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研究某型水下气动发射装置的振动特性,对发射管的径向加速度信号进行了短时Fourier变换分析,结合内弹道过程发现:发射管的径向加速度振动信号主要由两个时频区组成。时频区1为发射管充压、密封片剪断和弹药刚开始运动的内弹道阶段,该部分信号主振频率在1 400 Hz附近,高频成分一直延伸至约5 000 Hz,信号持续时间约0.038 s。时频区2为弹药已出管、发射管泄压阶段,该部分信号持续时间为0.016 s,主振频率在1 100 Hz附近。对加速度信号进行小波包能量谱分析,结果表明:时频区1信号能量占发射过程总能量的79%,时频区2能量占总能量的10%。因此,时频区1振动为整个发射振动信号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将基于共振解调方法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机车车轴支撑轴承的故障检测系统中.通过对轴承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的时域实时监测和频域中的频谱分析来实现对轴承故障的诊断.能够准确判断机车车轴上轴承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三环式内平动齿轮减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振动信号分析处理的理论方法,对不同转速下采集到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得到了时域参数、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以及系统的前十阶固有频率。结果表明随着运转速度的增加振动幅度越来越大,且X、Y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大于Z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系统的主要振动频率约在17 Hz、19 Hz、21 Hz和23 Hz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一种主动液压激振系统的振动特性,设计了基于管网激振的弹性板振动控制测试系统。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及信号采集卡对弹性板进行了振动测试,通过五点滑动平均法对振动信号进行了预处理并进行了FFT变换,采用最小二乘迭代法对弹性板空间方向振动的频响数据进行了试验模态参数的拟合及频域识别,为确定筛体的最佳振动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自主设计的六自由度振动平台上,通过模拟车辆的实际运行来检测车辆座椅的减振性能,路谱模拟实验和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该六自由振动平台能够应用于车辆座椅性能的检测。计算了振动平台各姿态的欧拉角,分析其在任意时刻的旋转矩阵,并推导出振动平台位姿的反解方程,并用此方法进行车辆路谱的模拟。在此基础之上,对旋转矩阵算法进一步优化,并借助PROE仿真软件分析了两种旋转矩阵算法的误差,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算法使振动平台上3个测点的最大误差均值由2.3μm缩小到0.709μm。  相似文献   

6.
不同参数下振动焊接最高温度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不同振动焊接参数下平板表面堆焊试验,研究焊接热输入、振动加速度对焊接最高温度的影响,并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焊接最高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较大焊接热输入时,最高温度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在较小焊接热输入和中等焊接热输入时,熔池温度随振动加速度的增加有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通过相关性检验、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证明模型可行.同时分析了与振动加速度相关的系数和测点到焊缝中心距离的关系,认为振动加速度对熔池中心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大多数机械故障诊断中单一振动加速度信号特征提取对先验知识要求高和对时域、频域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稀疏自编码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频域积分得到速度和位移信号,同时计算加速度信号的频谱;其次,将频谱、速度、位移三种信号融合成一个复合信号;最后,将复合信号作为稀疏自编码网络的输入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状态识别。通过调整不同比例的输入信息来调整模型,并与传统的稀疏自编码故障诊断模型相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滚动轴承故障和RV行星轮故障,且在减少网络层数的同时能够提高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齿轮的故障特征信息常常隐藏在齿轮的振动信号中,而振动信号则往往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获得。在不同位置所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其噪声干扰也往往存在着强弱差异,因此找到传感器对信号采集的敏感位置在信号采集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用故障特征参数值分析方法中的不同的故障状态指标作为参考依据,同时在去噪方法中采用能明显提高信噪比的时域同步平均方法进行去噪,结果发现:安装在靠近轴承座附近位置的A04号传感器所采集的振动信号噪声干扰较小;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齿轮箱的振动故障信号时,最敏感位置应存在于轴承座附近。  相似文献   

9.
巴鹏  江泽磊  李睿 《机床与液压》2022,50(3):104-110
研究往复压缩机气阀故障原理,在2D-90MG两列一级往复压缩机实验平台上对进气阀、排气阀进行一系列破坏性实验,模拟气阀的各类故障,最大限度地保证采集到的振动信号与实际情况相符。通过设计气阀故障模拟实验,搭建实验平台,采集气阀振动信号数据。通过分析所采集到的振动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总结气阀振动信号特征,对气阀故障类别进行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企冷轧厂精密轧辊磨床存在的一种振动故障,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对振动的影响,并通过振动位移和加速度信号的检测和FFT频谱分析,得到了振动信号的谱特征。通过故障分级排除方法结合谱特征分析,找出了产生这种振动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消除这类故障的方法,并为防止这种故障的再次发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杨嘉骏 《机床与液压》2023,51(17):94-100
为了给装载机变速箱减振降噪提供依据,通过集中参数和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变速箱进行振动分析。综合考虑液力变矩器激励、齿轮系统内部激励等因素,建立装载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各轴承的动态支反力;建立箱体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轴承动态支反力为激励,在模态的基础上进行箱体谐响应分析,得到箱体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选择箱体表面的振动测点,分析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找到并分析振动峰值及对应振型;最后进行变速箱振动试验,验证仿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传动系统的激励主要集中在输入和输出平行轴齿轮处,传动系统和箱体振动的峰值频率均和齿轮啮合频率相近,变速箱箱体振动较大的位置位于箱体的底部。试验与仿真对比,试验中存在和仿真相近的峰值频率,仿真和试验所得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误差值小于20%,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动力刀架振动测试方法的缺失及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数控车床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行业的发展。鉴于此,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的三向振动检测系统。系统以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为传感器件检测刀架振动信息,采集到的信号经信号调理仪放大和调整,提高系统抗干扰性;通过对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变换和频率信息的分析,可探究刀架振动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小振动;最后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报表生成功能进行存储。  相似文献   

