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31-2014-12-31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接受局部放疗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6.2%和15.5%。单纯放疗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45.9%、9.8%和4.9%,放化疗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4.4%和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9,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期(χ2=30.254,P=0.000)、放疗剂量(χ2=7.464,P=0.038)、近期疗效(χ2=13.299,P=0.003)、放化疗(χ2=13.459,P=0.003)和术后复发时间(χ2=6.560,P=0.035)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期(HR=0.289,95%CI:0.224~0.356,P=0.001)、放疗剂量(HR=2.525,95%CI:2.246~2.543,P=0.002)、联合化疗(HR=0.520,95%CI:0.465~0.594,P=0.00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食管癌患者预后差,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联合化疗、术后分期早、放疗总剂量54~<64Gy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紫杉醇(PTX)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8例)和每周PTX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28例).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70 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放化组放疗同时给予PTX40mg/m2于第1、8、15、22、29、36天静脉滴注.结果 单放组和放化组总有效率(RB)分别为67.9%和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2.5%、32.1%和81.2%、66.4%、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剂量PTX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腔内超声检查食管癌放疗中肿瘤消退程度能否作为临床预后疗效观测指标,为临床判断不同放射敏感性提供依据.方法 接受首程放疗的51例食管癌患者入组,其中单纯放疗35例,同步放化疗10例,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放疗前和放疗38~40 Gy时行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根据其变化程度分为缓解组(直径缩小≥50%)和稳定组(直径缩小<50%).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4.3个月,2年生存率为47%.缓解组和稳定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37%(χ~2=5.78,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和29%(χ~2=3.97,P=0.046).35例单纯放疗的缓解组(11例)和稳定组(24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20%(χ~2=5.84,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χ~2=4.20,P=0.040).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中5例为缓解组,其中4例有重度放疗反应,1例有中度放疗反应;1例为稳定组,仅有轻度放疗反应.结论 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在食管癌放疗前和放疗中检测肿瘤消退程度是临床有效观测指标之一,对预后判断有明显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2.0 Gy/次,5 次/周,处方剂量 50~70 Gy。同期放化疗 142例,单纯放疗 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 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20.58~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 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χ2=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χ2=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陶华  陆进成  陆昕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8):1371-1374
  目的  比较并分析调强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治疗胸段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4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 均经胃镜病理证实且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接受单纯调强放射治疗(单放调强组), 32例接受调强放疗同步FP方案化疗治疗(同步放化组)。同步化疗方案为复方氟尿嘧啶80 mg/m2, d1~5, 奈达铂70 mg/m2, d1。放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 单放调强组方案为6MV-X线IMRT放疗GTV 60~70 Gy, CTV 54~63 Gy, 同步放化组方案为6MV-X线IMRT放疗GTV 60 Gy, CTV 54 Gy。分次剂量为GTV 2.0 Gy/次, CTV 1.8 Gy/次。6~7周完成。  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不良反应小, 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 随访率为97%单放调强组与同步放化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93.3%、60.9%、25.4%和90.3%、78.7%、58.1%(χ2=3.198, P=0.074),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44.1%、29.4%和93.5%、71.1%、55.9%(χ2=4.733, P=0.030)。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单纯调强放疗组高, 经对症处理后,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无一例因不良反应终止或延长治疗时间。  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较单纯调强放疗组能提高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的LC、长期OS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04—2013年间本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7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60 Gy组99例、60 Gy组155例、>60 Gy组1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剂量<60 Gy组,60 Gy组和>60 Gy组3、5、7、10年样本量分别为97、96、56、38例,146、141、72、17例和118、115、56、20例,其LC率分别为55.3%、51.4%、48.9%、48.9%,65.1%、60.1%、55.1%、55.1%和49.4%、45.1%、37.7%、37.7%(8年)(P=0.020);OS率分别为35.4%、26.1%、22.0%、22.0%,49.0%、41.3%、32.1%、28.9%和31.1%、25.2%、14.5%、12.9%(8年)(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44 cm3、Ⅰ—Ⅱ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40、0.035),而OS率则优于其他两组(P=0.001、0.003,P=0.045、0.006);而对于肿瘤体积>44 cm3、Ⅲ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11、0.015),OS率优于其他两组(P=0.045、0.006,P=0.033、0.002)。