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煜  郭军红  袁荔  李薇 《热能动力工程》2023,38(10):158-166
光伏发电功率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可靠的功率预测对光伏入网和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光伏短期发电功率预测的准确率,基于某40 MW光伏电站历史功率和气象数据,在不同季节和天气类型下利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SCA)搭建光伏短期预测模型,实现分季节和天气类型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四季、单一天气类型和复合天气类型3方面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1.13%,9.51%和8.26%。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长时间使用会存在梯度爆炸以及在处理长时间序列时容易忽略重要时序信息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双重选择循环神经网络(Double selecti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DsRNN),面向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模型。首先,引入气象影响因子数据并根据相关性大小进行修正处理,改变原有单一输入源建立新的数据集;然后,融合注意力机制,提取光伏发电功率的时序特征,挖掘数据之间的深层联系;最终,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进行较有效、精准的短期功率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气象数据的输入以及DsRNN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使用能完成较高精度的预测任务,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长时间使用会存在梯度爆炸以及在处理长时间序列时容易忽略重要时序信息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双重选择循环神经网络(Double selecti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DsRNN),面向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模型。首先,引入气象影响因子数据并根据相关性大小进行修正处理,改变原有单一输入源建立新的数据集;然后,融合注意力机制,提取光伏发电功率的时序特征,挖掘数据之间的深层联系;最终,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进行较有效、精准的短期功率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气象数据的输入以及DsRNN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使用能完成较高精度的预测任务,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Attention-GRU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参数量较多以及在处理长时间序列时容易忽略重要时序信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Attention-GRU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改进相似日理论建立新的数据集;然后,利用门控循环单元提取光伏发电功率的时序特征,引入注意力机制加强对时序输入中重要信息的关注;最终构建针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与对比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有利于并网后电网调度管理,现阶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存在精度较低和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适应性弱的问题。探索了一种相似日与免疫遗传神经网络(IGA-BP)结合的预测方法:基于天气类型、温度及风速,结合灰色关联度和余弦相似度指标构建气象相似日判别模型;以相似日气象特征向量为输入,建立IGA-BP功率预测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所提IGA-BP模型与GA-BP、BP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为:在不同天气类型下IGA-BP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其RMSE平均值为14.142%,TIC平均值为0.017 58,均优于其他对比模型。表明IGA-BP模型能够提高功率预测精度,且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预测光伏发电功率,有利于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各个气象因素对光伏发电功率的影响,确立了关键的气象因素,并利用小波分析获得气象因子样本集和光伏功率样本集不同频带下的小波系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训练集,结合Elman神经网络建立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提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后的Elman神经网络在晴天、阴天、雨天3种情况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率分别为5.43%、8.26%、14.15%,相较于Elman神经网络分别降低了13.16%、16.61%、17.33%,改善了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提高了Elman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以澳大利亚爱丽丝泉地区某200kW的光伏电站为例,选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采用相关性分析法(CA)确定太阳辐照度、温度、湿度为影响光伏发电功率的主要因子,结合经样本熵(SE)量化的天气类型作为模型输入量,提出CA-SE-GA-BP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云天气下CA-SE-GA-BP神经网络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4.48%、2.27%,晴天、雾霾、雨天三种天气类型下的预测误差也基本上不超过10%,相较于SE-GA-BP、CA-GA-BP、GA-BP神经网络,CA-SE-GA-BP神经网络预测误差降低,为解决光伏系统发电功率预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光伏出力的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类型的改进Elman神经网络(HS-Elman)光伏出力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天气类型、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太阳辐照度等对光伏出力的影响;然后,利用和声搜索算法对预测模型的权值和阈值等进行优化;最后,利用上海某能源网实验平台的历史数据,对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S-Elman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达到光伏出力的预测标准;与传统的Elman神经网络相比,在不同的天气类型条件下,文章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具有更优的运算速度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所存在的预测精度较低和不同天气类型适应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遗传算法(GA)改进极限学习机(ELM)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PCA-GA-EL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计算过程:首先,基于季节因素和天气类型等气象因素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在不同季节下建立了不同的子模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同种天气类型下的相似日;然后,利用PCA将多个原始输入变量降维成少数彼此独立的变量;最后,利用GA对ELM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寻优。此外,文章利用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功率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CA-GA-EL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可有效减小光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相似度量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文章采用Elkan 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天气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计算各气象因素与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间的灰色关联度,选出不同天气类型下影响光伏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然后,根据样本日和预测日间主要气象因素的马氏距离选择若干个相似日,并将相似日的光伏功率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对预测日的光伏功率进行超短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马氏距离相似度量得到的相似日光伏功率和预测日的相似度较高;将基于马氏距离相似度量得到的相似日光伏功率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可以提高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为光伏功率预测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注意力模块及1D-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对特征的辨识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注意力模块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以加入噪声的振动信号作为输入,利用"卷积+池化"单元提取信号的多维特征,然后通过注意力模块对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利用双池化层取代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全连接层进行特征的再次提取及特征信息整合,最后通过So...  相似文献   

12.
