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小关节错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能起床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颈椎病。笔者2003年3月-2008年8月采用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眩晕55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是一种中老年疾病。经临床观察,颈椎骨质增生、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可造成推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为颈肩部不适及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四肢感觉减退和肌力下降,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瘫痪。在治疗中推拿组、推拿配合牵引组对比,显示推拿配合牵引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云  郑征 《中医正骨》1996,8(3):37-38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南京市回民医院(210004)刘青云,郑征,刘霞,诸方受,周福贻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以下简称颈性眩晕)临床常见,占我院门诊眩晕病人的70%左右。该症虽然和耳源性眩晕、限性眩晕、低血糖等症状相似,但因其发病机理不同,治...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短暂脑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症,多在头颈转动或伸屈时加重,或见头痛、视物不清、耳鸣、内脏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感、出汗等),重则有猝倒等症状。颈椎病、颈椎不稳定及颈部软组织损伤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运用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均为门诊患者.全部经X线摄片或CT扫描排除内耳眩晕及其他原因造成脑供血不足而确诊为颈性眩晕。其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3个月~12年:单纯椎动脉型23例,混合型42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及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统称为颈性眩晕。它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一般多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我们运用针刺风池、天柱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0例,并与单纯手法治疗的100例做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236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风华 《中医正骨》2005,17(5):38-38
自2000~2004年,作者采用仰卧牵拉侧摆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2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6例中,门诊病人138例,住院病人98例.男99例,女137例.年龄30岁以下39例,~40岁57例,~50岁79例,50岁以上51例.病程1个月之内41例,~6个月57例,~2年86例,2年以上52例.有外伤史23例.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10年来,以旋转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16例病例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31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最长者11年,最短者25天,平均病程天数1年。治疗次数最多的15次,最少的5次,平均治疗次数6.2次。2诊断依据①有轻、重不同的外伤史.且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者;②X光片证实颈椎段骨质无病理性改变,颈椎椎管内无占位性病变者;③有颈部积累性劳损史,物理检查可在上段l~2颈椎两侧横突上找到压而点.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椎间孔压缩试验、颈拉试验,仰头转侧试验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2.
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9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90年8月~1995年5月,笔者运用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9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颈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颈性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两虚、肾阴不足、痰浊上蒙、肝胆郁热5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82.5%。文章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从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医推拿联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由于工作、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或外伤等使颈椎的解剖生理发生异常变化,造成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颈椎肥大、颈部周围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颈部力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基底动脉使脑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关节错位、椎体旋转,轻者导致椎曲紊乱、椎动脉供血障碍,重者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供血障碍引起.椎动脉进入颅腔后组成基底动脉,营养小脑、脑桥并参与大脑的供血.而头晕、眩晕的表现,主要是小脑缺血导致平衡失调所致.颈椎病的发病往往是由多型颈椎病同时发作,而颈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主发病,可兼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中的一型或多型.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作用机理。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手法、牵引、静滴复方丹参和牵引、静滴复方丹参,并按《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比较。结果: 手法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改善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显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手法调整寰枢关节位置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通脉合剂治疗颈性眩晕2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3岁~60岁;发病时间1周~5年;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不稳6例;脑部多普勒检查  相似文献   

19.
定点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病变而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多呈阵发性,属于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2003年起采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08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宋某某,女,12岁,2004年6月7日因眩晕、恶心、呕吐及腹痛5天,加重3天来广州某大医院急诊。先患“感冒不适”,病后3天出现眩晕,头部转动、翻身、睁眼等均使眩晕症状加重,自觉东西旋转欲倒,自身站不稳,伴恶心呕吐,呈持续性,并有腹痛,病后无发烧及头痛。检查:神志清楚、合作,消瘦,皮肤弹性差,闭目而仰卧不敢睁眼,血压130/78mmHg,心(-),肺(-),腹平,全腹有轻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