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40 mg/d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将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40 mg组(n=45)及辛伐他汀20 mg组(n=45),于给药前和给药3、9个月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①辛伐他汀20 mg或40 mg治疗3、9个月后,hs-CRP、TC、TG、LDL-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且40 mg组较20 mg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3、9个月后辛伐他汀40 mg组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20 mg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辛伐他汀40 mg/d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延缓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40 mg/d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40 mg组(n=45)及辛伐他汀20 mg组(n=45),于给药前和给药3、9个月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①辛伐他汀20 mg或40 mg治疗3、9个月后,hs-CRP、TC、TG、LDL-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且40 mg组较20 mg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3、9个月后辛伐他汀40 mg组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20 mg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辛伐他汀40 mg/d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延缓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 方法 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20周,观察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P均<0.05.降低TC,TG,LDL- C水平(P<0.05),升高LDL-C水平.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并发T2D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50例,常规治疗组42例.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斑块积分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除HDL-C上升外,其余血脂指标、hsCRP、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hsCRP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成正相关(r分别为0.85、0.79, 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调节血脂、抗炎作用,改善高血压并发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斯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他汀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1.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作用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给予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30 mg 1/晚,同时根据需要给予其他必要的正规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 1/晚,并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的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及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斑块面积、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严重病例。结论: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较单独应用辛伐他汀片组在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调脂方面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仅常规应用降压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7~3.7 mmol/L。观察入组时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消退轻度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10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10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1次/天,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并计算斑块面积及数目。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与稳定斑块数目基本不变;观察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减少15处,稳定斑块增加9处,斑块减少6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减少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创伤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手术创伤手术模型,并进行水迷宫实验将界定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50只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术后3天、7天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能力,并在药物或生理盐水干预结束后72小时从各组分别随机抓取3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DEX组大鼠潜伏期时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台穿越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DEX组与对照组比较,IBAI、β-a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善大鼠术后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镉对大鼠胚胎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镉对大鼠胚胎的毒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雄性 SD大鼠按 2∶ 1同笼交配获取 38只孕鼠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低镉组 ,中镉组 ,高镉组 )。分别在妊第7、1 0、1 3天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氯化镉 ( Cd Cl2 ) ,妊 2 1 d,剖宫取胎鼠 ,活杀取出胎鼠的肝、脑组织称重后测定 Cd、Zn、Ach、AKP、DNA含量。