>60 Gy组RE、RP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7、0.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及非手术T分期、N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4、0.008、0.037)。结论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剂量以60 Gy为优,接受>60 Gy放疗剂量患者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放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简称单放组)32例和放疗加化疗组(简称放化组)28例.放射治疗均采用6MV-X线常规照射,常规分割2 Gy/次,总量DT60~70 Gy,放化组在放射治疗同时或者放疗后给予顺铂(DDP)加亚叶酸钙(CF)加5-氟尿嘧啶(5-Fu)方案化疗.结果 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0%、46.70%、16.67%和60.30%、16.67%、6.67%;其中2年生存率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放化组与序贯放化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5.55%、22.22%和84.21%、47.37%、15.79%.患者近期不良反应,放化组较单放组有所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和临床分期是食管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放化联合较单纯放疗预后好,分期越晚预后越差.结论 放化疗联合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患者近期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有效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2Gy<60Gy)303例,高剂量组(EQD2Gy≥60Gy)606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2Gy≥60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2Gy≥60Gy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研究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52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复发.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 MV X线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1.8 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50.4 Gy.放化疗组化疗方案:顺铂30 mg/m2,第1天至第3天,第29天至第31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天至第5天,第29天至第33天.结果 放化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80.8%(21/26),单放组有效率53.9%(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2,P=0.039);放化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7%、30.8%和11.5%,中位生存期11.2个月;单放组1、2、3年生存率30.8%、7.7%和3.8%,中位生存期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80,P=0.0053).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为主,经对症处理,症状均可改善.结论 同步放化疗明显提高患者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其不良反应虽有增加但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瞻性研究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52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复发.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 MV X线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1.8 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50.4 Gy.放化疗组化疗方案:顺铂30 mg/m2,第1天至第3天,第29天至第31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天至第5天,第29天至第33天.结果 放化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80.8%(21/26),单放组有效率53.9%(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2,P=0.039);放化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7%、30.8%和11.5%,中位生存期11.2个月;单放组1、2、3年生存率30.8%、7.7%和3.8%,中位生存期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80,P=0.0053).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为主,经对症处理,症状均可改善.结论 同步放化疗明显提高患者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其不良反应虽有增加但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1.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52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25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274例接受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组中,接受化放综合治疗者159例(62.8%).放射剂量为50~59 Gy者49例, 60 Gy者127例,>60 Gy者77例.常规放疗组中,接受放化综合治疗者127例(46.4%).放射剂量为50~59 Gy者75例,60 Gy者151例,>60 Gy者48例.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26.1%和14.4%,中位生存时间为20.1 个月;常规放疗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0%、13.8%和8.0%,中位生存时间为15.6 个月(P=0.002).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的1、3、5年肿瘤专项生存率分别为79.0%、33.3%和20.8%,常规放疗组患者分别为65.1%、16.7%和11.2%(P<0.001).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的1、3、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71.6%、34.3%和31.0%;常规放疗组患者分别为57.3%、22.1%和19.2%(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治疗前血红蛋白、放疗方法和近期疗效是NSCL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专项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三维适形放疗组的总生存率和肿瘤专项生存率较常规放疗组显著提高(OR分别为0.762和0.680,均P<0.01).