13.
AMT执行机构的振动疲劳可靠性是AMT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为对AMT执行机构的振动疲劳可靠性进行准确高效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基于时频域误差加权远程参数方阵控制(RPC)的AMT执行机构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方法。针对轿车AMT建立了其道路载荷谱采集方法,在东风汽车试验场采集了AMT及其执行机构实际道路行驶振动载荷谱,并对载荷谱进行了预处理和重复性检验,获取了AMT执行机构室内道路模拟试验期望响应信号。针对AMT执行机构实际道路行驶时的振动受载特征,设计开发了AMT执行机构多轴道路模拟试验台,结合采集的实际道路行驶载荷谱和开发的AMT执行机构多轴道路模拟试验台,采用时域和频域误差加权系数均为0.5的远程参数方阵控制(RPC)载荷谱模拟迭代方法在室内准确高效地再现了AMT执行机构实际行驶载荷谱,从而建立了AMT执行机构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方法,为室内准确高效考核轿车AMT执行机构振动疲劳可靠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越野车行驶路况的特点,研究了越野车被动悬架和天棚悬架在脉冲、斜坡和正弦等二三种典型路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通过对两者的车身振动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的比较,得出了在越野路面条件下天棚悬架比被动悬架具有明显优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操作机夹钳旋转简谐振动原理进行分析,总结出径锻机锤头位移和操作机夹钳间歇性旋转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Amesim搭建了径锻机夹钳简谐振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建立了锤头位移与简谐振动液压伺服阀信号之间的函数关系,将锤头位移转化为液压伺服阀控制信号为折线、等加减速曲线、正弦曲线3种函数关系.在其余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锻造...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HHT对处理滚珠丝杠副振动信号的有效性,通过对构造的调频、调幅混合信号进行HHT分析,并通过相关系数、均方误差、能量分布等指标分析各分量与构造信号的关联性,发现HHT对处理非平稳、非线性信号的有效性。进而引入实验数据,以同样的思路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并计算各IMF分量对应的3个指标值,以图像的形式反映出各分量与原始振动信号的关联性,发现各IMF分量所携带能量都较小,说明滚珠丝杠副运行平稳、正常。通过FFT变换求出并绘制的首个IMF分量频谱图,更清楚地反映了实验台的固有频率所对应的幅值。整个分析过程表明,用HHT方法处理滚珠丝杠副振动信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MJ3210A型跑车带锯机锯切,针对普通杠杆压坨式自动张紧系统,根据L25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以锯轮主轴转速、压坨重力、上下锯卡距离、树种、进料速度为主要因素,对完好带锯条锯切木材的横向振动位移信号进行采集测量,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带锯条横向振动位移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带锯轮转速>树种>进料速度>压坨重力>锯卡距离,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均不是单调的,存在着一定的合理范围。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使带锯条横向振动位移最小的优化组合切削方案为A 2B 4C 4E 1,即带锯轮主轴转速760 r/min,压坨重力95 N,锯卡距离600 mm,进料速度12 m/min,此时带锯条横向振动位移为1.239 mm。  相似文献   

18.
张龙  曾国英  赵登峰  曾宏强 《机床与液压》2012,40(15):71-73,110
为降低机床振动信号采集的成本,以低功耗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搭建了一套信号采集系统.采用AD7655模数转换器和单片机采集ICP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通过RS232串口通讯将信号传递给计算机,并在LabVIEW平台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显示和处理.利用该信号采集系统,实现了在LabVIEW环境下,通过单片机采集机床低频振动信号.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内齿轮数控磨齿机磨削头振动特性,以磨齿机磨削头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并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进行预应力下的动态特性分析,获得磨削头各阶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并对其薄弱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使磨削头性能得到了提高。搭建磨削头结构振动特性试验平台,利用试验测试其振动特性,采集不同工况下磨削头的振动信号,采用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的对比分析法,探究磨削头振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磨削头低频振动幅度较大,而且多为主轴转速接近于磨削头固有频率引起的振动。最后为降低磨削头振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