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我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83例小肝癌病人,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B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病人介入治疗前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A组治疗的有效率(72.1%)显著高于B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P=0.012)。[结论]射频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协助病人顺利完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陈倩  王卉 《护理研究》2013,27(14):1341-134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周围型肺癌病人中的重要性。[方法]将周围型肺癌病人16例分为两组,A组为基本护理组,按普通方法护理;B组为心理护理组,根据病人在不同疾病期的心理状况和病情变化给予心理护理。[结果]B组医护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治疗满意度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病人的护理中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围术期体征指标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本院行RFA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记录术前(T0)、RFA开始后5 min(T1)、RFA结束(T2)、术后苏醒(T3)点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HMGB1水平.[结果]A组清醒时间短于B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点比较,T1点时两组MAP降低,且A组高于B组;T1~2时点时两组HR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TNF-α、IL-6、HMGB1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肝癌RFA术中麻醉效果确切,且可更好地调节炎性因子,但术中应加强呼吸循环监测.  相似文献   

4.
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输卵管绝育术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输卵管绝育术的效果、用药量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病人分为 3组 ,A组为异丙酚 +芬太尼组 ,B组异丙酚 +芬太尼加局麻组 ,C组局麻组 ,分别观察 3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用药量及麻醉副作用等。结果 :静脉麻醉 (A、B)两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局麻 (C)组 (P <0 0 5 ) ,静脉麻醉 (A、B)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也明显少于C组 (P <0 0 5 ) ,在用药量方面B组明显少于A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 +芬太尼加局麻是输卵管绝育术最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梁辉珍 《全科护理》2011,(3):216-217
[目的]研究联合保温措施在全身麻醉术后低温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的腹部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术毕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采用单一保暖措施如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B组联合采用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加温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果]A组复温时间、苏醒时间、寒战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性复温措施对术后低体温病人更加高效、舒适,避免了寒战诱发的代谢和耗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联合保温措施在全身麻醉术后低温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的腹部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术毕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采用单一保暖措施如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B组联合采用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加温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果]A组复温时间、苏醒时间、寒战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性复温措施对术后低体温病人更加高效、舒适,避免了寒战诱发的代谢和耗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应用护理路径护理,可促进病人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增进病人健康,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病人应用护理路径护理,可促进病人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增进病人健康,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RFA)术中患者疼痛程度与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远近的关系。方法对23例肝癌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实施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其中临近肝包膜组15例,肝癌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mm;远离肝包膜组8例,肝癌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mm。射频消融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基础VAS评分(局部浸润麻醉时VAS评分)、术中VAS评分(射频消融术中最大痛觉评分)和相对VAS评分结果(术中VAS评分减去基础VAS评分),对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疼痛程度和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31个肝癌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了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取了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的基础VAS评分、术中VAS评分、相对VAS评分和术中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功率4项中位数数值:(1)超声显示临近肝包膜组15例患者19个肝癌病灶中5个病灶临近门静脉分支,14个临近肝包膜;射频消融时基础VAS评分为3(0~6)分、术中VAS评分为8(2~10)分、相对VAS评分为5(1~7)分;消融治疗时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功率为140(70~200)W。(2)远离肝包膜组8例患者12个肝癌病灶射频消融时基础VAS评分为3(1~5)分、术中VAS评分为6(2~8)分、相对VAS评分为3(0~5)分;消融治疗时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功率为150(100~200)W。临近肝包膜组患者(肝癌病灶临近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射频消融治疗时痛觉更明显,且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相对VAS评分明显高于远离肝包膜组,两组相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0,P=0.001),而两组射频消融病灶时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5,P=0.639)。结论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肝癌病灶时临近肝包膜或门静脉分支的病灶会导致患者更明显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将53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给予B组患者单纯动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96%,B组为59.33%,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A组1、2、3年生存率高于B组(P0.05)。动脉栓塞与射频消融联合治疗肝癌,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微弱,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周庆  孙素琼  王鸣  张子其 《护理研究》2008,22(33):3025-3026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胃镜检查中对不同静脉麻醉方式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老年病人共80例,随机分成咽部麻醉(1%利多卡因口喷2次)加基础麻醉(咪达唑仑+芬太尼)为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为B组,各40例,比较两组胃镜检查前、中、后的心率(HR)、血压(BP)及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胃镜检查过程中不适程度及对操作的影响,比较各自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中SpO2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但R、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以全凭静脉麻醉组下降显著.两组术后各指标均恢复接近基础值.两组检查过程中不适反应对操作的影响无明显区别.[结论]老年病人行麻醉胃镜风险大,在单纯胃镜检查中基础麻醉加咽部麻醉方案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于治疗后3~14 d内,A组28例患者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2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随访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肿瘤坏死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时间点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基础上,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9月)和实施后(2017年10月—2018年6月)于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干预的肝癌病人各30例纳为研究样本,实施前后肝癌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即流程化、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体位管理,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干预后心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时生理不适发生率、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进行干预,可改善该类病人身心舒适度,降低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张亚仙  夏虹  薛贵芬 《护理研究》2005,19(13):1167-1168
[目的]观察声振动疗法在喉癌术后病人止痛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喉癌术后男性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45例,给予声振动疗法;B组42例,给予喉癌术后常规护理。分别记录术后当天、第3天、第5天的疼痛变化情况。[结果]A组于术后当天、第3天、第5天的止痛有效率分别是53.3%、77.8%和97.8%,B组分别是26.2%、33.3%和71.4%。A组止痛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05)。[结论]声振动疗法在喉癌术后病人止痛护理方面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棉签浸润法和喷枪喷雾法表面麻醉鼻腔在鼻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棉签浸润法和传统喷枪喷雾麻醉法各100例,比较两组麻醉耗时、病人对麻醉方法的接受度、病人对检查过程的不适感。[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通过检查,两组病人对检查过程的不适感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棉签浸润麻醉组病人麻醉耗时少于喷枪喷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对麻醉方法的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棉签麻醉法耗时少、病人更易接受,麻醉效果好,是单纯无创鼻内镜检查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燕 《护理研究》2011,25(20):1812
[目的]比较丝胶布气管插管固定法和纸胶布加棉绳气管插管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效果,A组采用丝胶布固定气管插管,B组采用纸胶布加棉绳固定气管插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A、B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法插管松动、意外脱管、面部皮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纸胶布加棉绳固定法明显优于丝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化疗(HAC)结合射频消融(RFA)对不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疗效。方法:选择18例临床不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分为2组:A组(10例)仅接受HAC的治疗;B组(8例)为HAC加RFA治疗的病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将它们与同期手术切除组(C组.31例)对比。结果:CT片示术后6个月A组肿瘤瘤体完全坏死率14%,B组为69%;AFP转阴率A组(37.5%)低于B组(71.4%)和C组(73.1%);1年生存率A组50%明显低于B组75%和C组81%.B组与C组无显差异。结论:肝动脉栓塞结合射频消融治疗不宜手术切除肝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并能取得相当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穿刺采用TRBand压迫止血(A组)和经股动脉穿刺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B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B组术后4h~6h下床活动;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病人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开始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地]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肺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0例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肺癌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及严密的术期监护,所有病人顺利恢复.[结论]积极的心理疏导和严密的监护是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肺癌护理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在瓣膜病房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5例。在接受瓣膜手术的同时,A组采用左房消融治疗房颤,B组采用双房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消融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射频消融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消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消融可有效缩短射频消融时间,但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的窦性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均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