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2D)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Five hundred and twenty seve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SCLC treated between Jan 2000 and Dec 2006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mong them, 25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3D-CRT, and 274 with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In the 3D group,159(62.8%)patients ceceived chemoradiotherapy, 77 with total radiotherapy dose of >60 Gy, 49 with 50-60 Gy. In the 2D group, 127(46.4%)patients received chemoradiotherapy,48 with total radiotherapy dose of >60 Gy,75 with 50-60 Gy. Results The 1-, 3-,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OS)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3D-CRT were 73.3%, 26.1%, 14.4% and 20.1 months,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2D radiotherapy were 61.0%, 13.8%, 8.0% and 15.6 months, respectively (P=0.002). The 1-, 3-, 5-year cause-specific survival rates(CSS) were 79.0%, 33.3%, and 20.8% for the 3D group and 65.1%, 16.7%, 11.2%, respectively, for the 2D group (P=0.000). The 1-, 3-, and 5-year locoregional control rates were 71.6%, 34.3% and 31.0%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3D radiotherapy and 57.3%, 22.1% and 19.2%, respectively,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2D treatment(P=0.002).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3D-CRT, KPS, clinical tumor response and pretreatment hemoglobin level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S and CS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radiation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demonstrate that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SCLC compared with that of 2D radi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放疗分割方式与广泛期SCLC患者LC与OS相关性,以明确不同分割方式与预后关系。方法 2010—2015年间初治的110例广泛期SCLC患者接受放化疗,根据放疗剂量分为大分割组31例(30~45 Gy分10~15次)与常规分割组79例(54~60 Gy分27~30次)。90.9%患者临床分期为Ⅳ期。21例患者伴有脑转移。39例行PCI。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组间分类数据行χ2检验。结果 全组2年样本量为85例,全组OS、PFS、LC率分别为27.7%、17.5%、38.9%。大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的2年OS分别为35%与26%(P=0.886), 2年PFS分别为18%与16%(P=0.560), 2年LC率分别为67%和36%(P=0.159)。PCI与否的2年OS分别为44%和18%(P=0.044)。全组共84例患者治疗失败,其中局部复发11例、远处转移41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32例。结论 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相似,但照射时间明显缩短,大分割放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肛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1年本中心经治肛管癌患者3l例,鳞癌23例、腺癌8例。Ⅰ~Ⅲ期患者首程采用放疗为主治疗16例、手术为主治疗11例、化疗3例。结果 随访率为90%,随访时间满3年的样本数21例。全组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T分期为OS预后因素(χ2=12.11,P=0.001和χ2=4.64,P=0.031),并与PFS有相关趋势(χ2=2.91,P=0.088和χ2=2.75,P=0.097)。Ⅰ~Ⅲ期鳞癌患者首程放疗为主与手术为主治疗的3年OS率和PFS率均相似(80%与80%,χ2=0.08,P=0.776和78%与67%,χ2=0.17,P=0.697)。放疗患者3级皮肤或黏膜急性不良反应为37%,晚期肛门感觉或功能异常为9%。结论 临床分期、T分期是影响肛管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同期放化疗应作为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手段的首选疗法,应用调强放疗技术有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并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应用3DCRT/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12月10所医疗机构2132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0岁占37.9%。颈段和上段肿瘤占33.9%,中下段和交界段肿瘤占66.1%。中位GTV+GTVnd体积41.6 cm3。Ⅱ期占32%,Ⅲ期占68%。1409例接受IMRT,723例接受3DCRT。EQD2≥60 Gy占86.1%。同步放化疗占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组1、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3.9%、41.7%、32.6%和62.2%、37.3%、3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EQD2及同步放化疗;而影响PF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及EQD2。按年龄≥70岁、肿瘤长度>5 cm、肿瘤体积≥41.6 cm3和Ⅲ期4项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预后模型,组间比较生存差异显著(P<0.001)。经PSM法配比后, IMRT在OS、PFS方面优势不显著(P=0.971;P=0.658),但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趋势(P=0.125)。结论 应用3DCRT或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S率较高。预后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患者生存情况,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41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2001—2009年采用IMRT技术治疗初程鼻咽癌患者 41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 70~78 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 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 50~56 Gy。Ⅲ+Ⅳ期 333例中 187例接受以顺铂30 mg/m2每周1次为主的同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8.0%,随访超过 5年的 158例。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有性别(χ2=4.59,P=0.03)、年龄(χ2=11.20,P=0.00)、T分期(χ2=19.40,P=0.00),N分期(χ2=18.00,P=0.00),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χ2=34.80,P=0.00),T分期、N分期均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33.50、21.20,P=0.00、0.00和 χ2=11.90、14.60,P=0.01、0.01)。