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利天地》2007,(5):8-9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六县(市)、四个城区,属低山丘陵区。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称。全市水土流失面积598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7.4%。是全省唯一的地市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治理市。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属丘陵地区,全县面积3558.58平方公里,其中:低山高丘47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3.4%)、低丘179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0.4%)、台地平原1286.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6.2%);全县有耕地土壤509.33平方公里,自然土壤3049.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2789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88.85人,是人口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6县(市)、4区,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5987平方公里,是全省唯一的地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治理市。多年来,牡丹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治理水土流失大会占,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面积740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462平方公里。建国前,这些山丘区是山荒岭秃、砾石遍地的不毛之地,每到汛期山洪暴发,山岭坡地被冲刷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土壤大量流失,成了有山无树、有地无土、有河无水的“三元”之地,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建国后,山区人民虽然进行了改造山河的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山区治理难度大,加之治理方法不当、缺乏  相似文献   

5.
《水利天地》2006,(8):20-21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6县(市),4区,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5987平方公里.是全省唯一的地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治理市。多年来,牡丹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治理水土流失大会占,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564.23万亩。但在治理过程中,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郊区是以菜为主,果牧结合的副食品生产基地。总土地面积为462平方公里,其中山、丘261平方公里,占57%;平地71平方公里、占15%。水土流失面积为23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1%,已治理141平方公里,治理程度为60%。一、水土流失现状大连市郊区位于辽南沿海低山丘陵区,以棕壤土为主;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年平均降雨量为519~693毫米。由于季风影响,雨量多集于6~8月,平均雨量为320~43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62%。水土流失的特点是:1.土壤侵蚀强度依低山-山匠——浅丘漫岗-滨海阶地顺序,呈递减变化见表1。  相似文献   

7.
徐勇  刘志宏 《治淮》2000,(9):21-22
济宁市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低山丘陵交接地带,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全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148.9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2367平方公里,平原风沙区781.9平方公里。建国以来,特别是《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全市在治山治水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累计治理小流域65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已经国务院审定批准建设。属长江流域的商州、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六县区均被列为重点建设县,总投资7.70亿元。六县区共规划上报124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18.64km~2。在项目区即将全面开工建设之际,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保持水土,保  相似文献   

9.
杨艳民  王爱英 《治淮》1996,(9):21-21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淮河流域在山东的最上游,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万公顷,山丘占94%,山高坡陡,植被稀少,土壤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1990年,中德合作粮援项目在蒙阴县实施,经中外专家考察,为改善蒙阴生态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确定把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列入中德合作粮援项目重点工程,这一举措符合蒙阴县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广大干群的拥护。第一批安排治理了孟良崮、黄家峪、王麻、宋家庄、青山、芦山6条小流域,5年来治理面积23.1平方公里,栽植  相似文献   

10.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中东部,东经124°50′~128°30′,北纬45°30′~48°05′。东西宽305公里,南北长308公里,南与哈尔滨市接壤,西与大庆市交界,东与伊春市相胼,北与黑河市毗邻。全市总面积34964.2平方公里,人口580万人。辖肇东、安达、海伦三市,青冈、望奎、兰西县、明水、庆安、绥棱六县,北林一区。绥化市属黑土区,土壤肥沃,共有耕地2645万亩,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由于去年秋季降水偏多,绥化市大部分地区土壤为湿封地,加上去冬今春降雪量明显偏大,致使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量偏大,尤其是低洼地块至今仍有明水。同时,由于平均气温略低,初春冷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王栋  曹翠保 《治淮》2000,(2):27-29
盱眙县位于淮河中游、洪泽湖南岸,土地总面积2483平方公里,其中丘岗山地1751平方公里。由于山多、岭多、土地脊薄,覆被率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Ⅱ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182平方公里,占丘岗区67.5%。 1998年,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把水土保持作为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盱眙县黄龙、方港、北山、钓鱼台、朱郢、黑头港、白虎山、胡郢计8条小流域被列入1998年国家债券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综合治理。这对于加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总人口27.4万。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自古以来,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名闻遐迩,是徽商、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13.
石人沟小流域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境内,属于阿什河水系东风沟的一条支流,流域大体呈东西走向,最大长度8.5公里,最大宽度2.5公里,总面积9.15平方公里。流域内多为丘陵、漫岗地势。治理前流域内共有大小侵蚀沟58条,总长度36.07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5.07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5.4%,年平均流失土壤1.5万吨,黑土层由垦植初期的60-70厘米降至20厘米,粮食亩产量由垦植初期的250~300公斤下降到治理前的50~100公斤。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水电事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建成佛子岭等八座较大规模水电站的同时,岳西、太湖、潜山、霍山、祁门、休宁等六县逐步建成了水电供区农村电网。供电面积3955平方公里,供电人口约60万人,供电量1.1亿千瓦时。近年来,农村水电及其配套电网快速发展,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和当  相似文献   

15.
亓云敬  李新建 《治淮》1999,(1):22-22
莱芜市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实干为基础,依靠政策,加大投入,严格执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63%,每年减少土壤流失300万吨,拦蓄径流量5774万立方米,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危害,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6.
据初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2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3%。截止到1985年,已初步治理面积达46.39万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5.6%。“六五”期间净增加治理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递增2.4%。“五五”期间净增治理面积0.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递增0.2%。“六五”期间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概况 赣榆县总面积1402.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49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08.6平方公里,占山丘区面积的63%,是一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丘陵山区县。 治理前的赣榆县山丘区是荒山秃岭、砾石扁野的不毛之地。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水势凶猛,山岭坡地被冲刷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土壤大量流失,土地肥力下降,有效耕植层日趋减少,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山区农民广种薄收。六、七十年代的整山治水,建设大寨田运动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缺乏综合治理措施,加之当地群众乱砍滥伐林木,盲目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一、丘陵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我省淮河流域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面积5000余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治理,现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43平方公里,栽植水保林、用材林、经济林70万亩,坡改梯治理59万余亩,兴修了1万余处蓄水保土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1、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九五”以来,我省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575平方公里,年平均治理面积192平方公里,比“八五”期间的治理速度加快27%。在10个丘陵山区重点县中,水土流失面积率超过70%的已有6个县。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地区永定河流域所属八县,自1983年列入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以来,经过五年的连续治理,已逐步显示出成效。官厅水库以上永定河流域内属张家口地区的面积为14778平方公里,列入重点后应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6057平方公里。五年来国家补助治理费2525万元,群众出工1716万个,完成治理面积1885平方公里,折合每平方公里国家补助1.34万元,用工0.93万个。  相似文献   

20.
冯长海 《治淮》1999,(7):6-7
一、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成绩 建国以来,我省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淮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投入力度的逐渐加大,我省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也不断加快,由以前的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足400平方公里发展到近年的年均治理近600平方公里。至1998年底,我省淮河流域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1377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5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