结果 :1高镉组未见存活胎鼠 ;2染镉组胎鼠肝中镉增加 ( P<0 .0 5 ) ,脑中锌有下降趋势 ;3染镉组胎鼠肝组织中的AKP活性 ,脑组织中的 Ach、DNA含量较对照组减低。结论 :1高剂量的镉可使孕鼠胚胎发育异常 ;2母鼠染镉可致胎鼠肝中 AKP酶活性降低及脑组织中 Ach、DNA含量减少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赐百龄胶囊系选用螺旋藻为原料直接精制而成。本研究采用吸收光谱法鉴别蓝藻蛋白,可见620nm的特征吸收峰。采用三氯化锑试管反应鉴别β-胡萝卜素,显蓝绿色。采用TLC鉴别氨基酸,可显7个斑点。采用TLC鉴别多糖水解液,可显3个斑点,其中2个斑点与葡萄糖、半乳糖对应.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游离、水解氨基酸,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量高达55%以上。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提示蛋白质总量高达60%以上。采用柱层析-UV法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为44mg%。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232只小鼠进行4组实验。(1)灌服硝喹醋酸盐(N,570mg/kg×1)后分别肌注生理盐水(NS组)和叶酸(NF组,8mg/kg×1)。药后96h,NS组小肠绒毛显著减少、变短、上皮脱落、隐窝细胞退变,而NF组变化轻微。(2)硝喹能显著降低小肠DNA含量,随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至72h)而越明显。(3)分别伍用时酸及甲酰四氢叶酸钙后,与NS组比较,小肠DNA含量降低未见明显差异。(4)伍用叶酸后[~3H]TdR参入小肠DNA量比NS组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叶酸能加速DNA合成。从而有利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培养大鼠心肌细胞钙的摄取,观察不同HCY浓度对培养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或蛋白磷酸酶抑制剂与HCY同时培养对培养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结果:HCY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心肌细胞钙的摄取,HCY促进心肌细胞钙摄取的作用为PKC抑制剂H7和多粘菌素(polymycinB,PB)所抑制,并且受蛋白磷酸酶抑制剂Okadaicacid作用而增强。结论:HCY促进心肌细胞钙摄取,可能与PKC所介导的蛋白磷酸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环孢素(cyclosporin,GSA)影响化疗药物卡铂与足叶乙甙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促效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卡铂组(G1)、卡铂 0.5 mg/L CSA组(G2)、卡铂 1.0mg/L CSA组(G3)及足叶乙甙组(G4)、足叶乙甙 0.5 mg/L CSA组(G5)、足叶乙甙 1.0 mg/L CSA组(G6),每组各加样5孔.G7组为不同浓度CSA单独作用于Rb细胞.用从0.004至1.00mg/L倍数增加的9个不同浓度含量化疗药物卡铂和足叶乙甙及加入0.5 mg/L和1.0 mg/L浓度的环孢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O-Rb50细胞.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b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计算Rb细胞抑瘤率、半数细胞抑制所需药物浓度IC50值及倒置显微镜下Rb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抑制Rb细胞的作用.[结果]卡铂及足叶乙甙加入CSA作用于SO-Rb50细胞,其细胞抑瘤率较单独应用卡铂及足叶乙甙时增高,G1~G6组的IC50值(mg/L)分别为:0.335、0.183、0.130、0.113、0.099、0.077,随着CSA的加用及浓度的增加,IC50值逐渐降低.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的抑瘤率分别作t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IC50的分别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单纯CSA组抑瘤率与药物浓度无相关关系(P>0.1).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加用环孢素后随药物浓度增加Rb细胞坏死变形较卡铂组及足叶乙甙组明显.[结论]CSA单独作用于SO-Rb50细胞无抑制杀灭作用,但CSA能促进卡铂及足叶乙甙对SO-Rb50细胞的抑制杀灭作用.随着CSA浓度增加,卡铂及足叶乙甙对Rb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 HES)和对照组 (乳酸林格液 )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分别输注 HES和乳酸林格液各 1 0 0 0 ml。采血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 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等进行检测 ,以观察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HES组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输注后明显降低 ( P<0 .0 1 ) ,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也有降低 ( P<0 .0 5 )。结论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0名健康对照。通过对观察组用药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所采集的血清以及诱导痰液上清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中趋化因子进行检测,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以及诱导痰液中eotax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后,eotaxin显著性下降,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哮喘发作组血清eotaxin浓度与FEV1%相关系数为r=-0.51127,两者呈现负相关。痰液eotaxin浓度与FEV1%相关系数为r=-0.4276,两者呈现负相关。结论: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哮喘患者eotaxin指标明显下降,eotaxin与FEV1%呈负相关,说明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eotaxin下降有关,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是从毛冬青叶提炼出来经半合成的一种化合物。本文用豚鼠离体心房肌灌流法及家兔主动脉条灌流法,观察到毛冬青甲素有增强豚鼠心房肌收缩力、阻遏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主动脉条收缩张力升高的效应,对完全松弛的家兔主动脉条无增加其张力的作用。本文讨论了毛冬青甲素增强心肌收缩力及降低血管张力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哌唑嗪,氨酰心安、普鲁卡因胺,氯卡胺、维拉帕米、利多卡因和胺碘酮对大白鼠复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注哌唑嗪0.2mg/kg、氯卡胺5mg/kg、维拉帕米0.5mg/kg、利多卡因5mg/kg、胺碘酮50mg/kg 均能显著降低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室顺的发生率,普鲁卡因胺50mg/kg、氨酰心安5mg/kg 也能缩短复灌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