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笔者收集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39例,在转院、转诊前因各种原因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2:l.年龄60~85岁,其中60~65岁12例,66~70岁16例,71~75岁7例,76~85岁4例.1.2 临床表现:胸痛12例,咳嗽8例,气喘29例,上腹部痛伴恶心、呕吐16例,眩晕10例,偏瘫伴昏迷1例.1.3 误诊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例,肺心病5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糖尿病3例,急性胃炎9例,胆囊炎、胆结石3例,急性胃穿孔2例,急性胰腺炎4例,休克1例,脑血栓形成1例.1.4 误诊前2例心脏听诊时发现早搏,5例心电图报告偶发性室性早搏,34例未作心电图检查.1.5 确诊后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16例,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8例,广泛下壁2例,高侧壁3例,后下壁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3例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部位下壁7例,下壁并右室16例,下壁并后壁5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2例。结论误诊与以晕厥作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较少见,询问病史及体查不仔细、不重视动态观察心电图、缺乏综合分析有关。  相似文献   

3.
代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380-13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因非特异性心电图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门诊误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的心电图资料。结果:16例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左心室肥厚3例,其他疾病4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不能单凭初诊心电图诊断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对单纯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认识,以防漏诊、误诊。方法对26例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心绞痛3例,急腹症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左侧肩周炎1例。结论对心电图正常,而心肌酶学异常的患者,要注意心肌酶学的复查,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们对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现场早期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65岁(平均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 5例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均>30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前间壁梗死1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 1990— 2 0 0 1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10例 ,误诊 1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中 ,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3 8~ 80岁 ,平均年龄 60 .9岁 ,误诊时间 1~ 5 d。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3例 ,前壁 5例 ,前间壁 4例 ,前侧壁 1例 ,下壁 3例 ,高侧壁 1例。1.2 误诊类型及典型病例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4例 ,急性胆囊炎 3例 ,如 1例患者因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查体 :上腹有压痛 ,误诊为急性胃炎 ,经肌肉注射 65 4- 2 10 mg无效。后查心电图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因疼痛不典型而误诊为咽…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病人中有较高病死率。有学者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前发生心绞痛者较未发生者梗死范围小 ,预后好[1 ,2 ] 。本文通过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择近 5年来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 80例。男性 5 6例 ,女性 2 4例 ,平均年龄(64 5± 2 3 )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前 1周发生过心绞痛患者 40例为观察组 ;急性心肌梗死前 1周未发生过心绞痛患者 40例为对照组。入选病人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 ,临床比较容易确诊 ,但如仅凭经验和部分检查就予诊断也易有误诊。现将 2例老年心肌梗死的误诊情况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男性 ,6 6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憋痛 3d,加重 1d入院。患者否认既往有冠心病史。入院检查 :两肺背底少许湿口罗音 ,心率 72次 / m in,早搏 5~ 8个 / min不等。心电图提示 :频发室性早搏 ,QRS V1 ~ V3 呈 QS型 ,QRS V4~ V5 呈 Qr S型 ,ST V1 ~ V5 弓背向上抬高 0 .1~ 0 .4m V,ST 、 、avf缺血型下移 0 .1~ 0 .15 m V,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级 ( Killip法 …  相似文献   