Ⅲ+Ⅳ期 333例中同期放化疗(187例)和单纯放疗(146例)的 5年局部控制率为82.2%和90.7%(χ2=1.72, P=0.19)、总生存率为70.2%和83.4%(χ2=1.42,P=0.23)、无瘤生存率为62.8%和73.2%(χ2=2.83,P=0.0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8.0%和83.2%(χ2=0.37,P=0.55)。结论 鼻咽癌IMRT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期化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对ⅡB、Ⅲ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0年本院行食管胸段鳞癌根治术患者336例,其中ⅡB期65例、Ⅲ期271例;术后未行放疗组(S)220例,术后放疗组(S+R)116例;放疗中位剂量5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局控率;Log rank法检验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2%,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9.3%和25.6%;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6.7月和17.4月。ⅡB期患者S组与S+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与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279, P=0.131);Ⅲ期患者S组与S+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9%与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865, P=0.015);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患者S组与S+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9%与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663, P=0.006);全组患者S组与S+R组的中位局控时间分别为10.6和16.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43, P=0.014)。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并使Ⅲ期及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存情况。方法:62例ⅢA、ⅢB期NSCLC患者被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组(=32)和单纯放疗组(=30)。单纯放疗组为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前程超分割照射,每次1.2Gy,每天2次,总量45.6Gy;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每次1.6Gy,每天2次,肿瘤灶总量为68Gy。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予足叶乙甙50mg/m,顺铂20mg/m,第1~3、15~17、29~31天。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12个月,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8个月(P=0.002)。同步放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个月,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14个月(P=0.011)。同步放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81.3%(26/32),单纯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63.3%(19/3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14)。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为25.5%,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3.3%(P=0.016)。同步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15.6%,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0(P=0.024)。结论:化、放疗同步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不能手术治疗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比较腔内加温合并放疗与单纯放疗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中晚期官颈癌310例进行分析,腔内加温合并放疗181例(热放疗组);体外照射合并传统腔内放疗129例(放疗组).体外放疗采用60Coγ线或6~8 MV X线常规分割放疗.加温组给盆腔前后对穿野中平面40 Gy后,缩野从体两侧水平加最至60~65 Gy;腔内加温采用915 MHz微波热疗机,附有阴道施源器,肿瘤表面温度46~47℃,2次/周,40 min/次,共加温10~12次.放疗组给予盆腔前后对穿照射,中平面加Gy.1989年前腔内放疗用后装上镭(官腔50 mg,阴道30mg,24 h/次,1次/周,共3次,总量7200 mg·h)与外照射交替进行,1989年后腔内照射采用192Ir源,5~6 Gy/次,2次/周,给予A点总量30~36 Gy.结果 Ⅱ期病例热放疗组、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52.1%(χ2=7.55,P=0.006),10年生存率分别为46.5%、42.6%(χ2=3.90,P=0.058);Ⅲ期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2.3%(χ2=7.06,P=0.007),10年生存率分别为43.7%、20.6%(χ2=17.28,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23)、足否接受热疗(P=0.019)是影响牛存的因素.晚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热放疗组、放疗组分别为32例(17.7%)、42例(33.1%)(χ2=9.18,P=0.002),直肠阴道瘘分别为1例(0.6%)、5例(3.9%)(χ2=4.38,P=0.036).结论 腔内加温合并外照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晚期副反应也明显低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随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2006—2014年间接受3DRT食管癌患者 307例,其中Ⅱ期 73例、Ⅲ期 234例。中位放疗剂量60 Gy,同期化疗方案为PF (166例)、TP (82例)、单药P (5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5年样本量分别为130、45例,1、3、5年OS和PFS率分别为85.6%、53.8%、36.9%和74.6%、43.7%、33.1%,中位OS、PFS期分别为41.6、29.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和PFS因素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和化疗方案(P=0.007和0.013、0.000和0.000、0.000和0.000、0.002和0.000、0.141和0.005、0.018和0.16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病变部位、化疗方案是影响OS因素(P=0.024、0.000、0.007、0.028),病变部位、病变长度、N分期是影响PFS因素(P=0.004、0.033、0.035)。放疗剂量 50~60、>60~70 Gy的中位OS期和PFS期分别为47.4、37.8个月(P=0.469)和34.1、25.1个月(P=0.233)。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联合用药优于单药,低剂量与高剂量放疗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