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薄膜水化法制备辅酶Q10脂质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斌  许时婴  夏书芹 《食品与机械》2006,22(6):39-41,79
辅酶Q10是一种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参与代谢的营养物.由于其是脂溶性的,生物利用率很低。文中以卵磷脂为主要壁材,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得稳定性较好的辅酶Q10脂质体,可以改善其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率。研究了胆固醇、聚乙二醇(PEG)、水化温度和pH对脂质体包封辅酶Q10效果的影响。贮藏试验表明:较佳的贮藏条件为4℃避光,脂质体双分子层对辅酶Q10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辅酶Q10也有效抑制了磷脂的氧化,并能稳定脂质体双分子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一种负载辅酶Q10和硫辛酸的复配脂质体,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方法选择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作为油相,聚山梨酯8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配方。结果按照优化方案制备的脂质体辅酶Q10包封率97.03%,硫辛酸包封率88.92%,平均粒径183.4 nm,多分散指数(PDI)小于0.28,Zeta电位-6.9mV,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粒径大小与光子相关谱(PCS)结果一致。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冻融、静止稳定性,pH与人体皮肤表面pH相似,通过脂质体包裹,辅酶Q10和硫辛酸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且其体外释放速率大大减慢。结论该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粒径较小,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帅  高彦祥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1):361-369
辅酶Q10是一种天然活性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还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然而,由于辅酶Q10存在水溶性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利用纳米技术,以天然来源的生物大分子为基质制备辅酶Q10的纳米传递载体,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  相似文献   

4.
促进剂对辅酶Q10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添加物对辅酶Q10发酵合成的影响。方法辅酶Q10用皂化法提取,高效液相法检测。结果添加与辅酶Q10的合成有关物质如对羟基苯甲酸、胡萝卜汁、西红柿汁及烟叶,均能提高辅酶Q10的产量,分别提高6.3%、9.0%、18.1%、12.1%。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辅酶Q10在心脏疾病、高血压、肝炎、乙型脑炎、帕金森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梁艺英  李羽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894-897,912
本研究建立了含天然VE的辅酶Q10软胶囊中的辅酶Q10与天然维生素E同时测定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乙醇(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辅酶Q10的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为:0.86%(n=6);天然VE的平均回收率为:101.69%,RSD为:0.58%(n=6)。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同一制剂中共存的辅酶Q10与VE。  相似文献   

7.
辅酶Q10的药理与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相关文献,对辅酶Q10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辅酶Q10具有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细胞抗氧化、阻止细胞凋亡、辅助线粒体膜质子梯度解偶联、增强免疫系统消炎、防止低密度胆固醇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恢复上皮样细胞功能、介导细菌蛋白二硫键形成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与化妆品行业,辅酶Q10是优良的抗氧化剂.在医药行业,辅酶Q10可用于心脑血管类疾病、神经功能性疾病、糖尿病、肿瘤、男性不育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辅酶Q10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多仁 《饮料工业》2010,13(8):8-16
介绍了辅酶Q10的性能、生产的主要技术路线与最佳操作条件及有关进展情况。对现工业化运行的主要鱼明胶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扩大应用范围等的前景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们对辅酶Q10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积极使用辅酶Q10补充剂的消费者人数也在增加。据估计,目前在美国,大约有600万名消费者每天平均补充82 mg的辅酶Q10。鉴于对抗氧化剂辅酶Q10的需求急剧上升,原料供应商ZMC公司预计,今年辅酶Q10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两位数。2007年,大约有170 t辅酶Q10在美国市场上销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CoQ10为原料,通过实验,分析了乳化剂及主要工艺参数对微囊化产品的影响。确定了变性淀粉作壁材,并且通过超高压均质制得了CoQ10纳米微胶囊,大大提高了CoQ10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验证保健食品原料辅酶Q10主要质量指标的参数,并对不同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一致性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40批次辅酶Q10原料的标志性成分、有关物质、异构体、污染物残留量及微生物指标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搜集原料中辅酶Q10含量均大于99.2%;最大单一杂质含量范围在0.27%~0.37%之间,总杂质在0.45%~0.85%之间;所有样品菌落总数均小于10 CFU/g,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均未检出,酵母菌、霉菌总数均小于10 CFU/g;水分、炽灼残渣、污染物残留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 采集的所有辅酶Q10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辅酶Q10是一种重要的类维生素有机物,是促进生物氧化的酶类生化药物.通过L16(45)正交实验,研究皂化法提取辅酶Q10的工艺条件;用硅胶柱层析及制备硅胶板分离纯化;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对提纯样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皂化法提取罗非鱼肝脏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皂化温度70℃、皂化时间30 min、萃取4次.经硅胶柱层析,每100 g罗非鱼肝脏可以提取纯化辅酶Q103.39mg.  相似文献   