9.
卢全兴 《江苏医药》2001,27(10):798-79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改变对判断临床病情以及如何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 16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为判断临床病情的作用而提供经验。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3~ 1998年住院的下壁AMI患者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4 6~ 85岁 ,平均 6 7 2 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 16例中伴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AVB) 1例 ,Ⅲ°AVB5例 ,泵衰竭 3例 ,心室停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各 1例 ,右室心肌梗死 4例。死亡 3例。二、方法 :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发现,长期饮酒成为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病理基础。一旦戒酒或停酒时,出现腹痛、心悸、胸痛为典型体征,临床医生一定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12~2012-03在我院就诊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1例患者原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再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因心肌梗死面积大,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其中1例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患者急性侧壁心肌梗死;1例患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酒精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所以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准确、快速地明确诊断,给予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齐齐哈尔市和平医院门诊及住院共治疗19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现将其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19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例,女5例,年龄46~81岁,平均68岁。1.29例误诊为心脏病心力衰竭突发性左心力衰竭3例,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慢性左心力衰竭突然加重6例,3例冠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和1例肺源性心脏病,都曾因心功能不全而多次住院治疗,此次发病均以原心脏病心力衰竭加重就诊,经常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症状加重,心电图检查3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心肌酶学检查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杨丽红  乔鹏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74-1475
目的 对变异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变异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首诊均误诊,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均证实为Q波型心肌梗死.根据心肌梗死定位分为:下壁8例,前壁7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5例,高侧壁2例,正后壁1例.结论 变异型急性心肌梗死易误诊为急腹症、脑动脉硬化、颈部疾病等,但比较其临床表现,尤其是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诊断中要综合分析,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 )技术阻滞心脏交感神经干 (第 1~ 5胸椎 )治疗严重冠心病 1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10月住我院监护病房严重冠心病患者 16例 ,临床诊断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 WH 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16例中急性心肌梗死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8岁。梗死部位 :下壁 5例、下壁加右室壁 1例 ,下壁加后壁 1例 ,前壁 1例 ,前间壁 1例。顽固性心绞痛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2~ 80岁 ,平均 6 6…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直接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典型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结合病史、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的变化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可以无胸痛或以其他系统表现为主,容易被误诊或漏诊[1]。下面就笔者遇到的3例患者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9岁。突发晕厥5min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BP105/60mm Hg,肥胖体型,HR75次/min,闻及早搏2次/min,心尖区闻及级SM。辅助检查:WBC13.2×109/L,N0.86,血糖14.7mmol/L,以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住。入院第2天,患者诉背部疼痛;B超检查:脂肪肝。患者在排便时再次晕厥,测BP80/55mm Hg,经抢救后患者神志清醒,心电图检查提示:前壁AMI。例2:女,61岁。因突发胸闷、呼吸困难3h于夜间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HR105次/min,房颤心律,双下肺闻及少量细湿口罗音,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V4至V6的ST段下移0.3mV,T波倒置。查心肌酶谱明显升高,诊断为前壁非透壁AMI。例3:男,49岁。因胸部阵发性疼痛1周入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8年3月~2004年9月收治的不典型心肌梗死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衰3例,冠心病心绞痛3例,胆囊炎胆石症2例,急性胃肠炎2例,颈椎病1例,牙周炎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8小时至7天.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性,尤其遇到中年以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衰、上腹痛、恶心、呕吐、牙痛及颈肩背部疼痛表现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CT,标准导联心电图(ECG)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呈AMI改变者38例,经查肌钙蛋白CtnI确诊AMI38例其中前壁5例;前间壁5例;下壁7例;下壁及前壁1例;下壁及右心室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16例。发现AMI组中出现异常Q波伴ST-T改变,前壁或前间壁AMI时rv1〉rv2〉rv3及SV3下降支出现切迹或挫折,非Q波型心肌梗死ST段呈下斜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有重要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AMI的心电图改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银可络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 14 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70例 ,男 64例 ,女 6例 ;年龄 60~ 80岁 ;陈旧性心肌梗死 10例 ,合并高血压病 16例 ,合并糖尿病 2 6例 ,合并高脂血症 2 4例。对照组 70例 ,男 62例 ,女 8例 ;年龄 60~ 83岁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 ,合并高血压病 2 0例 ,合并糖尿病 2 2例 ,合并高脂血症 16例。全部病例入院前均有心绞痛发作 ,静息心电图改变符合缺血性心电图诊断标准。两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 ,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根据 1986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建议》 ,以及世…  相似文献   

18.
宋世英  赵树武 《天津医药》1998,26(9):566-56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以溶栓后患者胸痛的变化、心电图ST段下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峰值前移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本文对溶栓后T波早期倒置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3例,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33~69)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后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心肌梗死3例。具备以下条件者给予  相似文献   

19.
侯福建  郭兰军 《河北医药》2001,23(9):698-69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的老龄化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也逐渐增多 ,且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现将 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确诊为老年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9例 ,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6 2岁~ 84岁 ,平均 6 6岁。肺心病合并前间壁心肌梗死 1例 ,合并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3例 ,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3例 ,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及正后壁心肌梗死各 1例。治愈 6例 ,死亡 3例。1.2 肺心病诊断标准符合我国 1997年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 。1.3 急性心…  相似文献   

20.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已为人们熟知。急性心肌梗死时血脂水平如何 ,却鲜有报道 ,为此 ,我们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脂水平 ,并就血脂成分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试做探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均按WHO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有持续性胸痛、胸闷 ,心电图有ST T演变和(或 )病理性Q波 ,心肌酶升高。其中男 39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34岁 ,平均 5 8 4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 15例 ,前间壁 10例 ,前壁 9例 ,广泛前壁 8例 ,高侧壁 2例 ,局限性前壁 1例 ,心内膜下心梗 2例 ,下侧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