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在阿蒙森登上南极点的第34天,斯科特也到达了南极点,但他的经历和后果却与阿蒙森有着天壤之别。罗伯特·弗肯·斯科特早先只是一个研究鱼类的军事专家。1901年8月.他受命完成首次南极探险,一直深人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并在麦克默多海峡的罗斯岛度过漫长的冬天,为他向南极点进军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又多次率队赴南极探险。1909年1月9日,他获悉曾是他手下的沙克尔顿到了离南极点只有178公  相似文献   

2.
帕里(William Edward,Parry,1790~1855)。英国极地探险家。1819~1824年在探索西北航路时,发现并考察了加拿大北极群岛中的一系列岛屿和海峡。1827年,乘雪橇船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出发试图到达北极。6月23日,帕里一行抵达北纬82°45′的海区,在进军北极点上刷新了当时的“世界记录”。为纪念帕里在北极考察活动中的功绩,英国另一名北极探险家约翰·罗斯将加  相似文献   

3.
北极探险一向被视为男人的天职,女性始终被拒之门外。80年代初,苏联女工程师瓦列金娜·莎茨卡娅和5名女伙伴,撞入了“女人的禁区”,在北极冰原上滑雪1000多公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暴风雪和严寒的考验,体会到北极探险的乐趣。1980年11月2日夜,由6名女性组成的北极探险队(包括4名工程师,1名医生和1名气象学家)从莫斯科出发了。她们的计划是穿过科拉半  相似文献   

4.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曾写道:“受雄心勃勃的理想所驱使,我决心穿过北极地区,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我对北极点本身并不感兴趣,因为皮尔里1909年的辉煌成就,使北极点对后来所有探险家都失去了价值。”阿蒙森乘坐飞行器,两次试图穿过北极地区:第一次在1922年,他从阿拉斯加的韦思特刚起飞就坠落到地上;第二次在1925年,与美国百万富  相似文献   

5.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阿蒙森随  相似文献   

6.
北极探险一向被视为男人的天职,女性始终被拒之门外。80年代初,苏联女工程师瓦列金娜·莎茨卡娅和5名女伙伴,撞入了“女人的禁区”,在北极冰原上滑雪1000多公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暴风雪和严寒的考验,体会到北极探险的乐趣。1980年11月2日夜,由6名女性组成的北极探险队(包括4名工程师,1名医生和1名气象学家)从莫斯科出发了。她们的计划是穿过科拉半岛、亚马尔半岛、北地群岛和符兰格半岛,最终到达迪克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期以来,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寻找通向东方的捷便道路,开始向北极探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北极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渐被各国重视,许多国家在北冰洋的活动不断增加。1879年7月,瑞典探险船“维加”号消息中断,美国疑为遇难,因此,便派出以德·朗海军少校为队长的探险船“珍妮特”号前去搭救。“珍妮特”号的另一项任务是穿过白令海峡向北开辟西北航道。在此行途中,“珍妮特”号得知“维加”号安全越冬,业已南下,于是“珍妮特”号便径直开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挪威探险家南森根据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流木漂到了格陵兰东海岸和“珍妮特”号探险船的物品在遇难3年后漂到距遇难地点2000海里的格陵兰岛。他认为,这些物品是被北极海的海流冲去的,于是,他决定利用北极海的海流,对北极进行探险。南森周密地制定了探险计划。其计划的第一步是,建造一艘抗冰压的新船,其次是严格地挑选  相似文献   

9.
尚可 《海洋世界》2014,(12):28-35
<正>皮亚西斯早在2000多年以前,一个叫皮亚西斯的人勇敢地扯起了风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理性的北极探险。亚斯皮西出生在当时的希腊属地马塞利亚,即现在法国的马塞港,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和航海家。在这次航行中,他不仅引入了一种利用天文测量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而且还注意到了月亮运动和潮汐涨落的关系。但他这次航行的目的既不是要到北极去探险,也不是为了天文观测或搜集科学数据,而是为了替马塞利亚的希腊商人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锡和琥珀。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初,英国政府为了激励北极探险者,准备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以奖金奖励。许多探险家跃跃欲试,想摘取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荣誉桂冠。1902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在北纬80°的地方建立了几座仓库,因此为未来北极探险减少了很大的负载。3年后,50岁的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探险队登上"罗  相似文献   

