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和肠相关淋巴组第(GALT)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探讨弓形虫黏膜疫苗能否在感染起始阶段有效诱导免疫应答。方法将BALB/小鼠随机分为免疫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以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20μl/只(20μg STAg+1μg CT)滴鼻免疫2移(间隔2周),对照组PBS滴鼻。于末次滴鼻后14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ELISA测定粪便和鼻咽冲洗液IgA抗型水平;计数NALT、NC及PP、IEL淋巴细胞数,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匀小鼠粪便IgA和鼻咽冲洗液IgA抗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LT内淋巴细胞明显增生(P〈0.05),其中CD4^+、CD8^+T细胞均有增生(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5)。NC中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以CD4^+T细胞水平为主(P〈0.01)。GALT部位PP淋巴细胞增生显著(P〈0.01),主要以CD4^+T细胞为主;而IEL以CD8^+T细胞增生为主(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论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有效诱导NALT和GALT黏膜部位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8^ )、细胞因子(IL-4、IFN-γ)、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判断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抑制、耐受、排异)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4^ 、CD8^8细胞百分比,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4、IFN-γ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免疫抑制组CD4^ 、CD8^ 细胞百分比及比值、CRP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4、IFN-γ均显著下降,其比值反而升高;免疫排斥组CD4^ 、CD8^ 细胞百分比、IL-4、IFN-γ、CRP均较对照组升高,而IL-4、IFN-γ比值却下降;免疫耐受组CD8^ 细胞百分比升高,因此CD4^4/CD8^ 降低,IL-4升高而IFN-γ下降,CRP无变化。结论 综合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婴幼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选择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幼儿20例和免疫成功者2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免疫成功组婴幼儿外周血CD3^+为64.17%±8.01%,CD4^+为39.55%±8.80%,CD8^+为24.62%±7.23%;CD4^+/CD8^+比值为1.66±0.51。免疫失败组婴幼儿外周血CD3^+、CD4^+和CD8^+分别为62.55%±7.32%、32.94%±7.58%和29.61%±7.08%;CD4^+/CD8^+比值为1.13±0.50。统计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失败组和免疫成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是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BV-LMP1重组体DNA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将已构建的EBV LMP1基因(EBV LMP1)重组质粒pcDNA3-BLMP1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分别用ELISA、流式细胞仪及LDH法检测免疫小鼠体内特异性EBV LMP1抗体滴度、CD4^ /CD8^ T淋巴 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及EBV LMP1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用pcDNA3质粒及PBS作为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结果: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可在外周血液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的EBV LMP1抗体;其脾细胞中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且可检测到EBV LMP1特异性的CTL存在。以上结果在免疫16周之内无明显改变。结论:EBV-LMP1质粒重组体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并且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是一种有效、制备方便的EBV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酶细胞化学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快速、催化作用彼此结合,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抗原抗体结合生成红色沉淀物,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区分各类白血病,解决早期表现开始分化的细胞具有髓系和淋系抗原表达这一在形态学上无法区别的难点。方法采用APAAP法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抗原抗体结合生成的红色沉淀物,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诊断。结果本文对急非淋81例、急淋3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析,结果显示急非淋细胞群CD68、CD13、CD33、CD34、CD14免疫分型阳性率分别为80.2%,72、8%,44、4%,17.2%和4、9%。未见淋系抗原表达,HLA-DR^+阳性76.8%。M3HLA-DR均为阴性,MPO阳性为97、5%。急淋病人中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占81.3%,T系占18.8%,细胞群CD19^+、CD20^+阳性均为92.3%,细胞群CD7阳性为31%、CD10阳性为71%。1例病人为双表型,临床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机制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机制创造条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ACAID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实验组将2μL卵白蛋白(OVA,50mg/mL)前房注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以2μL PBS行前房注射,7d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足底皮下免疫OVA100μL(2.5mg/mLOVA与CFA等体积充分乳化),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14d后检测耳廓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流式分析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以及CD8^+Foxp3CF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DTH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耳廓肿胀值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小。