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种临床信息系统也逐步应用到医院的各个科室。由于病人候诊的需要,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系统实现了在分诊台设置诊间状态,把病人信息登记到对应诊间。这样既可以在分诊台直接呼叫病人,也可以由医生在各自诊间呼叫病人。  相似文献   

2.
医院电脑排队叫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种临床信息系统也逐步应用到医院的各个科室。由于病人候诊的需要,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系统实现了在分诊台设置诊间状态,把病人信息登记到对应诊间。这样既可以在分诊台直接呼叫病人,也可以由医生在各自诊间呼叫病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老年化日益加剧,医院的所承载的责任更加重大。医疗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医院病人也随之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看病难,挂号难。病人在医院的时间大多数浪费在挂号排队、取药排队的时间上。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病人所等候的时间,医院加强了信息化的建设,在病人相对集中的场所投入了一些自助终端设备,希望能有效的解决病人看病时所花的一些不必要的排队等候中。自助终端设备大大缓解了前台收款处的操作员的压力。能够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从MIS转向CIS     
“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刚接受完放射科的检查,医生就可以直接从自己桌上的计算机调出患者的片子。无论在医院或在家里,医生都可以随时在计算机上提取病人详细的病历记录,病人在医生开药时也可以随时看到药品的报销范围和价格。”这一切对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来说,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因为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正在实施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医院管理一卡通是智能卡在医院的综合应用.它涵盖员工、病人在医院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信息管理、门/急诊管理、住院管理、消费/定餐管理、公寓管理等方面,既是持卡人信息管理的载体,也是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设施。由于它和医院的日常管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相比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医院管理一卡通”建设的成功.更能直接体现医院优越的管理素质,更能让员工、病人、病人亲属和外来访客们感受到贴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医院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不仅用于财务部门的收费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门诊、病区哒及各大医技部门。医院信息系统事关整个医院的业务过程,在医院运转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日臻完善,不过有很多还未涉及到的区域。比如现在的医院信息系统大都是为医院的工作人员而设立的,病人能够使用的功能却很少。这就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大盲点,医院信息系统应该逐步的面向病人,走向病床。  相似文献   

7.
在医疗行业中,需要永久保存的信息如病人住院信息,病人病历、病人交费信息、药品管理信息以及医院内部管理信息等越来越多,这些信息的安全存放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惠普 Storge Works 系列的磁带库可满足用户不同备份的需求。单键灾难恢复——中小规模医院的备份选择任何医院、  相似文献   

8.
国际风云     
墨西哥医院采用RFID技术追踪病人和资产日前,位于墨西哥中西部地区的General Hospital采用有源、基于Wi-Fi的RFID技术来追踪病人、工作人员和资产,成为墨西哥首家数字医院。在General Hospital里,当佩带RFID腕带的病人出入各  相似文献   

9.
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贯穿于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因此病历信息的电子化.在医院的信息服务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子病历,它属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一部分,是指将传统的纸面病历完全电子化,并超越纸面病历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病人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查询、统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该设计实现了一种用于医院预问诊服务的移动智能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结合智能检测传感器和移动机器人技术,基于树莓派、STM32嵌入式系统复合设计,可实现病人的预问诊,完成病人基本信息的录入、病人健康参数的检测,结合医院管理后台,可以实现病人的自动挂号排队、开具预诊检查单等功能。该系统能够分担目前医院问诊中的部分基础性和重复性工作,减少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同时能够更积极地为就诊病人提供预问诊服务,减少病人等待医生问诊时间,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医院和病患的调查及需求性分析,在ASP.NET平台上建立一个基于Web的B/S结构的导医网,采用网上预约等挂号方式,在方便医院采集和管理信息的同时,节约病人的时间,减缓病人等待的痛苦,充分发挥Internet的作用,给医院与病患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突发事件下医院里应急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医院应急资源动态分配模型研究。考虑到病人数量增多以及病人伤情演变导致医院应急资源供应相对紧缺的现象,基于序贯决策理论,将病人需求的变化设计成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立了医院应急资源动态分配模型。使用基本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某次地震发生后医院的救援实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表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可以动态地满足伤情演变下不同状态病人的需求,使得应急救援中整体的资源利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医院决策需要,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医院运营决策系统.首先针对医院现有的数据源(HIS)进行抽取和清洗,并设计了医院多维决策模型,通过多个维度和多种分析途径对病人构成、病人就诊行为、病人费用构成、收入同期对比、成本效益等进行分析;最后设计了移动决策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将为医院领导实时掌握运营状况,提高医院领导决策质量和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以建设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实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建立一整套面向医院信息、经济管理的体系,实现病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序管理,提高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提升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疗服务竞争力,实现优质服务.在此背景下,详细的分析了医院门诊流程,针对医院门诊特点结合构件技术设计了初步完成了医院门诊信息系统的设计,为医院门诊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院中,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具有开放性,而且内部机构比较多,进出的病人与医护人员比较多,属于比较复杂的环境,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改善医院的环境,可以对病人的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可以实现自动报警,也可以对医院进行安全监控,可以促进多功能医院的构建,可以实现免接触探视,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正>位置服务:解决医疗供需矛盾近日,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邓中亮表示,依靠位置服务等高科技手段,病人的情况在家里一样可以被监测。比如,病人穿上一个特制的背心,无需再费时费力亲自到医院体检,通过对病人的活动轨迹进行分析加工,包括病人活动里程、剧烈程度频率分析等,代表他身体各项体征的数据会传送到医院,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身体状态,以便对症下药。而对于高危病人,该技术还可以提供预警和救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对医院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引进到医院管理中,医院逐渐步入数字化管理。将PACS系统新型技术应用到医院中,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由以病人费用为中心的收费信息,转变为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信息,全面地解决了医院数字化存档及通信问题,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层次。文章对PACS系统在数字化医院中的建设,首先对PASC系统的发展做出了介绍,然后详细地阐述了PACS系统的设计,最后对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中PACS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安全》2011,(1):83-83
在国际学术界,医院信息系统即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已被公认为是新兴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HIS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病人;改善经营管理,堵塞漏洞,保证病人和医院的经济利益;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金融、电信、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医疗行业的进展似乎相对缓慢。目前,我国有3万多所医院,5万多个防疫站,其中大多数医院采用的还只有病床和财务管理系统,最重要的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却基本没有建立。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十五”期间,国内医院将在“电子病历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Internet网络的集成化医疗护理网络”、“远程医学教育”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目标是建立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中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的运作模式将会变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1.5万所医院,已经有70—80%使用计算机,1/3医院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医院开始进行试点。但是卫生部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在9月2日-5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医院装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说,这不是真正的医院信息化,真正医院信息化是用计算机手段服务病人。依靠网络技术进行医院管理和病人诊病才构成真正信息化的基础。交流会上,我们了解到医院信息化在未来5-10年内会形成很大的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省市级大医院信息化投入上千万元,小医院也在数百万元,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