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短篇小说《逝川》中,迟子建写了一条河,一个人,一种鱼。这条河,无疑是一条生命之河,一条时间之河,在这条河边,主人公吉喜经历了充满生机却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吉喜与泪鱼的对照,显示出吉喜强韧的生命力。这条河流淌着的,是一曲悲喜交集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2.
《罗兰之歌》是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时期法国的著名英雄史诗。无论从其源流还是文本来看,它都呈现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然而,由于经神职人员等的后期加工,使史诗的民间性转为隐形的存在。从情感第一性、思维二面观以及民众狂欢等这些较为不易变更的内在特征入手,有助于我们揭示其民间性的隐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庄子》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性.把性与生命的形成及维护精密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性与社会人为对立的观念。虽如此,《庄子》之性并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消极,它提出了某种行为是否符合“性”的必要条件。——该行为是否出于无心,出于无心的行为至少不会异化性。“无心”的要求把生命指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逝川》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范本。它通过"泪鱼"这一美丽的生灵,象征了一个叫吉喜的女人一生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也描写了女性不甘于依附男性,转而反抗男权社会和寻求自身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是美国一位极具影响力而又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以性爱、信仰危机、非理性主义等为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他的新作《每个人》叩问死亡,由小说的无名主人公死后回顾自己一生来揭示人生的终极意义。凸现的主题十分悲观:生与死都没有意义,生是人的身体日益衰落,倍受疾病折磨的过程;死则是身体残骸埋葬于坟墓之中,人生的终点。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并进而探讨小说的死亡主题和性主题,从而揭示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逝月》通过对壮族妇女妲人生悲剧的描写,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还存在着残余的封建宗法势力、旧传统观念和迷信落后风俗,妇女要在政治、经济和人格上得到真正解放,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将悲剧诗意化是《逝月》创作上的一种可贵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7.
贾珠是荣国府玉字辈的嫡长子,无论从身份,人品抑或肩负的使命来看都是个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然而,《红楼梦》没让他露面就夭亡了,且死于贾宝玉出生之后,对其丧事竟然只字不提,同稍后的晚辈媳妇秦可卿之死的张扬无法比拟,其间大有深意存焉.一是为乃弟让位;二是为李纨母子的存活作名份:三是为展现社会人生而标示的梦幻特征.整部宏著都是一场社会人生之大梦,它是由无数小梦联缀而成的。贾珠之死当是无数小梦中的一个短梦.这正是作者将斯人写得徒具虚名的梦幻性创意。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主要是描写位于京都的贾府中所发生的故事。然而,京都究在何处?几成烟云模糊状.乃至造成了金陵说、长安说、北京说,甚或干脆不展示地名,径用神京、中京、京都称谓.使读者如坠五里雾中.成为学界争论不定的疑症之一。究其源,是其“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写作宣言的践行。论其质.则是梦幻性特征的突出表现。因为《红楼梦》就是一个社会人生之大梦,概由无数小梦、分梦联缀而成。京都地名的飘忽不定正是一种梦幻中的景像之源。  相似文献   

9.
郑淑娟 《文教资料》2008,(20):23-24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歌特文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歌特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结合作者的生平与时代的背景,简要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叙事和体裁的特点,以及作者性格在其中的折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吴静 《现代语文》2006,(3):55-56
何其芳十分珍惜自己的创作羽毛,诗作少而精。两本薄薄的诗集《预言》和《夜歌》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雕像地位。这两本诗集提供了诗人由梦幻之曲到为时代而歌的心路历程的情思档案,又以其独特的诗艺开拓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饱蕴着丰厚的审美价值。《预言》是诗人早期的诗歌总结,完美地体现着诗人“艺什么也不为,只是为了抒写自己”的学理想。1938年,诗人来到延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宽大的空气、快活的空气”,一扫《预言》冷艳凄哀的梦幻色调,奏响了礼赞民族解放历程的琴音,完成了他另一部诗集《夜歌》。诗人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预言》的精致、唯美、绮丽、雕饰到《夜歌》的直白有力、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1.
福柯对人的思考是在死亡的背景下展开的,他继尼采的“上帝死了”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人的死亡”这一具有多重含义的判断;并在一系列的著作中对造成“人的死亡”的外在社会原因也即权力的具体内容与规律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最后指出在权力的支配下,人的复活只能依靠随时随地的反抗。  相似文献   

12.
Most of Nathaniel Hawthorne’s masterpieces are created with the theme of morality, and are used to analysis and re-veal“good and evil human nature”through the methods of profound symbolism and delicate...  相似文献   

13.
李蹊 《海外英语》2012,(6):185+187
Most of us know The Great Gatsby written by F.Scott Fitzgerald.Through the novel,the writer shows us how Gatsby pursues his dream and his dream finally is shattered by his death.Gatsby’s tragedy comes from the society of that time.The writer wants to disillusion people.Don’t be Gatsby.Face the real life and try to find the courage and hope for life.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死亡或死后灵魂的看法会对人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哲学多以灵魂不死的假设作为其人生哲学的根本支柱,以引导人类的行为向善,原子论者虽然例外,但其伦理体系并不健全,比较起来,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在这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智慧,它抛开灵魂问题不谈,只关注于此岸世界,把人生价值等同于现世的功业,却同样可以达到“勇者不惧”的人生境界,死亡问题是人生哲学的第二个主题。  相似文献   

15.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立法和司法是现阶段我国刑法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限制死刑保障人权的两种渠道,相对而言,从司法渠道限制死刑实际适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人权保障的视角对我国现阶段死刑司法适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且针对其中所存在的人权保障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北宋徽钦二帝的死亡原因、时间及葬地有多种说法。文章对有关史料和一些新发现的史料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考证,对北宋徽钦二帝的死亡原因、时间及葬地进行了解读,并给出了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宋朝对亡者的身后抚恤与前朝相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表现在:主管赙赠事务的机构较为完备,有多个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相关法令细密完善,宋朝多次修订赙赠条例,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殊群体的专门法;赙赠对象大为增加,尤其是将获赠者的亲属也纳入赙赠法;赙赠物品更加丰厚,并发生阶段性变化,帛始终为主要赙赠物品,其次为银、钱及其他实物。宋朝官赙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和官僚政治的崛起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出身于牧师家庭,富于才华,有良好的教养;但她生活在较闭塞而生硬的环境里,接受着简单、古板的教育,因而性格内向。这使她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返回自然”)。《呼啸山庄》正是艾米莉上述人生状态与精神的自传,客观上具有超越时空的人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唐宋词产生的审悲快感入手,探讨为何充斥着悲哀、感伤、愁苦的词作能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一方面,结合中国原有的"以悲为美"的文学传统与文人心态、唐宋的时代特点及词人心态探讨其原因;另一方面,结合西方的悲剧美学理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