CD4+CD25+Foxp3CF细胞和CD8^+Foxp3q^+细胞比例较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均升高。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和CD8^++Foxp3^++T细胞在ACAID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CD8^+T细胞在人体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病理组织中的增值情况及分布特点,探讨结核病理发生机制,为新型结核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2例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组织石蜡切片中CD4、CD8分子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分布特征。结果结核病灶周围CD4^+和CD8^+T细胞增值明显,CD4^+T淋巴细胞数目高于CD8^+T细胞;它们主要以两种方式浸润存在于结核病灶:在干酪样坏死组织周围浸润存在,包围甚至分割坏死组织;在干酪样坏死组织外周形成类似于淋巴小节的结构。结论CD4^+T和CD8^+T淋巴细胞在抗结核免疫病理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型抗结核疫苗应该具有能激活CD4^+和CD8^+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1989年Kwon等在小鼠CD4^ 、CD8^ T细胞发现的一种膜表面分子,命名为4-1BB,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其配体(4-1BB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1NF)超家族。4-1BB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发挥着协同刺激作用,其后Goodwin等利用表达筛选法在小鼠胸腺瘤细胞中分离出了4-1BB配体,根据小鼠4-1BB配体的结构特点可归为包括TNF、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性保护作用及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将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P30抗原免疫C57BL/6纯系小鼠,然后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和Fukaya株包衰攻击感染,观察P30抗原免疫对急性弓形虫感染鼠死亡时间及慢性感染鼠脑内包囊形成的影响,同时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IL-2及IFN-r细胞因子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 显示P30抗原免疫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减少脑内包囊的形成数量,增强小鼠抵抗急慢性弓形虫感染的能力。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休还清瘃IFN-r、IL-2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鼠,而且免疫鼠脾CD4^ t CD8^ T淋纠细胞尤其是CD8^ 细胞的数量在感染早期升高较快,至感染后4周达高峰,两者的比值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P30抗原免疫对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细胞免疫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放免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检测2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免疫治疗(放免治疗)前、后LAK细胞活性及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以及研究这些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以求揭示放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放免治疗的抗肿瘤机理。方法:LAK活性检测采用MTT法;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放免治疗后2周患者外周血CD3^ 、CD4^ 细胞增多,CD4^ /CD8^ 比值增高,LAK细胞活性增强,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增多,CD8^ 细胞无明显改变;治疗后显效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CD4^ /CD8^ 比值、LAK细胞活性及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显效组,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结论:放免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放免治疗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体内扩增及靶向激活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晓星  周霞秋 《医学综述》2005,11(3):269-27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机体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激活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和CD4^ 辅助性T细胞(TH)作用,能启动强大的初始性细胞免疫反应,在机体抗感染、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自体DC疫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近两年国内外学者均已注意到DC疫苗制备的费用和技术要求较高、DC在体内的抗原递呈作用还受到病原体、肿瘤组织与宿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体内微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及持续时间。方法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以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20μl/只(20μg可溶性速殖子抗原 1μg霍乱毒素)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以PBS滴鼻。分别于末次滴鼻后第1,2,3,4,6,8,10,12周处死小鼠,脾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组小鼠于第1,2周脾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CD4 T细胞增生为主,第1,2,3,4,6周增生显著(P<0.01),CD8 T细胞水平在第2,3周也有增生(P<0.05),CD4 /CD8 比值第6周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有效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性免疫应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诱导小鼠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免疫后7、14、28、42d小鼠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均增高,IL-4和IFN-γ水平亦升高,直至免疫后42d;而CD4^+/CD8^+ 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希望成为预防旋毛虫病有前途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4.
