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移栽小白菜上的残留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移栽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趋势。小白菜和土壤样品均采用甲醇提取,经2%Na Cl水溶液/三氯甲烷液—液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将300 g·L-1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以推荐剂量2 m L·m-2和1.5倍推荐剂量3 m L·m-2各施药1次,移栽后28 d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小白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147 mg·kg-1和0.291 mg·kg-1,均低于我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肯定列表》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有效成分3.2~4.0 g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兼治稻叶蝉和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长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烈  周宏  许敏球 《浙江农业科学》2014,1(8):1244-1246
研究并建立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PSA净化、净化液氮吹近干后,用1 mL 01%甲酸溶液/乙腈(V/V,8/2)定容,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在10~1 000 μ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甘蓝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在834%~883 %,变异系数为50%~66 %,花菜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2%~871 %,变异系数为58%~77 %。在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5 μ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降解符合动力学曲线,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和48 d。  相似文献   

4.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证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混剂对吉林省玉米田玉米螟的药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按国家田间药效试验标准进行。[结果]不同施药方式对玉米螟的防效幅度相当,但不同剂量防治效果差异明显,随剂量升高防效增大,施用量在36.0~56.25 ga.i./hm2,防效幅度为38.8%~95.2%。[结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兑水稀释后玉米茎叶喷雾,施用量36.0~48.0 ga.i./hm2;兑水量375.0 L/hm2;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GR可按1:50拌沙子,混匀后直接撒施,施用量45.0 ga.i./hm2~56.25 ga.i./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40%氰虫·啶虫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每hm2药量450m L、600m L、750m L,施药后13 d控制卷苞和杀虫效果略差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的防效,表现为速效性一般;施药后24d控制卷叶率效果分别为78.5%、88.1%、91.4%,控害效果优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的防效,表现为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和常规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8~60g,防治稻飞虱效果最好,且对稻叶蝉和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防治水稻早期虫害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颗粒剂、40%福戈水分散粒剂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科得拉颗粒剂和3%呋喃丹颗粒剂;1.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颗粒剂相比40%福戈水分散粒剂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和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溶液浸泡提取,减压浓缩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用二氯甲烷定容,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5~0.5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1.43%~100.91%,变异系数为3.53%~9.71%;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最小检出最均为1.0×10-7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5 m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方程G=C0e-k1;150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悬浮剂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5~11.49d和3.82~10.70d.最终残留试验研究表明,在番茄上手动喷雾施药150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兑水喷雾处理2~3次,施药间隔为7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7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中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3mg·kg-1.参照欧盟等规定的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按照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7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上残留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氯虫·噻虫嗪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及田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氯虫·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与噻虫嗪)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对稻飞虱的兼治作用和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氯虫·噻虫嗪对稻纵卷叶螟48 h致死中浓度为5.23 mg/L.氯虫·噻虫嗪等量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为227.38,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使用量为48 g/hm2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7.41%.同时对稻飞虱的兼治作用达66.96%;对天敌蜘蛛的影响小于对照药剂且对水稻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进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60 g/hm2对水750 L/hm2均匀喷雾,药后保水5 d,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稻叶蝉和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和10%氯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常规药剂防效高,药效期长,可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首选药剂,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还能有效兼治稻飞虱.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液相色谱法分析,采用乙腈匀浆提取,氨基柱净化,经有机膜过滤进样检测,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回收率分别为83.0%~100.5%和87.0%~109.5%。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10.2%,均符合农药检测要求。试验表明: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施药后1 h土壤中的残留量最大,随着间隔时间延长残留量逐渐减少;砂质壤土中农药降解速度明显快于砂土。砂质壤土中农药残留消解方程:虫酰肼Ct=0.847e-0.1848t,T1/2=3.75 d,R2=0.9554;呋喃虫酰肼Ct=0.875e-0.2895t,T1/2=2.39 d,R2=0.929;在砂土中降解方程:虫酰肼Ct=0.816e-0.12541t,T1/2=5.53 d,R2=0.9418;呋喃虫酰肼Ct=0.8657e-0.1462t,T1/2=4.74 d,R2=0.939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两种药剂,对非靶标害虫土耳其斯坦叶螨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片浸渍法、叶碟法,研究土耳其斯坦叶螨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生命参数变化。【结果】 经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处理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死亡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叶螨成螨后,次代除若Ⅱ期外,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而噻虫嗪处理时,次代若Ⅱ期的存活率高于对照,卵期、幼螨期和若Ⅰ期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与对照和噻虫嗪处理相比,产卵前期明显缩短,世代显著延长,且日产卵量显著增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种群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周限增长率λ比对照和噻虫嗪处理增大,而施用噻虫嗪的叶螨平均世代历期T、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和施用氯虫苯甲酰胺延长。【结论】 氯虫苯甲酰胺有刺激土耳其斯坦叶螨增长的作用,而噻虫嗪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喇叭口期至雌穗花期萎蔫期,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5%高氯氟·甲维盐水乳剂、44%高氯氟·毒死蜱水乳剂5种杀虫剂防治玉米穗虫。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4.87%,比清水对照增产1 362.9 kg/hm2,增产率达18.38%。推荐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目前防治玉米穗虫的最佳经济型药剂。  相似文献   

16.
在草地贪夜蛾幼虫1~3龄期每亩分别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 mL、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 mL、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75 mL处理,以清水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天,各处理防效就达97.98%~100%;药后7天,除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处理防效为96.92%外,其他3个处理防效均达100%;药后14天,亩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 mL、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 mL处理防效仍维持在100%,而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75 mL处理的防效则分别下降为92.99%和98.16%。从幼虫防效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及田间植株整体防效分析,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成分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比其他参试药剂有更好的防效,建议玉米大田生产上推荐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其他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单剂,可以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等玉米害虫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噻虫嗪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噻虫嗪(thiamethoxam),分子式为C8H10ClN5O3S,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即硫烟碱类杀虫剂,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验建立了一种噻虫嗪在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即采用甲醇为萃取剂,在超声振荡条件下萃取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经硅胶柱层析净化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对噻虫嗪在土壤中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噻虫嗪的最小检测量为9.6×10-8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4mg·kg-1。标准添加回收率为78.9%~90.1%,标准差为2.26~4.82,变异系数为2.52%~5.67%。该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且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测试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等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180 g/hm2、10.5%甲维.氟铃脲(龙歌)水分散粒剂180 g/hm2、2%阿维菌素(四门)乳油900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和杀虫防效都在85%以上,值得今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早稻害虫试验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复配剂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具有速效性慢、持效期长、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的特点。施药后10d,对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达99.3%~100%、稻飞虱杀虫效果70.3%~76.7%;施药后16d,控制稻纵卷叶螟卷苞效果达99.2%~99.5%,对稻飞虱杀虫效果70.9%~80.5%,特别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控害效果明显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和10%氯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常规药剂防效高,药效期长,可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首选药剂,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还能有效兼治稻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