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控制柴油机蓄压式喷油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新型电子控制蓄压式喷油系统进行了实验。该系统利用一中等供油压力源,通过蓄压器和压力放大机构,在高速电磁阀的控制下,实现高压喷射。当供油压力为10MPa时,最高喷射压力为80MPa。通过该系统的实验,测量出其喷射特性和电磁阀的动态特性,从而能为该系统的评价、改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软件CT-FUEL建立了16V280ZJ型柴油机电子喷射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借助电磁阀控制供油正时和供油量进而优化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曲线。并通过与机械喷射系统的实验相对比较来阐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优越性。利用GT-FUEL揭示了一些燃油喷射系统中无法用实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为燃油喷射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电控单体泵式(EUP)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是一种能够自由灵活调整喷油量和喷油正时、具有高喷射压力的新型燃油喷射系统。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电控单体泵柴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研究了电磁阀以及电控单元的设计,试验结果提供了电控单体泵的供油特性及控制特点。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产6110柴油机高压喷射技术的实用性开发,研究了供油系统中喷油泵,高压油管和喷油嘴对喷油压力的影响,并以激光纹影高速摄影和激光粒子尺寸分析仪,测量了喷油压力40-100MPa变化时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实现高压喷射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多孔数,小孔径喷嘴,小孔径喷嘴在高喷射压力下,喷注的贯穿度和喷雾的破碎期减少,雾化改善。  相似文献   

5.
蓄压式电控喷油器燃油喷射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蓄压式喷油器的计算模型,并对其喷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共轨压力,增压活塞面积比,针阀弹簧预紧力,蓄压室容积以及电磁阀通电时间等因素对喷射过程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以为蓄压式喷油器的设计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EFS油泵试验台上,结合电磁阀供油脉冲、泵端压力和喷油速率信号,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电控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的电液延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电力延迟时间在任何工况下基本为常量;喷油及停喷液力延迟时间受供油量的影响较小,而与转速及供油提前角有较大的相关性。电液延迟特性的标定为单体泵喷射过程的精确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双电磁阀增压喷油器解决方案因其喷油规律可变,喷油器内部蓄压喷射的特性,在节油环保以及优良的发动机瞬态响应特性方面成为未来喷油器研究的热点,也代表喷油器的发展方向。针对双电磁阀增压喷油器,研究了双电磁阀协同工作时多种喷油规律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以期获得不同的喷油控制效果。最后,通过比较增压与非增压喷射喷油量的差异,分析并确定了增压喷油器的压力放大倍数。  相似文献   

8.
直喷式柴油机供油系统对高压喷射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泵-管-嘴供油系统及其主要参数对喷油压力及其供油特性的影响,试验在油泵试验台上进行,通过对两种油泵,多种油嘴和油管的不同匹配试验发现,实现高压喷射有效手段是在提高压油泵喷油压力的同时,还必须精心选用小孔径,多孔数喷嘴;喷油压力圣孔径变化最为敏感,高压喷射供油系统设计中,应注意防止2次喷射及穴蚀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以6105型压燃式二甲醚发动机为对象,研究了喷射系统的喷射压力、喷孔直径和供油提前角对二甲醚发动机外特性NOx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外特性的整个转速范围内,NOx排放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NOx排放随喷射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高速时则反之;在发动机低速工况下,喷孔直径较小的喷油器NOx排放低,高速时大孔径的喷油器NOx排放低;喷油器针阀开启压力较高时,通过推迟供油提前角来控制NOx排放的效果较好,喷油器针阀开启压力较低时该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激光片光照明,对伞喷喷注与HL喷注高速照相,进行宏观特性对比分析研究。启喷压力24.5MPa,高压容器背压分别是0.098MPa、0.98MPa和1.96MPa,一次喷油量28.5mg,喷射频率8.3Hz。用分散率来评价喷注的分散特性,由摄影对比表明,在低背压时伞喷与HL喷注都呈空心锥状体,在高背压时HL喷注贯穿距离与伞状喷注相比增长25%。  相似文献   