14.
以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dum)为出发菌株,通过培养基的优化来提高辅酶Q10产量.研究碳源、混合碳源配比、氮源、混合氮源配比、无机盐、促进剂等因素对菌体干重及辅酶Q10产量的影响.确定菌种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2g/L、果糖8g/L、酵母浸粉4.5g/L、蛋白胨1.5g/L、Fe2+浓度23mg/L、50mL发酵培养基中胡萝卜汁添加量37mL,辅酶Q10产量达59.62mg/L,比培养基优化前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5.
在辅酶Q10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载量和包封率是评价辅酶Q10脂质体的2个重要质量指标。采用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辅酶Q10脂质体进行增溶,再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量和包封率。研究结果表明,辅酶Q10浓度在2.5~50μg/mL范围内,吐温80增溶法与以乙醇为溶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9);空白脂质体中,辅酶Q10的加样回收率在(98.26±0.63)%~(101.20±1.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2%(n=6);该法用于测定辅酶Q10脂质体中总辅酶Q10含量的RSD<5%(n=6);不同载量[(3.22±0.01)%~(13.62±0.31)%]的辅酶Q10脂质体的包封率均高于95%(RSD<1%,n=6)。与以乙醇为溶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重现性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甘露醇、纤维素酶、果胶酶、水杨酸及茄子黄萎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灭活物等几种诱导子对烟草NC89细胞生长和辅酶Q10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甘露醇有利于NC89细胞生长,但抑制胞内辅酶Q10合成,当其浓度为5.0 mg/L时,NC89细胞干重提高14.6%,辅酶Q10产量仅提高1.9%;水杨酸、果胶酶及番茄叶霉病菌诱导子对NC89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胞内辅酶Q10的合成,当水杨酸浓度和番茄叶霉病菌诱导子浓度分别为5.0 mg/L和25 mL/L时,胞内辅酶Q10含量分别提高25.8%和66.1%,但辅酶Q10产量分别降低7.0%和1.9%,当果胶酶浓度为3 U/L时,胞内辅酶Q10含量增加54.0%,辅酶Q10产量增加40.0%;茄子黄萎病菌诱导子及纤维素酶既有利于NC89细胞的生长,又可促进其胞内辅酶Q10的合成,当其浓度分别为25 mL/L和2 U/L时,辅酶Q10产量分别提高71.1%和36.6%.  相似文献   

17.
发酵菌体中辅酶Q10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并确定了从发酵菌体中提取辅酶Q10的工艺条件,即90℃回流30 min和石油醚萃取等,结果表明,采用皂化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菌体中辅酶Q10含量,不但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而且其平均回收率高达(101.36±3.4)%,RSD为3.1%(n=3).  相似文献   

18.
研究辅酶Q0对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及辅酶Q0在温度、pH、可见光和超声下的抑菌稳定性,并采用平板涂布法进一步探究其在食品体系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辅酶Q0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031、0.025、0.009 mg/m L,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MIC均为0.250 mg/m L。温度、超声和可见光对辅酶Q0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介质的pH会极大地影响辅酶Q0的抑菌活性。食品体系抑菌实验表明,辅酶Q0在巴氏灭菌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杀灭作用优于在TSB中对金葡菌的抑杀作用;辅酶Q0对豆浆中腐败菌的抑制效果优于乳酸链球菌素。该研究为辅酶Q0在食品、医药行业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的稳定性和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经过加速破坏的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的样品进行含量分析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结果:辅酶Q10和维生素E在24个月内未发生明显化学反应,辅料也未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毒理学试验未发现安全性问题。结论: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稳定,并且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超微粉碎对不同食物来源花色苷体外模拟消化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选择蓝莓、紫甘蓝、紫番薯和黑米分别作为浆果、蔬菜、薯类和谷物的代表性食物,充分干燥后进行分级粉碎,得到粗粉和超微粉,测定粉体粒径分布和营养成分;经过模拟胃肠消化后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检测消化液花色苷峰面积,计算得到花色苷生物可接受率。与粗粉相比,超微粉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平均粒径<25μm,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花色苷含量检测值显著升高;超微粉碎能够将花色苷生物可接受率提高23.78%~87.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粉碎可以解除细胞壁和纤维素等食物基质对花色苷释放的阻碍作用,提高不同食物来源的花色苷生物可接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