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科概况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重点研究室、广西政府首批特聘专家挂靠学科、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卫生厅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并为广西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广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学科。该科目前已形成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构建了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高素质肝胆病专家团队,现为我国西南地区中西医结合肝病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相似文献   

2.
由本刊顾问、著名老中医夏睿明教授奠基、开拓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在医院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几届主任和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创新发展,已经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也是重庆市卫生局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重点专科、重庆市最早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及硕士学位授权点。现科室已设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设6个各具特色的诊断室)、中西医结合病房(设开放床位55张)、针灸推拿理疗室、实验室、中药煎药室等部门,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血液学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些研究成果成为中西医结合血液学新的里程碑。现就“十一五”期间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科研究亮点及“十二五”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科发展方向评述如下。1“十一五”血液学科研究亮点“十一五”期间,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召开了全国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以及专题讨论会,同行们对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认识不断提高,某些方面成为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发展的亮点,比如: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病证命名规范化、血液病重点病种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机理研究的深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综合方案、含砷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广泛应用、尤其中药复方(复方黄黛片)配伍原则的科学阐述受到国际关注等。多项研究得到国家级研究基金的资助,使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我院是一所以治疗急腹症,消化系统疾病为重点,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天津市唯一的一所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近几年我院围绕建设现代化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一奋斗目标,加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提高认识坚持方向 南开医院从事中西结合工作已30多年,回顾我院所走过的道路,历任领导班子在实际工作中都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并不断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5.
《世界中医药》2013,8(7):I0003-I0004
董竞成,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中医老年病)负责人、恽氏中西医汇通派基地建设负责人、新疆医科大学及新疆维吾尔医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内蒙古蒙医药研发领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医药导报》2012,(10):F0004-F0004
我院脑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湖南省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心脑血管病方向)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脑病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拥有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经费和力度逐年加大.给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对如何加强重点学科档案管理成为困扰政府部门、学科自身和学科依托单位、管理部门的重要问题.文章立足于实践,从医院归档要求,提出了重点学科建设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自身对重点学科档案管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西医的三大差别,分析了中西医结合的渐进性,提出确立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向,认为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和加强数量化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并指出必须防止的两种极端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方法论、医学理论和学科内涵建设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①中西医比较研究.②利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③积极探索医药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中西医结合.④加强中西医结合科普创作,拓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广度.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医药》2008,27(3):F0003-F0003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之一。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科肿瘤学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肿瘤专科建设单位.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资助单位,全国首批肿瘤临床药理基地.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继续教育基地.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医》2008,(3):F0003-F0003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之一。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科肿瘤学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肿瘤专科建设单位.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资助单位,全国首批肿瘤临床药理基地.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继续教育基地.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重点学科是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对3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期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结合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更好地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开展肾病研究的专科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研究方向之一,200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2005年被评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赵玉庸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项目承担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中医药》2016,(4):561-564
正葛金文,中医学博士后,中西医结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脑疾病)"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领军人,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医》2007,26(5):F0003-F0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是伴随北京中医医院1956年成立而设立的院内重点科室,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培养丛地,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消化重点学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消化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消化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委员会挂靠和牵头单位。  相似文献   

16.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标志着高校的实力以及教学科研水平。在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当今,中医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更不能独立于教学之外,以“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搭建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视野的教学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先进、稳定和实干的人才梯队,使学科建设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教育环境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基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统一、经典传承与创新思维相统一、优势互补和方法融合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把握"结合"的方向;以学科优化整合、师资培养整合、教学方法整合为保障,夯实"结合"的平台;将规范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建设、教医研产结合、系统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融合,渗透"结合"的过程。这些建设加强之后,学科建设质量和教学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逐步形成完整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结合"方向的正确性、先进性及"结合"内涵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凤英 《中医教育》2001,20(3):54-55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项重要和基础性工作,是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孕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础.因此,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于发展中医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此,笔者主要谈一下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中医》2008,(7):F0003-F0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是一个以研究儿童内科疾病、基础医学及儿童保健为重点,并承担医疗、教学、预防任务为一体的医疗机构,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儿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医药》2008,27(7):F0003-F0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是一个以研究儿童内科疾病、基础医学及儿童保健为重点,并承担医疗、教学、预防任务为一体的医疗机构,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儿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