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给水管网中饮用水微生物再生长现象,分析了AOC作为反映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替代参数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饮用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营养的种类及特点,以及磷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同时检测和控制磷含量来保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对磷和AOC共同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是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现实意义.论述了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指出了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并讨论了余氯量、有机营养物、水力条件、温度、管道的腐蚀和结垢等因素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当今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各种体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纳滤膜对饮用水中有机物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去除效果。对纳滤膜进水和出水进行了AO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分析AOC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间的关系,探讨纳滤膜去除AOC的机理。结果表明,纳滤膜能有效地去除TOC和UV254,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在不同季节,自来水中AOC浓度有显著的变化,其中AOCP17约占AOC总量的60%~70%;纳滤膜对饮用水中AOC的去除率约为60%,其去除效果受到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影响。AOC多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有关。  相似文献   

4.
控制微生物生长是确保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的关键手段之一。以我国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水距离、季节和颗粒数对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网水中有机物以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为主(78.9%),有机物种类和浓度随供水距离增加无明显变化;异养菌平板计数(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HPC)与余氯浓度显著相关(R=-0.31,P 0.001,n=120);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AOC-P17/AOC和AOCNOX/AOC呈季节性变化规律,粒径为2~5μm的颗粒占总颗粒数75.7%~85.9%,该粒径颗粒数与HPC相关性良好(R=0.20,P0.05,n=120)。基于实际管网的长期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UV_(254)与AOC显著相关(R=0.29,P0.001,n=161),因此尝试借助UV_(254)预测水质AOC值,以便监控与预测该市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对镇江市金西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与出厂水中AOC浓度波动较大,分别为41~178μg/L和47~198μg/L,均属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临界区间;因氯氧化、混凝沉淀和砂滤等共同作用,常规处理工艺对总AOC、AOC-P17、AOC-NOX的去除率分别为-13%、17.1%与-83.3%,且受水温影响明显;常规处理工艺改变了水中AOC的组成比例,出厂水中AOC-NOX所占比例由30%升至49%。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国外生物降解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机理、模型结构和模型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几种代表性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包括单物种稳定态模型、单物种非稳态模型、多物种生物膜模型和一级过程模型等;讨论了模型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解决的模型参数的确定、模型设计应用功能的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管网水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特性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华  吕锡武  吴今明 《给水排水》2004,30(12):32-36
管网水细菌再生长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管网中细菌再生长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系统论述和比较了可同化有机碳(AOC)、磷与细菌再生长间的关系,简述了细菌再生长潜力(BRP)测定方法与特性,并就管网水细菌再生长的评价和制水工艺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研究比较了 3种AOC测定方法的各自特点 ,并考查了其它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种接种P17和NOX菌测定AOC的方法中 ,分别接种法由于重复计算了P17和NOX的共同基质 ,测定不同的水样没有可比性 ,不宜采用 ;同时接种法和先后接种法各有优缺点 ,均可供选择应用。试验测定P17和NOX在乙酸钠溶液中的产率系数分别为 1 4× 10 7cfu/ μg乙酸碳和 1 8× 10 7cfu/ μg乙酸碳 ,明显高于VanderKooij给出的产率系数。  相似文献   

9.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AOC和有机物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水厂深度处理各段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太湖原水A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对DOC和UV254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35.76%和57.58%;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AOC去除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生物反硝化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生物反硝化脱氮是目前饮用水处理脱氮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综述了饮用水生物脱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并对生物脱氮工艺的几种类型及最新的技术工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梦蕙  陈璐  李松虎  李力 《给水排水》2012,38(7):151-155
考察了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2011年2~7月,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8.7~328.7μg/L,81.3%的检测数据AOC<100μg/L,其值随季节变化、水温升高而升高。AOC P17在AOC组成中占优势,季节变化特征较AOC NOX明显。以引黄水库作为水源、处理工艺不同的两水厂给水管网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存在差异。黄河下游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总体水平较好,管网不同取样点细菌再生长限制性因子有差异,AOC、磷及其他无机营养元素均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IBAC—GAC)技术对以湘江(长沙段)为原水的给水厂常规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IBAC—G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91%以上,最高达到98.64%,有机物去除率较高,CODMn去除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其对汞、镉等重金属离子也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出水浊度低,可保持在0.8NTU以下,出水细菌总数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3.
水源切换期用户水质跟踪监测及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某市水源切换对典型地区实际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选取2个小区用户各1家,对其管网出水水质进行连续10个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本次水源切换过程中,管网水的SO42-有较大幅度变化,平均从25 mg/L增加到75 mg/L,之后又降至45 mg/L;造成管网出水的浊度和总铁有所增加,部分监测值超出饮用水标准,最高达到6 NTU和1.2 mg/L。不同小区管道铁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管网水中铁含量和浊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分析水源切换前后不同时期管网出水水质的变化,得出SO42-与管垢铁释放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temporal variation i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concentrations in streams in the Han River watershed, Korea. On days without significant antecedent rain, DOC and POC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87 to 3.23 mg C/L and 0.24 to 2.92 mg C/L, respectively. Following rain events, both DOC and POC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Soil and compost had δ13C values similar to stream δ13C-DOC and δ13C-POC.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tudies using tracer approaches and the value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organic carbon transported in streams in multiple use monsoonal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细化了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测定方法,采用配水试验得出不同磷浓度与对应浓度下生长的P17菌最大菌落数N_(max)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试验测定的MAP产率系数为1.10×10~9CFU/μg PO_4~(3-)-P,MAP测定适用范围为0.5~10μg/L(以PO_4~(3-)-P计)。经过分析提出MAP测定可以用第3,4天的P17菌落数最大值代替最大菌落数N_(max),减少了MAP测定工作量。对某市给水处理工艺和配水管网中MAP占总磷的百分比分析表明,微生物可利用磷与总磷并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颗粒活性炭吸附饮用水中卤乙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颗粒活性炭(GAC)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乙酸中的三氯乙酸(TCAA)和二氯乙酸(DCAA)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底质条件下,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吸附等温线最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浓度小于200μg/L时,活性炭对卤乙酸基本表现为单层吸附。活性炭投加量为1600mg/L时,GAC对TCAA和DCA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49%和98.01%。活性炭对TCAA的吸附能力高于DCAA,当平衡浓度为0.3μmol/L时,其对二者的摩尔吸附容量比为1.17∶1。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活性炭吸附卤乙酸。多底质共存条件下,两种卤乙酸之间存在竞争吸附,与单底质条件下相比,活性炭对TCAA的吸附受影响程度低于DCAA。同时吸附速率比较表明活性炭对DCAA的吸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