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对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30例正常人和40例开角型青光眼与4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动脉(OA),睫状动脉(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结果:青光眼组血流参数的阻力指数高于正常组,开角型青光眼的舒张期血流速度低于正常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组的眼部血流参数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闭角型青光眼组眼部血流参数的血流阻力指数升高,但流速正常。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视网膜中央动脉(Gentral Retinal Artery)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了4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管,发现糖尿病病人0A和CRA的内径、血流量及舒张末期流速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不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尚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息。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26例确定无糖尿病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视网膜动脉(CRA)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max/Vmin(S/D)值及视网膜静脉流速(Vcrv)和Vcrv/Vmin值。结果: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脉Vmin、Vmea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I、RI、S/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视网膜静脉的Vcrv以及Vcrv/Vmin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眼底尚无改变时,其视网膜动、静脉均已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及其在近视眼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TL超9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26例高度近视眼、17例轻中度近视眼及26例正常对照眼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进行检测。结果:高度近视组、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比较:OA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CRA、PCA的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流速均减低, CRA的阻力指数(RI)升高(P<0.05)。轻中度近视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CRA、PCA血流速度减低,表明视网膜及睫状血管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可能是引起其病理性眼底改变的因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研究眼底血管、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青光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113例不同类型青光眼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6例(6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AG)40例(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AG)37例(71只眼)及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测定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青光眼的OA,SPCA 及CRA 的PSV和EDV有明显下降,尤以EDV的下降显著(P<0.01),而RI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② ACAG组与CCAG组眼部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 POAG组三支动脉的EDV较ACAG组及CCAG组减慢,而RI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各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参数均呈低流速高阻状态.结论不同类型青光眼均存在局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CDFI对视神经乳头血流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用药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后麻醉、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对眼底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57例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19例行球后麻醉(球后麻醉组),20例行结膜下麻醉(结膜下麻醉组),18例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麻醉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结果球后麻醉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显著降低,术后各流速逐渐恢复。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组各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为眼底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对眼底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优于球后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的彩色多普勒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动脉(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A)全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前的患者行经胸超声检查,评价其左前降支动脉全程,并与冠脉造影作对照,然后回顾性分析LADA正常组与狭窄组的血流参数。结果 本组29段LADA狭窄段,超声检出20段,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6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1.2%。正常组与狭窄组间舒张期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加速度、减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减速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正常组LADA的近、中、远三段的各项血流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反映LADA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是全面评价LADA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眼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I)对30例糖尿病患者60只眼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眼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眼底检查未有血管改变的糖尿病患者,RI也明显增加,表明CDI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早于眼底镜下改变。结论:CDI检查眼底血管是一种既可靠又准确且能早期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 方法:选择2003-01/2005—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观察两组下肢动脉血管走行,管腔有无狭窄,是否有硬化斑块形成。测量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频谱特征,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结果: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比较:正常对照组血管走行平直,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颜色正常;血流呈三相波,频带较窄,收缩期下面有一个无血流信号的窗。病例组血管走行弯曲,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狭窄处血流充盈缺损,呈稀疏血流或花彩血流;血流呈两相波或单相波,重者出现湍流连续频谱,频带较宽,频窗消失。②两组观察对象的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变细,血流速度减慢(P〈0.05);内膜-中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厚,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明确地反映动脉的病变情况,较准确地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为临床动态评估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