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淑贞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数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抑郁不得志”“抱恨而终”,其遭遇是非常不幸的,她的作品的遭遇,也不比她人好,“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以上见南宋、魏仲恭《朱淑贞断肠诗词序》)更不幸的是,她的作品,生前“竟无知音”,死后也乏知音,甚至遭到贬斥,打入冷宫,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对她《断肠集》二卷所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话的原典接受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金奎  王秀萍 《科技信息》2009,(19):170-170
说话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与历史物语同时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说话文学多由隐者和僧人编撰,其原典多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众多的说话文学作品中,《今昔物语集》不失为一部巅峰之作。本文将以《今昔物语集》第五卷三十二话从原典《杂宝藏经》的接受为中心,以接受的内容为线索初步分析其选择吸收的依据以及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来有一误传,那就是关于《西游补》的作者问题。《西游补》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产生于明朝末年。关于它的作者,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癸丑孟冬天目山樵作序起,至民国间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二所见;从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至最近几年新出或重版的文学工具书解释,以及诸家文学史教材或专论所述,一  相似文献   

4.
永嘉四灵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灵生卒迄无确考,今将可考知者略述于此。 (一)徐照。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七载《徐道晖墓志铭》,内云,墓志作于宋宁宗“嘉定四年闰月二十三日,距卒四十五日。”按:是年闰二月,故知徐照仍卒于是年,即公元1211年。生年无考。 (二)徐玑。《水心文集》卷二十一《徐文渊墓志铭》云:“嘉定七年十月二十日卒,年五十三。”即卒于公元1214年,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永嘉县志》本传亦作“年五十三”。然清初吴之振等编《宋诗钞初集》,所撰徐玑《二薇亭诗钞》小传,及《四库提要》卷一百六十二徐玑《二薇亭集》提要引《宋元诗会》,皆作“年五十九”,  相似文献   

5.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范文正公文集、别集皆无诗余。归安朱孝臧《疆村丛书》从岁寒堂本补编录出词四首;又以《敬斋古今黈》卷三所载[定风波]一首,合《中吴纪闻》卷五所载[剔银镫]一首为补遗。共计六首,另附《范忠宣公诗余》[鹧鸪天]一首。辑为《范文正公诗余》一卷。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有[忆王孙]二首(其中“飕飕风冷荻花秋”一首,已见《范文正公诗余》),《古今词选》卷五有[意难忘]一首,皆题仲淹作,传世署名范词,尽于此矣。  相似文献   

7.
现存《稼轩词》版本有十二卷本和四卷本之分。十二卷本的祖本是刘克庄作序的《稼轩词》全集本,信州本十二卷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元大德广信书院十二卷本出自信州本,王诏刊本出自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王诏刊本。四库全书本和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皆源自毛氏汲古阁钞本。辛启泰《稼轩集钞存》本以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为底本,并附录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36首辛词。朱祖谋将《稼轩集钞存》本中补遗的36首刻入“彊村丛书”。四卷本的祖本是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长沙坊刻本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吴讷本的底本即为长沙坊刻本,毛氏钞本则直接影钞自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陶湘甲乙丙三集刻本刻自毛氏汲古阁甲乙丙三集,赵万里校辑之丁集出自吴讷本《稼轩词》四卷之丁集。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遴选是有难度的。它的选择不仅与编选者的审美标准有关,同时还深受编选者所处的时代语境及其文学制度的影响。《中国新诗总系》(十卷本)是新世纪以来由多位专家、学者在总结近三十年来中国新诗研究成果编辑而成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呈现了三十年来中国新诗研究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重构了百年来中国新诗新的经典。而《中国新诗总系》中的《1950年代卷》、《1960年代卷》、《1970年代卷》所选诗歌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波诡云谲时期的诗歌实践,它们彰显了中国新诗(文学)在走向现代性的过程中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纠缠迎拒的复杂关系。编选者在编辑这三卷时的趣味、标准及其矛盾昭示了中国新诗经典的"重构",不仅是编选者们的一次美学行为,更是一场文化对话行为。  相似文献   

9.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己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己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置此集中,殆非也。”据此可知陈氏当时所见冯延己词有二本:一为高邮崔公度跋之《阳春录》,其中无“风乍起”一首。别一本为长沙坊刻本,  相似文献   

