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超声对肝门区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并探寻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6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谱勒检测结果。结果 67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结肿大50例,良性淋巴结肿大在数目、分布、大小、纵横比、边界、皮质回声等方面差异小,而皮质类型,淋巴结门声像图表现差异大,肿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检出率低(22%),如检出血流信号,则良恶性淋巴结的动脉频谱阻力指数(RI)差异大。结论 超声检测肝门区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的意义首推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范围,其次才是淋巴结良,恶性判别。  相似文献   

2.
超声检查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4 6例共 5 6个良性肿大淋巴结及 4 9例共 72个恶性肿大淋巴结 ,并与正常组 30例 39个淋巴结相对照 ,观察淋巴结的形态特点、内部回声及血流信息。结果 :不同病变所致的淋巴结肿大其形态与声像图特征有不同的表现 ,正常淋巴结、良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三组间结门区小动脉 Vmax及 RI值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高频彩色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特点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直接征象分为乳头型(1例)、团块型(5例)、截断型(4例)和狭窄型(2例)四型, 并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及肝门肿大淋巴结等间接征象。结论 超声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早期诊断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肝外胆管癌病人的超声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二维声像图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符合66例占90.4%,其中肝门部胆管癌31例;胆总管癌35例.结论 超声能显示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声像图.应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是否浸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62列患儿治疗前后的浅淋巴结,冠状动脉,肝,脾,及双肾作了检测。结果:发现淋巴结肿大58例,状动脉扩张16例,左心房扩大6例及脾脏肿大29例,并于治疗后随访异常改变均逐渐恢复。结论:超声可直接动态地观察治疗后肿大的浅淋巴结,扩张的冠状动脉及肿大的脾脏恢复情况,超声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甲状腺均明显肿大.9例表现为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物或弥漫性甲状腺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3例表现为甲状腺病变部位呈高、低混合的肿物回声.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回声极低.5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些特征,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1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l0例,胃体占位病变6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3例,大部份胃内弥漫占位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29个癌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多发于40~50岁,约占44%,男女比例为1:1.25.多为单侧发病,亦可双侧癌变,极少数发生在锥体叶.乳头状甲状腺癌以低回声为主,约占66%.约38%的癌结节出现微小钙化.约76%的癌结节边界清晰.乳头状甲状腺癌结节直径>1.0 cm组微小钙化发生率及液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径≤1.0 cm组(P=0.010 9,P=0.006 83),而低回声发生率要显著低于直径≤1.0 cm组(P=0.032).32%(8/25)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6例(24%)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在超声没有诊断颈淋巴结肿大的17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有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时于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边界、回声、微小钙化、液化及颈淋巴结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9.
非常感谢同行对本文的关注和批评 !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诊断包括两个方面 ,即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尽管超声、CT等对胰腺结核定性诊断的价值有限 ,但其对病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是肯定的。我们报告 3例超声和CT病灶显示均位于胰腺实质内 ,相应部位正常胰腺组织结构消失 ,其中 1例还有磁共振影像佐证 ,由于原文篇幅限制 ,影像特征未详述。另外 ,有 1例女性 ,抗结核治疗 10个月后 ,当地医院B超复查胰腺形态恢复正常。 3例均有胰周和肝门区淋巴结肿大 ,可考虑胰腺结核和腹腔淋巴结结核同时存在。  过去胰腺结核报道很少 ,除了胰腺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H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影象学表现。结果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本组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11例,占61%),淋巴结肿大表现为横径增大明显。L/T<2;累及脾脏时可发生肿大,实质回声略高、不均质或出现以中心为主的粗点状增强回声区;肝脏受累可轻度肿大,实质内可见圆形、类圆形低回声肿块,后壁回声可增强,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腹腔、腹股沟、外阴等多处淋巴结肿大,卵巢转移灶和腹水。Doppler流速曲线为高速、高阻型。结论经腹超声诊断NHL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血流动力学表现对肿大淋巴结及转移瘤的分辨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为标准,分析超声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单一及二者综合诊断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142例慢性乙型肝炎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组织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治疗前超声检查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综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4例患者的94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灌注特征,用Philips Q-LAB软件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 对照,比较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4例浅表肿大淋巴结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44例,转移性33例,淋巴瘤17例.超卢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80%.超声造影结果 显示,炎性淋巴结在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39/44),转移性淋巴结主要为不均匀高灌注(25/33)或不均匀低灌注(7/33),淋巴瘤则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6/17)或整个淋巴结无灌注(9/17).Q-LAB时间强度定量分析显示良性淋巴结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P<0.01).结论 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Q-LAB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定性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充盈超声检查在直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疾病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和肠充盈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回声、血流信号、侵犯肠壁程度、直肠周围肿大淋巴结数目及与周围脏器关系等.比较经直肠超声和肠充盈超声检查对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患者检出78个病灶,包括48个直肠癌,17个腺瘤和10个炎性团块.经直肠超声检出病灶54个(72%),肠充盈超声检查检出病灶75个(100%),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x2=22.148,P<0.001).经直肠超声和肠充盈超声检查对检出病灶定位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肠充盈超声检查在直肠病灶的病变检出率优于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无创、实时动态鉴别诊断直肠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DFI检查,并对其中9例肝动脉异常不能排除HAT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结果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中,98例肝动脉多普勒血流信号清晰显示,8例术后早期多切面扫查未显示肝门区及肝内门静脉周围肝动脉彩色血流信号,CDFI不能排除HAT。行超声造影后,6例肝动脉主干及分支清晰显示,走行正常,除外HAT,经随访证实;2例超声造影后肝动脉仍未显示者诊断为HAT,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对比CT血管成像(CTA)证实。1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CDFI检查发现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但频谱异常,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阻力指数〈0.50,收缩期加速时间延长,超过0.08S,呈Tardus,Parvus改变;超声造影后见肝动脉密集细小且走行迂曲,诊断为HAT侧支循环形成,经CTA证实。结论CDFI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肝移植术后HA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手术确诊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34例(75.6%),其中乳头型8例(23.5%),团块型17例(50.0%),弥散型9例(26.5%);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34例中,29例(85.3%)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40%、50%.结论: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是可行的,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69例淋巴结肿大的高频超声显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了不同病因如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结核、淋巴瘤、颈淋巴结转移癌所引起的颈淋巴结肿大声像图,发现它们各自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认为高频超声显像为临床上颈部包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颈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常规超声检查后,对肿大淋巴结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并在造影灌注丰富区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手动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除外2例取材量较少)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6.00%(48/50)。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21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9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22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8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45%(21/22)、特异度为96.55%(28/29)、准确率为98.00%(49/50)。结论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的特点,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早期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超声拟诊为肝外胆管癌患者,经临床手术、其他影像学及(或)经皮胰胆管逆行造影证实,分析其患者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肝外胆管癌超声直接征象分为乳头型、团块型、截断型和狭窄型;间接征象为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肝内及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和腹水。误诊3例,其中1例为胆总管结石,2例为十二指肠憩室。结论超声显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低频超声结合诊断症状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阑尾炎进行声像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超声提示阑尾炎71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阑尾穿孔4例,超声仅提示腹腔和(或)盆腔积液的5例,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4例,右下腹局部肠管扩张6例(伴肠间隙少量积液3...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5-12MH2高频超声探头检查42例黄疸患儿。结果 18例胆道闭锁者于肝门部门静脉前方发现条索状高回声,手术证实其为肝门区纤维块;而新生儿肝炎及其他疾病均不出现此种表现。结论 胆道闭锁所独有的肝门纤维块可被超声显示,是诊断胆道闭锁的可靠依据。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胆道闭锁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