因表达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3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新鲜组织MDR-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原发灶MDR-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灶基因表达高于转移灶,原发灶基因表达与年龄、TNM分期有关,而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肿瘤原发灶的治疗与其转移灶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肿瘤原发灶产生的一些因子,可通过循环血液到达肿瘤转移灶,对转移灶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肿瘤原发病灶的治疗有可能加速其转移灶的生长,本文就肿瘤原发灶的治疗与肿瘤转移灶的关系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Fang Q  Zhang L  Wang S  Ou W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6):518-522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获益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原发灶与相应转移灶之间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不一致性。方法应用TaqManRT-PCR的方法检测35例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原发肺癌病灶中有29例为EGFR基因突变型,余下6例为EGFR野生型。35例转移灶中18例为EGFR基因突变型,17例为EGFR野生型。35对配对标本中,11对(31.43%)标本出现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而转移灶为EGFR基因野生型,18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均为EGFR基因突变型,且突变具体位点相同,6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均为EGFR基因野生型。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基因表达不一致率为31.43%(11/35,P=0.008)。结论 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基因表达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ER2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4例.采集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方法检测3种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HER2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9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对应的胃癌原发灶中HER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HER2表达一致率为89.4%,两类标本HER2表达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6,P<0.001).结论 胃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在不能获取原发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转移灶中HER-2可能为靶向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同时检测3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原发灶以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Pgo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高表达率为22.2%(8/36),在淋巴结转移灶中高表达率为30.6%(11/36);Pgp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Pgp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gp表达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皆无关(P〉0.05)。结论 Pgp在乳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且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与浸润程度相关及能否为胃癌浸润转移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对应转移淋巴结、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β-catenin检测,分析β-catenin在胃腺癌及对应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明确β-catenin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β-catenin表达有无差异性。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组织细胞膜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12/12),在胃腺癌组织细胞膜的表达率为29.5%(46/156),在转移淋巴结细胞膜的表达率为10.0%(4/40)。β-caten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2=2.160,P=0.142)、性别(χ2=1.229,P=0.268)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4.032,P=0.045)、肿瘤分化程度(χ2=6.093,P=0.048)、肿瘤分期(χ2=4.591,P=0.032)、淋巴结转移(χ2=4.485,P=0.034)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在胃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灶组织(χ2=6.362,P=0.012)。结论β-catenin可帮助判断胃腺癌恶性程度、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梁建昌,四伏洲,闵永荣,汪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成都市610083)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等研究认为,胃癌是一种分子疾患,其本质是基因损伤,即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有人对损伤基因转染而呈现遗?..  相似文献   

10.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临床医生应确定其是否属于一些能得到有效治疗的亚组,这些亚组的患者约占所有CUP的40%。对剩下的60%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这些亚组及经验性化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发区肝细胞癌p53基因热点突变的规律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同发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249密码子高频度突变的规律性,为探寻癌及基于P53的基因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巢工PCR结合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的方法,研究1994-1997年收集的97例启东和22便北京的肝细胞癌标本中,P53基因249密码子的突变率及突变的基因型。用免疫组化法研究癌及癌周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程度。 1994-1997年,启东肝细胞癌中,  相似文献   

12.
胡世昌  张会华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3):159-159,16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选用P53单抗及P185多抗,分别检测子宫内膜腺癌30例。结果发现P53及P185的阳性率分别为46.7%及40%,其中两项均阳性者7例,占总阳性病例的36.8%,。本组联合表达其总阳性率为63.3%。提示两者联合标记可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同时也表明本病与P53失活和P185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PCR-TGGE法检测p53基因突变诊断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ML  Wu BQ  Zhong HH  Yang X  Heng WJ 《癌症》2004,23(7):794-798
背景与目的:转移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淋巴结内存在少量癌细胞时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发现。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检测肺癌相关淋巴结内微转移存在的敏感方法。方法:利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FGGE)方法,对3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相关的110枚淋巴结,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6,7,8)的突变检测,并对部分淋巴结采用无间隔连续切片,证实微转移存在。结果:在39例肺癌患者中,23例原发肿瘤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在相应的67枚淋巴结中,40枚淋巴结显示p53基因突变,且与原发灶变化一致;而在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时,仅26枚淋巴结存在肿瘤转移。原发肿瘤无p53基因突变者的43枚淋巴结和10枚非瘤患者淋巴结,均无p53基因突变。对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阴性,PCR-TGGE检测有p53基因突变的14枚淋巴结,进行无间隔连续切片,在4枚淋巴结中证实有微转移存在。结论: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发现了肺癌淋巴结中微转移的存在,可以作为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抑制基因p53与乳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抑制基因p53与乳癌的关系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研究所外科实验室吴建新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分子流行病室张幼辰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p53与人类多种肿瘤有关。而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p53基因与...  相似文献   

15.
p53和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p53和n23基因表达,分析p53和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p53和nm2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和病人年龄无关(P〉0.05)。nm23阴性表达与乳腺癌洒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和病人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病例中p5 3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微转移间关系。方法 收集 1989~2 0 0 1年根治性手术切除 ,有完整检查资料的结直肠癌标本 74例经溶脂法检查淋巴结共 35 0 3枚 ,均经4 μm间断连续切片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法 (CK18+EMA)检查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肿块经免疫组化法 (DO - 0 7)检查 p5 3过度表达。 结果 检出转移淋巴结 2 2 3枚 ,微转移淋巴结 38枚。全组中 31例有 p5 3过度表达。结肠癌中 p5 3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微转移无关 (r =0 .19,P =0 .2 0 ;r =- 0 .2 3,P=0 .13)。直肠癌中p5 3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微转移无关 (r =0 .0 2 ,P =0 .90 ;r =0 .13,P =0 .32 )。结论 p5 3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微转移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 7~ 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和银染技术 ,检则 2 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 ;用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 10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6例 ( 60 % )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1例 ( 8 3% )。在有p53基因突变的 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85 7% ) ;无p53基因突变的 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4 0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 10例大肠癌中 ,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5例 ( 50 % ) ;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1例。结论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p53变异及蛋白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P53及其蛋白在大肠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P53基因外显子5-9以DGGE及自动DNA序列分析来检测,P53蛋白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 34例中21例呈P53变异,占61.8%,其中5例仅在肝转移灶发现P53变异,其余均为原发灶、转移灶生的变异。另有2例原发灶即有P53变异者,在转移灶出现了新增加的变异。在37处变异中,27和为错义突变占73.0%;6处为无义突变占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37例甲状腺癌中有11例在第7.8外显子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9.9%。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