11.
高背压大可视化场的喷雾试验定容弹及其控制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高背压、大可视化场的定容弹及控制系统.系统可对定容弹内充气压力、充气温度、油泵转速、喷射压力等影响喷雾特性的关键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时通过快速电磁阀来驱动油泵的断油装置,实现定喷射脉宽的单次喷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控制可视化定容弹单次喷射装置直观、方便、可靠地运行,提高了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无污染柴油机燃油电控喷射系统1前言通常燃油喷射系统(FIS)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具有高压性能;控制喷射压力,控制喷射定时和喷油速率。一般在喷射过程中增加喷射压力是促使燃油液滴尺寸减小和改善燃烧状况并使炭烟排放降低。燃油液滴尺寸的减小在100MPa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单缸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中电磁阀电流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对电磁阀电流驱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利用GT-suite软件对驱动电流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最优的电流;利用选取的电流对某单缸电控柴油机进行排放性能测试分析,确定最佳供油提前角;利用选取的最佳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缸内压力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气缸燃烧压力峰值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选取的电流和供油提前角组合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激光纹影高速摄影技术,在常温定容弹装置上,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油泵-油管-油嘴供油系统在喷油压力为60MPa~100MPa时,喷孔直径、环境密度和壁面温度对自由射流和受限碰壁喷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现代柴油机进行性能改进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随着燃烧理论的进步,对喷油率形状及喷射压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喷油率可调、多次喷射及超高喷射压力。常规高压共轨系统的喷油率形状近似于矩形,而且只能通过喷射压力调节矩形的高度,无法改变其形状。同时国内尚没研制出可以实现超高压喷射的压力源。本文结合国内外共轨电喷技术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双压共轨系统这一结构型式。双压共轨系统主要适用于非道路用大功率柴油机,该系统在单次喷射中能够提供两级压力-基压和高压,基压能够满足柴油机部分负荷的喷油需要,高压能够满足全负荷的需要。高低压的转换及组合通过喷油器电磁阀及增压器电磁阀配合完成。通过高低压的组合能够实现喷油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提高泵—管—嘴供油系统喷射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直喷式柴油机泵-管-嘴供油系统管路动态特性,提出通过渐缩短管来利用管路系统动态特性提高喷射压力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增加油泵承载的情况下提高喷射压力。  相似文献   

17.
高压共轨喷射系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轨喷射系统通过压力产生和喷射过程控制的分离,使喷油系统实现了最佳的喷射控制柔性和适应性。本文将根据共轨喷射系统的要求,介绍高压供油泵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以及燃油压力、温度、供油量控制方式对供油泵供油效率以及驱动扭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共轨喷射系统通过压力产生和喷射过程控制的分离,使喷油系统实现了最佳的喷射控制柔性和适应性。本文将根据共轨喷射系统的要求,介绍高压供油泵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以及燃油压力﹑温度﹑供油量控制方式对供油泵供油效率以及驱动扭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5000马力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德 《柴油机》1998,(1):17-21
本文在介绍5000马力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喷油泵柱塞偶件、等压出油阀组件及驱动机构、调节机构、润滑方法和安装方式等与插入式、低惯性喷油器、针阀偶件等的主要特点的同时,着重阐述该燃油喷射系统匹配该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性能试验和测试情况,并在获得的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高压油管峰值压力、燃烧始点、最高燃烧压力等具体数据和针阀升程、高压油管压力波、示功图等实测曲线的基础上,对其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关于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特性、喷射特性和该机燃烧始点。燃烧持续时间和最大燃烧压力方面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Bosch公司自1987年以来已经生产用滑套控制喷油量的电子控制柴油机分配式喷油泵。经过长期研究改进,开发出一种电磁阀控制的喷油泵。喷油泵系统由喷油泵、电磁阀及控制器组成,功能适应性更灵活。其突出的优点是在动态情况下,喷油量可以符合单次喷射的要求。同时可以对供油特性图谱上许多工况的单次供油量进行精确的修正。喷油定时选择与喷油速率选择互不干涉,甚至在起动转速下也能修正定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