11.
1980年8月13日下午3时,美国海洋探险家理查德·泰勒和帕特里克·埃普斯结束了一次冰海探险,从格陵兰乘坐一架4座小飞机回国。两位探险家在航途的机舱中,仔细琢磨着下一次的探险行动——寻找近50年前在北大西洋冰海中失事的几架飞机。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7月15日凌晨3时45  相似文献   

12.
首次携带探险者们去北极点的飞机比现在的直升飞机小得多也粗糙得多。它们是轻型的,由内燃机提供动力。机舱里很冷,飞行员不得不穿毛皮夹克,头盔和靴子以防冻僵。但是有些飞机一次次证明了它们的价值.例如理查德·伯德使用的德国稻克尔F-7型飞机就于1926年到达了北极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上溯百年,南北极还是人类很少涉足的地方,狂风、暴雪、严寒、冰山……这些词汇仿佛成为了极地的代名词。那时,若有人说想去极地,大家八成会觉得他疯了。即使真的有人去到那里探险,也要冒着无比巨大的风险,无数探险家在极地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危险,永远地留在了那里。一个世纪的岁月,极地未变,寒风依旧,冰山仍存。但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南北极不再那么可怕,从探险到科考,再到旅游,南北极之行已经越来越贴近普通人。花上一定的费用,去到南北极体验极地的别样风情,已经不是梦想!想去极地么?我们,说走就走!  相似文献   

14.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意中友好的先驱者。中世纪时,从欧洲到亚洲旅行,据他口授记载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对沟通东西方文化,和以后新航线的开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54年,意大利发行“马可·波罗诞生7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2枚),邮票图案突出了马可·披罗的形象和他游历中国的旅行图,并伴以象征意中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狮子与龙的图腾以及含蓄的标题——欧亚联垒。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后期,人们都希望穿越北极,开辟直接舫线,但是对北极中心区的情况却一无所知,因此对北极中心区的探索以及到达北极点已绎成为当时地理学家的首要任务,在各种各样的北极探险者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是前往北极次数最多的探险家——美国海军中校罗伯特·皮埃里。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某日,热爱寻找与打捞沉船的法国金融家法兰克·葛迪奥偶然间读到了一本名为《菲律宾群岛事件》的书,作者安东尼奥·德莫加是西班牙舰队的指挥官,书中记载着在1600年12月14日他率领的西班牙舰队在米拉维里斯附近遇到敌人,双方激战。和他的旗舰“圣迭戈”号交锋的,是奥利佛·范诺将军指挥  相似文献   

17.
直到19世纪末期,虽然许多航海家都曾试图到达北极点,并且只是把它当作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但是,征服北极点毕竟是他们最伟大的光荣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也因此变得更加令人急不可待。在新一轮征服北极点的竞争中,民族光荣与体育冒险精神已经超过了商业利益。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科学考察活动也开始渗透到北极探险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北极的探险,充满了苦难和牺牲。早在2000多年前,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古希腊人,扯起风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北极探险,目标是寻  相似文献   

19.
’95北极——北极不再沉寂公元1909年,探险家罗伯特·皮瑞第一次抵达北极点,从此翻开了人类探索北极地区的历史篇章。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却再没有其它探险队涉足此地。北极依然是科学探索史上的一页空白。直至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科学家们对南极大陆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证实两极地区在宇宙探测、环境保护、生命起源、气候变迁以及大陆漂移等问题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学术价值。北极地区才又一次成为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的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北极建立了首座中国科学考察站,他们在北极遇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北极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