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塑料》2016,(2)
采用振动挤出和稳态挤出的方法制备LDPE试样。探讨振动力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对管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微观取向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力场的施加能够增加聚合物结晶度且提高晶区取向程度。与相同加工条件下的稳态挤出试样相比,振动挤出的LDPE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刘泽  瞿金平  向华 《塑料工业》2007,35(5):33-36
采用衣架式机头动态挤出PP试样,并对其进行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DSC测试,探讨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制品纵横两向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并且存在最佳振动参数范围,当振幅0.1mm时,方向的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而当频率为15Hz时.方向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制品熔点向高温迁移,吸热焓与结晶度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螺杆动态塑化挤出机,分别在稳态和动态下挤出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DSC及SEM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振动力场对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螺杆转速范围是85~110r/min;当振幅为0.15mm、振频为5Hz时,复合材料的塑化效果最好,平均扭矩比稳态时下降了23%;振动力场的引入使PLA与淀粉的相容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塑料动态注射充模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了Taguchi方法研究了PP动态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射速度、保压压力、振动频率与振幅这四个工艺参数中,在所设定的工艺范围内,对制品性能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振动频率与振幅。PP试样的冲击强度随振动频率改变而改变,且在10Hz左右存在一个最佳状态,冲击强度可以增加42%。拉伸性能随着振幅的增加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极限拉伸应力最大增加8%,弹性模量最大可增加18.7%。在优化的振动工艺参数下,即在1~5Hz的频率段振幅对制品的拉伸性能的影响较之明显,在7~15Hz的频率段振动频率对制品的冲击性能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塑料》2018,(5)
采用最新开发的平衡式三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在稳态与振动条件下制备了PP/CF复合材料。探究了振动力场对不同配比的PP/CF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振动参数对PP/CF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力场的加入不仅促进了CF在PP基体中的均匀分散,而且增强了PP与CF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此同时,强度过大的振动力场会导致复合材料中CF的平均长度下降,使其力学性能下降。当振幅A=0. 4 mm,振频f=10 Hz时,PP/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此时获得的PP/C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在稳态挤出条件下分别提升了约28%和18%。  相似文献   

6.
用聚氨酯(PU)弹性体/纳米SiO2复合材料协同改性聚氯乙烯(PVC),用反应挤出一步法成型工艺制备了PU弹性体/纳米SiO2/PVC复合材料,对挤出速率和温度进行了考察,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该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螺杆转速为40~50r/min、挤出机均化段温度为180~190℃;用分散于液化二异氰酸酯中的纳米SiO2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用分散于聚醚二元醇中的纳米SiO2;PU弹性体和纳米SiO2能协同增韧PVC,两者质量比为5/1时增韧改性的效果最佳。当PU弹性体/纳米SiO2/PVC(质量比)为5/1/2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冲击强度达到45.6kJ/m2,拉伸强度为50.3MPa。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秸秆类(芦苇秸秆、稻秸秆、麦秸秆)纤维对其制备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芦苇秸秆、稻秸秆、麦秸秆为填充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3种PVC/秸秆类纤维复合材料。对3种秸秆纤维进行了成分分析,对它们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测试,并对3种复合材料进行了FTIR分析,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3种秸秆类纤维中,芦苇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高,其制备的PVC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和力学性能最佳,PVC/芦苇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分别为36.79 MPa,67.19 MPa和7.01 k J/m2,比PVC/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4.62%,89.7%,99.72%。3种PVC/秸秆类纤维复合材料中PVC/芦苇秸秆纤维复合材料24 h吸水率最低,比PVC/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降低67.36%。  相似文献   

8.
借助流变测量和连续介质理论,不依赖已有的本构关系,对平行叠加正弦振动条件下高分子熔体经毛细管的动态挤出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材料,实验测量LDPE熔体在一定振动频率和振幅下毛细管入口压力、体积流量和挤出胀大的瞬态值,即可得到动态成型过程中高分子熔体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表观粘度的变化规律:随振幅和频率的变化,LDPE熔体的表观粘度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在不同的振幅和频率下动态挤出LDPE熔体,跟稳态挤出时一样,壁面剪切应力与壁面剪切速率也成非线性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
电磁动态注射机振动参数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亮  瞿金平 《塑料》2004,33(3):1-4
采用电磁动态注射机注塑成型PP试样,并对其进行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DSC测试,探讨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振动后,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熔点向高温漂移,有利于结晶完善程度的提高。对PP注塑料,电磁动态注塑成型时最佳的振动参数范围为f=3~9Hz,A=0 10mm~0 40mm。  相似文献   