徐磊  吴鹏  徐明生  程明 《水电能源科学》2021,(2):209-212,199
考虑到风力发电存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LightGBM相结合的风力发电机功率预测模型。先对相邻风电机组原始数据进行时序特征相关性分析,构建新的特征集;其次,应用CNN从输入数据中提取信息,并通过比较实际结果调整网络参数;再次,考虑到单一卷积模型在预测风电时的局限性,将LightGBM分类算法集成到模型中,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最后,将提出的算法与已有的支持向量机、LightGBM、CNN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融合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grids with photovoltaic (PV) generation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PV modules under vary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V module by combining several neural network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dependence of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n the solar irradiance and temperature, the proposed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composed of four neural networks, it called multi- neural network (MANN). Each neural network consists of three layers, in which the input is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module temperature and output are fiv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ingle diode model.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used for training the neural networks.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V modules, including I–V curves, P– V curves, and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were obtained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V modul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ANN (SANN)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better accuracy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Power forecast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planning the operations of photovoltaic (PV)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vanced statistical method for solar power forecasting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The method requires as input past power measurements and meteorological forecasts of solar irradianc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at the site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A self-organized map (SOM) is trained to classify the local weather type of 24 h ahead provided by the onlin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 unique feature of the method is that following a preliminary weather type classification, the neural networks can be well trained to improve the forecast accurac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operational planning of 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 i.e. forecasting horizon of 24 h ahead and for PV power system operators trading in electricity markets. Application of the forecasting method on the power production of an actual PV power system shows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与熵权法优化关联系数的相似日预测模型,利用麻城市某100MW光伏电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及国家气象站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等气象要素,采用SOM神经网络推算出预测日的三个相似日,再利用熵权法优化关联系数确定三个相似日的系数求出相似日分辨率为15min的瞬时功率,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对光伏电站进行短期功率预测,并通过与其他四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评估其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的月相对均方根误差、月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5.88%、3.03%,与效果最佳的原理法模型误差接近;基于熵权法优化的关联系数和云量数据的加入对预测准确率有较大提高;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抗扰动能力较强,可集合至本部门开发的预测系统运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16.
光伏电源并网后,配电网母线负荷波动会更复杂,峰值负荷预测更加困难。为提高母线峰值负荷预测精度,文章提出了计及复杂气象影响的母线峰值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根据不同气象日下累积的历史数据,通过条件互信息分析母线峰荷数据与高维气象、社会等特征间相关性,获得特征重要度排序;其次,在条件互信息降低潜在特征集合特征间冗余性基础上,针对不同气象日,以改进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预测精度为决策变量,开展针对性前向特征选择,确定不同最优特征子集;最后,根据最优特征子集,针对性建立不同气象日下母线峰值负荷最优预测模型。以某地区实际含高渗透率光伏电源母线负荷开展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母线峰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弹片是解决翼型流动分离的重要技术手段,合理的弹片参数对翼型表面压力分布尤为重要。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相结合,可快速有效地完成对复杂流场特征的识别与提取。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翼型表面压力分布预测方法,通过提取流场的尾流速度、压力等流动特征构建翼型表面压力分布的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8种不同抬起角度的NACA 0012弹片翼型的流场;其次,采用提取的流场数据建立CNN预测模型;最后,将预测值和CFD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CNN的预测模型对翼型表面压力系数分布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尾流速度模型在弹片抬起角度为15°时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仅为0.1,说明尾流速度中包含丰富的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气象环境变化对散射比的影响程度,提出主成分分析(PCA)与LM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光伏直散分离模型,利用北京地区5年逐日地面辐射资料,通过相关系数矩阵,选出清晰度指数、日照百分率、PM2.5、总云量和气温日较差作为突出气象影响因子,采用PCA法对多维影响因子作预处理,根据贡献率选出3个主成分,将其作为LM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进而通过误差分析方法分别对MLR模型、PCA-MLR模型、PCA-BP模型和PCA-LMBP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PCA-MLR模型和PCA-LMBP模型的散射比预测值与实测值更吻合,其中基于PCA-LMBP神经网络的直散分离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泛化性能最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