10.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所收录的《画学秘诀》和《石刻二则》本不是王维的作品,对此,《笺注》的作者赵殿成“顾其传世已久,姑且存之,别为一卷,以殿于(王维)诗文之后,俾爱奇之士,无叹其略焉”。赵氏为《王右丞集》作注功劳卓著;但把伪作编入王维文集的作法却不足为训。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使伪作平添一层新的保护色,变得更易迷惑人。设若有人在文章中称引该文而标明其出处“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相信一般读者将不会对引文的可靠性产生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4-17
清代诸城名人、"博学鸿儒"李澄中可谓才华横溢,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赋、散文、杂著各体创作均有涉猎,且成就斐然,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尤工史学和文献考据。他还是一名大器晚成的官员。50岁时中博学宏词科,授翰林院检讨,篡修《明史》13年。赴云南典乡试期间能够克尽职守,秉公办事。他为人性格耿直,为官清廉,66岁时辞官归乡。期间篡修《东武李氏族谱》,出游大江南北,晚年时还曾选同乡名士诗集结成集。他的遗稿经后人编定刊刻有《卧象山文集》4卷、《诗集》7卷、《赋集》1卷、《艮斋文集》8卷、《白云村集》等。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与他的文学造诣和正直人格不相符,《清史稿·文苑传》中为山东诗人立传者数以十计,竟然没有选中李澄中,应该说是个很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批评,到了30年代,才具备了独立的品格;走过了评介、作品论、作家论阶段,才形成了流派。李健吾的“咀华”独树一帜!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推出一本《咀华集》,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三集之一种,208页,八万余字。越六年,该社又推出《咀华二集》,为《文学丛刊》第七  相似文献   

13.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14.
陆游将毕生精力贯注在诗歌创作方面,“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至今的诗篇尚有九千三百多首。他对词这种文学样式却有点鄙夷,没有并力而为,故其词作数量远不如诗篇繁富。今传汲古阁刻本《放翁诗》(一称《渭南词》)一卷,凡一百三十首,另从《剑南诗稿》卷十九补五首,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补二首,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补五首,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一补一首,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七补《大圣乐》一首,共得一百四十四首,仅及其所传诗篇的百分之一点五。质量上也不能跟他自己的诗作和同时代的“词坛泰斗”辛弃疾的词篇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5.
《升庵长短句》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谪贬云南以后的词集.杨升庵诗文并茂,尤以诗词著称.《升庵长短句》共有正集三卷,续集三卷,补遗一卷,附录若干则,共收杨升庵作的各类词章250多首,如包括同一题又有若干阕的,共330多阕.这些词作问世以后,即被传抄传诵,一再编印刊刻,在当时民间和文坛上发生很大影响,还发生了一次对《升庵长短句》的成败与得失的学术大讨论.本文试图对《升庵长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当时文化学术界对它的评价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谢枋得生前杂著诗文64卷,称为《叠山集》。由于屡经战乱,散佚严重,存者无几。至明代由枋得同乡黄溥采集遗佚,成十六卷本,于景泰五年(1454)首次刊刻,后代刊刻之各种版本均由此本增删而成。《叠山集》的现存版本主要有十六卷本、二卷本、六卷本、五卷本、四卷本等。因版本较多且流传情况复杂,今加以梳理,使其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17.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帖子》三首与《春帖子》二首,是歌功颂德的应时诗,应属糟粕);文仅有八篇(其中《投  相似文献   

18.
三、浪漫陶诗佛音举证 举证之一,《挽歌》诸诗的立意、取材大部采自佛经。 《挽歌》三首乃是陶集中最为奇幻的浪漫之作,由于它“以一种极为冷静清醒的眼光看待人生的死”,表现了“一种深刻的但又是大彻大悟的哀伤”,故被李泽厚诸先生推之为中国文学中一组“绝无仅有的动人吟咏人生之死”的杰作(《中国美学史》卷二)。孰料就是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一文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牌。它宣告了美国文学在精神方面的独立。尽管在爱默生之前美国已有部分世界知名作家,如华盛顿·欧文,托马斯·潘恩等,但他们的作品或者是模仿欧洲作家,或者是政论文章。只是在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发表之后,美国文学才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在随后的这一阶段中,美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作家和杰出的作品。其中包括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梭罗的《沃尔登》,(或林中生活)惠特曼的《草叶集》,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汪应辰文集原有五十卷,惜至明初即已罕见。明弘治六年(1493),程敏政入秘阁得阅全本,以个人之力抄出十二卷;53年后,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夏浚将程敏政所抄十二卷附上遗事志传等文,成十三卷附录一卷,刊刻发行。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以十三卷本与《永乐大典》所收《汪玉山集》相较,除其重复、增所未备,勒为二十四卷,定名为《文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