10.
将蒙脱土(MMT)利用超声搅拌分散于碳化二亚胺改性的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中,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制备了PUR/MMT增强增韧的PVC,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R、MMT的质量比为4:1时,增韧效果最佳,PUR和MMT能协同增韧PVC,且MMT对PVC具有增强作用.当PVC、PUR、MMT质量比为100:16:4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7.8 kJ/m2,拉伸强度为58.2 MPa,增强增韧PVC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PVC/木粉复合材料挤出发泡成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介绍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成型的发展和加工难点,针对聚氯乙烯(PVC)/木粉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的成型方法,从原料、配方、工艺、设备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简述了PVC/木粉复合材料挤出发泡制品的性能及影响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微发泡硬质PVC/木粉体系型材的挤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植物纤维机制木粉取代通常的矿物填料,成功地制得了微发泡硬质PVC/木质体系的塑料型材,分析和讨论了型材的结构特点、工艺要点以及聚合物和木粉的界面改性。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吸水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配方中部分至全部的聚乙烯(PE)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与木粉和少量润滑剂混合,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PE和木粉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中改性PE和未改性PE比例一定时,随着木粉含量降低,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低;在木粉含量较高时保持改性PE和未改性PE总含量不变,则随着改性PE替代未改性PE的量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低,当改性PE完全替代未改性PE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至5.5 %;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越低,其吸水后强度的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4.
康永 《上海塑料》2011,(2):41-44
PVC(PW)/木粉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对于寻求实体木材的替代品和利用木材加工残余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塑料回收再生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PVC(PW)/木粉复合材料的优点主要是力学强度高、耐强酸碱腐蚀性强和经济环保。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PVC/木粉复合材料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和趋势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ABS/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ABS/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了MAH增容、MAH/St原位增容、ABS-g-MAH增容等不同增容方法对复合体系的增容效果,发现ABS接枝物的增容效果优于原位增容效果;同时在ABS/木粉体系中引入复合基体PVC,在确定ABS/PVC配比为70/30的基础上,考察了木粉含量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发现三元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HDPE在振动场中挤出成型时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液压振动挤出装置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振动场中挤出成型时的流变行为。研究表明,HDPE熔体在振动场中的表观粘度与振动频率、振幅、口模温度和挤出机螺杆转速均有关,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表观粘度先降至最低值,然后回升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变,但始终低于未施加振动时的表观粘度;振幅越大,振动场对表观粘度的影响就越大;口模温度超过熔点时,振动场对表观粘度的影响有所增大;螺杆转速越大,振动场对表观粘度的影响就越小。  相似文献   

17.
木粉表面处理对PVC/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使用钛酸酯偶联剂、油酸酰胺、聚氨酯预聚物三种表面改性剂处理木粉并制备了PVC/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改性剂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对复合体系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木粉表面处理剂均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使用4份聚氨酯预聚体和6份油酸酰胺处理木粉表面的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较优;使用表面改性剂处理木粉,也可以明显改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同时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同样规律,体系中添加改性剂,PVC与木粉的相容性明显改善,材料性能也有所提高,但表面改性剂用量过多,也会造成木粉团聚,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黄小玲 《应用化工》2011,40(8):1348-1353
研究试图通过引发剂与马来酸酐实现高密度聚乙烯和木粉间的反应增容,以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同步实现了高密度聚乙烯与木粉的均匀混合、马来酸酐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接枝和接枝共聚物与木粉表面羟基的界面反应。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负荷变形温度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引发剂活性和挤出温度对复合材料反应增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中等活性的过氧化二异丙苯与马来酸酐增容后,复合材料木塑两相间的结合情况明显改善,负荷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而高活性的过氧化苯甲酰与马来酸酐对复合材料的增容效果不佳。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与马来酸酐增容时,挤出温度升高,马来酸酐的最佳增容用量前移。  相似文献   

19.
CPE对发泡PVC/木粉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旋转流变仪,应用小振幅流变测试法研究了抗冲击改性剂氯化聚乙烯(CPE)对发泡聚氯乙烯(PVC)/木粉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角频率(ω)在0.1~100 rad/s之间时,随ω的增大,发泡PVC/木粉复合材料熔体的复数黏度(η*)降低,表现出"剪切变稀"效应,熔体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ω的增大而增加;加入5份CPE时,复合材料熔体的G〞明显提高,G′变化幅度较小,熔体的η*增加,促进了PVC的凝胶化;继续增加CPE的用量到10份,发泡PVC/木粉复合材料熔体的G〞和G′降低,η*也降低;随着ω的增加,加入CPE使样品的损耗角正切明显降低,熔体的弹性响应增加。加入10份CPE时,发泡PVC/木粉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