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车内空气污染可以追溯至汽车内的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VOC)。行业内的零部件级管控一般采用袋式法VOC试验。袋式法VOC试验有背景低、准确度高、成本低等优点,但其试验过程较为繁琐,一直是业内存在比较普遍却无法忽视的问题。利用PLC控制设备和控制程序,设计一种零部件VOC试验的自动采样的装置,通过该装置的自动充气与抽气代替人工准备工作及人工采样操作,把繁琐的试验准备过程用自动化工作代替,把不同人员的操作时存在的细微差异通过装置的自动化操作消除,从而提高该试验准备过程及采样过程的一致性和试验效率。最后,通过该自动采样装置对某零部件的实样VOC检测与结果分析,验证了该装置和控制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0 L采样袋对车内零部件散发气体进行收集,将气体采集至DNPH管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出各车内零部件的乙醛散发量,计算得出该车型中各内饰零部件的乙醛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王艳青  王茜  陈楠 《机械》2016,(3):39-44
汽车内部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热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袋式法VOC测试"是现在各大主机厂主要采用的检测手段之一,采用六西格玛工具分析了袋式法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手段提升了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将控制手段应用于实际的内饰产品检测中,将各项影响因素和试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饰的品质、外观及生产工艺都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汽车内饰的整体效果,这给汽车内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一种使汽车内饰零部件达到更高外观品质的双料注塑微发泡工艺进行了分析及说明,希望能对汽车内饰零部件的设计及制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汽车低VOC材料中国专利申请情况着手,对车用低VOC材料中国专利申请点和申请量分布进行了分析,以便汽车行业VOC管控人员和材料研发者了解目前汽车低VOC材料研究进展,进而开展针对性的管控和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介绍顶盖零部件VOC检测的必要性,国内外常用的零部件VOC检测方法;选取国内外知名的5家顶盖生产厂商,对不同厂家的顶盖样片进行VOC检测,考察烘烤对样件VOC的影响,考察内表面喷油漆对顶盖VOC的贡献率以及考察喷漆件烘烤后的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厂商对汽车的车型制造和内饰设计都比较关注,包含的每一个部件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在汽车的内饰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它的功能性以外,还应该重视汽车内饰的美观性和舒适性,面对汽车内饰创新的设计思维,不断优化汽车内饰件设计原则及开发流程,详细讲述了零部件设计中结构设计的一些实例,同时涉及了材料、制造工艺、表面处理、优化模具等方面的知识及零部件试验评价项目及相应法规。  相似文献   

8.
汽车内饰材料选用不当会在车内产生有害气体,危害司机和乘员的健康。为了提高行车舒适性,降低行车噪音,文章基于双组分新型聚氨酯泡沬材料在汽车降噪上的应用,通过检测改材料的散发四项和VOC检测数值,确定其应用性。改材料是在聚丙烯PP/PE-TD20的基础上,用5%无机多孔页岩蛋白石粉代替5%滑石粉。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得出该材料散发四项和VOC检测数值均较低,可有效阻断噪音在车身空腔内部的传播,降噪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便携式GC-MS与台式GC-MS测试标准样品的回收率区别,同时比较了两类仪器在检测汽车零部件苯系物VOC和整车苯系物VOC实际样品的差异,探讨了使用便携式GC-MS检测乘用车空气质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便携式GC-MS与台式GC-MS测试结果一致,可以满足乘用车空气质量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仿麂皮的发展、仿麂皮的材料结构及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以无纺结构的PET超细纤维仿麂皮作为研究对象,在汽车内饰座椅、饰板、顶棚及立柱上进行了试制验证,并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仿麂皮规格并复合相应规格的底布,以及通过零部件加工工艺的调整,可以使仿麂皮满足在各汽车零部件上应用的要求。本文最终给出了适合于汽车内饰件的仿麂皮复合规格方案,并对仿麂皮的颜色管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旭  岳双成 《机械制造》2020,58(3):12-14
对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汽车门饰板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由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成形的尼龙高分子材料零件的力学性能,以及不同成形方向对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汽车车门耐久试验进行验证。通过调整选择性激光烧结的成形方向,可以优化零件的力学性能。通过汽车车门耐久试验,验证应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可以快速制造出满足试验要求的汽车门饰板。通过试验验证,确认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汽车研发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汽车内饰件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品可持续设计流程与设计工具研究,提出了将环境和安全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从而在现有汽车内饰件新产品开发流程中整合可持续设计的新思路。建立了一种符合中国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包括初始安全环境审议、概念开发环境审议、产品开发安全环境审议、最终安全环境审议、正式投产后的环境审议反馈等内容的汽车内饰件产品可持续设计流程及可持续设计支持工具,为我国汽车内饰件企业实施产品可持续设计、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一鸣 《汽车零部件》2011,(10):63-66,70
汽车隔音产品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小车内噪声提高驾乘品质的重要手段。汽车隔音产品行业与汽车工业一道,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崛起的时期。对我国汽车隔音产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车用密封剂和胶粘剂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汽车焊装车间用胶、涂装车间用胶、总装车间用胶、内饰用胶、装配件用胶等工艺和部位用胶出发,对车用密封剂和胶粘剂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各个用胶部位的胶种和相应胶种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中汽胶业对应的产品型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汽车零部件质检数据存在合格品与不合格品数量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密度聚类与多工序制造特征的MCDC-MF-SMOTE质检数据过采样方法.先对少数类(不合格)与多数类(合格)样本分别进行密度聚类,再对多工序制造数据和类簇样本分布进行过采样权重计算;根据设定的过采样比和类簇权重,在少数类簇中进行过采样数据生成.使用M...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源的客户需求获取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把握市场动态和了解客户需求,提出一种从广域网中及时获取及分析客户信息的方法。在对比分析分散式和集中式Web信息源优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集中式Web原始信息源到市场分析数据集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以产品生命周期特征为基础的信息分析知识库以及相应的量化处理规则集。该方法基于所建立的知识库和分析规则,采用规则驱动的数据挖掘技术,首先进行原始Web信息单元特征定位分析,进而对信息单元中的客户需求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以形成产品市场整体趋势以及系统的客户需求分布。最后结合典型行业的信息源进行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曹倪  周炳海 《现代机械》2009,(5):78-81,92
本文提出了适合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的质量改进流程与方法。其中特别强调了Red-X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以上质量改进流程以及Red-X方法在汽车内饰行业中的实际运用与效果。最后本文结合了汽车内饰零件的特点,分析了此方法在内饰零件质量改进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汽车VOC法规在国内的实施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整车测试,总成零部件测试和材料测试3个级别的VOC测试方法,让广大消费者更加了解车内空气质量的现况.  相似文献   

19.
田绍军 《装备制造技术》2011,(10):181-183,193
阐述了汽车车身侧围空腔泄露及空腔填充技术问题,重点介绍了从车外经车身侧围空腔进入车内的噪声来源和空腔填充零件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通过在某车型上的实际应用,得出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车身侧围空腔填充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车内噪声,防止灰尘等侵入车内。  相似文献   

20.
汽车内饰塑料件之间的装配通常采用挂钩形式,而保证塑料挂钩便于安装和拆卸,是挂钩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数学统计方法,确定塑料挂钩安装力及脱出力的范围,基于CAE分析方法,确定塑料挂钩设计时需考虑的重要参数,即搭接宽度和支撑筋宽度。建立塑料挂钩的CAE模型,模拟和分析塑料挂钩搭接宽度及支持筋宽度与挂钩安装力及脱出力的关系,通过对样件的实际测量,验证CAE模型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