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崇明县作为上海市全面推行“二期课改”的一个教育行政区域,各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也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一些学校的采样调查,分析当前崇明各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有的几种“整合”模式分类方法,或是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形式为分类标准,或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为分类依据。我们认为.首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总体定位.将“整合”模式分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学习工具“两大类别;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理念为主要分类依据.辅之以信息技术使用形式的判别标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整合”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电脑美术已编入了新教材,它涉及美术和信息技术两门学科,属于学科整合领域,如何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显得尤为关键。笔者就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尝试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途径,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上海市的“二期课改”,阐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为什么要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导向的理由,希望广大教师能自觉运用先进的理念来实践“二期课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2006,(10):17-19
在推进二期课改,实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们有不少困惑。今天,我们将从信息技术如何走进课堂,信息技术如何从一堂课拓展到一门课程,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如何开展三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排难解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郑百易 《上海教育》2004,(5S):32-32
整合的思路 整合的切入点是进行整合首先要确定的问题。由于基础型课程占据着学生大部分时间,将物理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把握住学校课程的主体和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有效地推进二期课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我们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而应用于教学工作也正在逐渐深入。但若客观地看,其现状是: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显然,用发展的眼光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条件在逐渐完善,且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是必然趋势。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的角度谈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要做的几点准备。  相似文献   

8.
钟懿 《上海教育》2005,(4B):58-59
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多年来墨守成规的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多元的发展空间。语教学中的作教学历来是语教改的突破口,二期课改对作教学的质、量以及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尤其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量和自主作的兴趣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又恰恰是落实二期课改语写作新要求与新目标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上海市教委向全社会征集本市中小学各学科信息化设计方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缺少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的思路。这次的学科信息化设计方案就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微观的课堂层面向“自下而上”的宏观课程层面拓展,以有效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为此,我们特开设“学科信息化”栏目,在展示学科信息化设计方案新进展的同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思考如何推进学科信息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佳敏  曾赟 《中学教育》2003,(6):18-20,17
所谓数字化学校是指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目前数字化学习是二期课改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亮点与难点 ,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变革。信息技术能否与课程整合是决定课程改革是否成功进行的关键之一 ,而它的难点在于需要每个教师参与 ,其间有技术的因素、观念的因素等诸多与教学相关的因素 ,而至为关键的是要依靠参与改革的广大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我校积极响应二期课改的号召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入手 ,让信息技术走入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从课堂教学入手 ,以教师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盘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历程不难发现,其间经历了由普及应用到个性优化的延展过程。在如何取得进一步突破的问题上产生了歧义和彷徨。相当一部分教师(包括专家)钟情于整合过程中对环境和技术形态等的集合,有的教学过程甚至完全受信息技术的支配,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看”,忽视了教学目的,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如何辨证、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如何适时、适度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依然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整合的效能突破应该从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开始。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日前大致有“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认为,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人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之中,用技术去支持和改进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3.
林再保 《考试周刊》2009,(26):77-77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存在“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持“大整合论”观点的人主要是一些专家学者,大都主张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即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5,(9):30-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整合”一节课发展到“整合”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主题单元。在这种思想下,“整合”的过程不再是考虑信息技术如何应用,而是关注如何将各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里以“动量”一章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针对一个主题单元的“整合”。针对某个主题单元的“整合”应该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实现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断地深入高中物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亏段正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但从近几年的实践看,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融俣”在一起,本文中作者结合参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项目研究经验,就信息技术与局中物理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整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教学形式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又回归到“混合式学习”教学,其中的“整合”、“混合”各自意味着什么,分别将合向何处?两者又有何联系与区别?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内涵入手,分析两者关系并预测两者未来走向,试图回答“整合”、“混合”合归何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0月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信息时代的具体反映,也是国家对我们课堂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