高温射频消融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卫强  索晓惠  林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2,5(3):197-198,200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温射频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用可扩展锚状电极配合RF-2000射频治疗仪高温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变化;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R、RBC-ICR)。同时选择25例体检正常献血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细胞、NK细胞、RBC-C3bRR的百分率及CD4^ /CD8^ 细胞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CD8^ 细胞、RBC-ICR的百分率及SIL-2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CD3^ 、CD4^ 细胞、NK细胞、RBC-C3bRR的百分率及CD4^ /CD8^ 细胞的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CD8^ 细胞、RBC-ICR的百分率及SIL-2R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锚状电极高温射频消融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抗肿瘤免疫中,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答,特别是CD8+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是至关重要的免疫保护机制,肿瘤特异性CD4+T细胞分泌的IFN-γ(interferon-γ,IFN-γ)以及肿瘤抗原特异性Ig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也具有重要的清除肿瘤的功能。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均存在免疫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对小鼠机体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导的人肝癌细胞作为肿瘤疫苗,研究其对小鼠机体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小鼠分5组,采用经^60Co照射的含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TNF—^60Co)、未经^60Co照射的含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人肝癫细胞(BEL—7404—TNF)、经^60Co照射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60Co)、未经^60Co照射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生理盐水分别接种小鼠,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肿瘤疫苗接种小鼠后,BEL—7404—TNF—^60Co组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增高,与BEL—7404组、BEL—7404—^60Co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BEL—7404—TNF—^60Co组和BEL—7404—TNF组相比,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具有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标记一流式细胞仅技术检到T淋巴细胞亚群和CD25表达。结果:10例血清和胸水结核抗体双阳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外周血CT3^ T细胞和CT4^ T细胞的比率明显降低,7例单纯胸水结核抗体阳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的比率也明显降低,但是9例血清和胸水结核抗体双阴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的比率只是略有降低。10例血清和胸水结核抗体双阳性和7例单纯胸水结核抗体阳性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9例血清和胸水结核抗体双阴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外周血CD^ 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却明显增高。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免疫反应有局限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淋伴幼淋细胞增多症(CLL/PL)及毛细胞白血病(HCL)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对4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45例患者中,B—CLL42例(包括5例B-CLL/PL),T—CLL2例,B细胞型毛细胞白血病(B—HCL)1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2.3:1,B—CLL与T—CLL之比为20:1。B—CLL患者显示有T-淋系抗原CD5^ ,T—CLL可分别表达CD4^ CD8^-及CD8^ CD4^-,1例B—HCL显示典型的B-淋系抗原阳性,同时免疫电镜淋巴细胞为毛状突起。结论:B—CLL CD5、CDl9、CD20、HLA-DR较特异;B—CLL/PL CD20、CD22、SmIg有一定参考价值;B—HCL除B淋系抗原可表达阳性外,CD25^ 、CD5^-最有诊断鉴别意义;T—CLL可呈现多样性T-淋系免疫标记。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区别T、B—CLL、幼淋及HC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吸毒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各项指标,从而研究其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取25例吸毒者及28例健康成人外周血,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其血清中抗体和补体;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其T细胞亚群和Th细胞亚群。结果:吸毒者IgG增高,C3下降,IgA、IgM和IgE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吸毒者CD3、CD4^ 、CD4^ /CD8^ 、Th1^ 和Th1/Th2低于正常人,而CD8^ 、CD20^ 和Th2与正常人相差不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吸毒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吸毒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tachyzoiteantigen,STAg)和霍乱毒素(choleratoxin,CT)佐剂制备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观察经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的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s,IEL)免疫应答及持续时间,探讨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免疫原性好的STAg(20μg/只)为抗原和CT(1μg/只)为佐剂滴鼻免疫,对照组以PBS滴鼻。滴鼻2次(间隔2周)后分别于第1、2、3、4、6、8、10、12周处死小鼠。制备肠IEL细胞悬液,计数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CD4 T、CD8 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后肠IEL显著增生,第2周达高峰,第1周至第4周(P<0.01)高于对照组。其中以CD8 T细胞增生为主,CD8 T细胞水平第2周达高峰,第1周至第6周增高显著(P<0.01),CD4 T细胞也略有增生,第2、3周(P<0.05)有显著性,CD4 /CD8 比值倒置,第1、2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有效诱导肠IEL免疫应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在预防弓形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