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中以“院落”整治为基本单元的必要性,同时在总结了院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街区保护更新中建筑保护分类整治的方法,对院落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整治更新措施。以期对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街巷、院落、建筑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是基于文化生态及有机更新等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层面进行的保护和更新。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院落是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调查测绘,从院落平面布局形式和院落单元组合模式对传统民居院落形制进行了探讨,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结构体系、门窗装饰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东关正街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陕南地域建筑特色的认识,也为东关正街传统民居建筑的后续保护更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以其特殊的空间结构秩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散块状空间)、凤鸣街(连续空间)、东关街(围合院落空间)三个不同空间肌理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街区特点、肌理形态、环境现状、场所空间、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提出了原型修补、平面肌理织补整合、院落形式重塑等延续和重构设计方法,以适应不同街区空间肌理的改造,来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对历史街区商业建筑进行改造时,经济转型与消费心理改变了业态运营模式。文化逐渐作为消费的同时,也为改造更新提供了整合城市文脉,形成地域特征的可能。以南昌万寿宫商城立面改造实践为例,面对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经济和文化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方案基于城市整体的视野,分别以传承建筑风貌、历史街区修复、城市空间激活为导向,采用消隐、拼贴、整合等手法进行改造。从点、线、面三种不同的空间层次,分析研究当前国内历史街区商业建筑立面改造策略与方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斌 《中华民居》2011,(9):149-150
本文以湛江市霞山区欧陆风情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为例,以保护历史文脉为前提,通过街区环境整治、功能整合、建筑高度控制、建筑修缮等手段,寻找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对渐进式有机更新的保护改造新思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郭嘉  陈子坚  陶郅 《华中建筑》2013,(12):49-53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一期工程设计方案,结合旧城区改造和保护老城区风貌原则,从利用古旧特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路出发,以现状的孙文路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建筑为依托,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融新旧建筑为有机的一体,组建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中山特色的、又具时代精神的博物馆建筑群。该文以该街区为倒进行阐述,探讨了群体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旧建筑有机并存、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内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些历史建筑及其所处的街区已经被视为城市的特殊符号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宜昌市二马路历史街区建筑改造案例,首先梳理二马路历史街区建筑的保存价值及现状问题,进而提出二马路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理念,接着探讨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措施:保护与修复、维修、更新与利用,并获得一些启示,以期为今后设计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宽义  王凤军 《规划师》2006,22(8):88-90
对"布袋院"的保护与利用应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的角度进行,总的目标是:总体展示特色商居建筑院落,重点体现文化内涵,普遍改善居住条件,努力激活商贸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布袋院"进行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能够利用的院落;通过绿化系统对院落及院落群进行整合;对街区进行改造,达到改善该街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创建特色街区的目的;尽量还原商业重地景象.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以徽州府衙重建改造工程的实地调研为研究背景和主体,并对国内众多历史街区中历史文化建筑更新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与策略,在对徽州府衙重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国内历史文化古建筑尤其是衙署建筑保护更新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骆锋 《广东建材》2009,32(6):232-234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仅存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制定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目标和保护范围,对历史街区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及院落进行分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完善了街区一期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街区传统商业的复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市井生活气息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原真性保护;并探讨历史街区风貌景观整治恢复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持续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建筑密集、街巷狭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为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问题,市政基础设施需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走有机更新之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与整治。以嘉定西大街改造区为例,遵循保护优先原则,针对改造区内街巷狭窄的具体条件,通过创新的思维,采取变通的规划和技术措施,设法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区域的改造提升提供市政基础设施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更新和改造,使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市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讨论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实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对提升桂林文化旅游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辉 《门窗》2021,(5):19-21
通过研究北京天坛历史片区内真实院落,探索了在老旧城区,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对老旧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改造.采用绿色建筑模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建筑能耗进行了数据分析,可在历史文化风貌延续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并总结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经济性和推广性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平遥民居改造成为民俗旅馆过程中因居住形态演变所表现出的街坊、院落及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变化。平遥居住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可以归纳为主体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改造所形成的新空间成为外来游客活动与交往的载体,同时产生了独立于传统街区及民居的社群关系、文化形态。研究加深了对旅游商业化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演变的认识,并为其保护和更新提供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岛历史街区为对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青岛历史街区进行微更新策略研究。明确青岛历史街区海绵城市改造的目标,提出对历史街区进行雨洪管理,采用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创新理念,并针对历史街区的独特属性,对建筑、院落、交通空间、绿地广场空间选用了适合历史街区的海绵城市技术手段。以潍县路19号里院作为案例研究,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历史街区微更新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以期实现历史街区雨水循环利用,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中大多仅仅对外表面进行改造的情况,以武汉昙花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为例,提出从建筑方面和人文方面对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期指导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