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柴葛根为原料,以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提取葛根多糖的工艺并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研究。在单因素研究结果基础上,确定纤维素酶的用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四因素三水平Box-Benhnken组合试验,优化多糖得率条件。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用量6.0%,超声功率280 W,超声时间为52 min,超声温度65℃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93%±0.02%,与预测值的误差在2%之内。酶辅助超声法提取的葛根多糖对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IC50值为954.97 μg/mL,热回流法的IC50值为1379.60 μg/mL,维生素C为131.07 μg/mL。因此,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提取葛根多糖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为葛根多糖的开发利用的IC50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野金柴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ADS-7大孔树脂对野金柴中的根皮苷进行分离,分析总黄酮、根皮苷、黄酮R(除去根皮苷后的剩余黄酮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工艺条件对野金柴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为: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功率>液料比,优化所得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乙醇浓度80%,超声功率540 W,超声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野金柴总黄酮得率为8.82%±0.09%。总黄酮、根皮苷、黄酮R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205、0.0222、0.0261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220、0.0233、0.0266 mg/mL,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最强,根皮苷其次,再次为黄酮R,三者都有较好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代代花总黄酮的工艺,并研究代代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代代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通过DPPH·和·OH的清除实验对代代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液料比20:1 mL/g、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为60℃,该条件下代代花总黄酮的得率为2.62%,该值与预测值2.66%高度相符;其对DPPH·和·OH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值分别为0.385和0.255 mg/mL。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代代花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代代花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芜菁为原料,研究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芜菁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对得率影响最显著的三个因素:复合酶配比、料液比及超声功率。随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芜菁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同时通过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估了芜菁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芜菁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配比为1.9:1 g/g,复合酶用量为2%,料液比为1:38 g/mL,乙醇浓度为75%,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55 min,超声功率为204 W,超声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最大值1.458%。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芜菁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185.6 μ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164.3 μg/mL,说明芜菁总黄酮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综上,本研究得到了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芜菁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且提取得到的芜菁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西藏芜菁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罗望子中总多酚。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罗望子中总多酚提取工艺,并与抗坏血酸对比分析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罗望子中总多酚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功率320 W、超声时间29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罗望子中总多酚得率为1.57%;与抗坏血酸相比,罗望子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罗望子总多酚IC50为0.005 8 mg/mL,抗坏血酸IC50为0.014 mg/mL,表明罗望子中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西番莲果皮多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料液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优化和分析。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1:27 g/mL,提取时间3.4 min,微波功率420 W,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4.12%±0.41%,是传统水浴提取的1.5倍。西番莲果皮多糖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的西番莲果皮多糖在浓度为1.0 mg/mL时,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4.02%和14.41%,其IC50值分别为0.374和61.06 mg/mL。  相似文献   

7.
皂荚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董文宾  王勇  张泉荣  张文秀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124-129,135
以皂荚多糖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皂荚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 ℃,液料比35:1 (mL/g),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85 W,提取3次,多糖得率为30.65%±0.25%。抗氧化实验表明,皂荚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10.3、6.9、1.5 mg/mL。  相似文献   

8.
杜丽娟  苏秀芳  梁翠君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1):221-225,233
本文以樱花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樱花叶总黄酮,确定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探究。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 g/mL,超声功率50 W,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50 min,此条件下,樱花叶总黄酮的得率高达14.74%。樱花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樱花叶总黄酮提取液的质量浓度越大,对·OH、DPPH·以及NaNO2的清除能力就越强。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OH的清除能力为79.12%,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94.60%,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4 mg/mL时,对NaNO2的清除能力为66.55%。由此可见,樱花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研究开发樱花叶总黄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胡元庆  王建荟  李凤霞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3):182-188,202
优化火龙果果皮色素的微波辅助法提取工艺,并对色素的功能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火龙果果皮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真空干燥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50 (g/mL)、乙醇浓度20%、微波功率440 W、微波处理时间60 s的条件下,火龙果果皮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色素得率为1.074%;2~10 mg/mL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DPPH·均具有清除作用,其中对O2-·的清除效果最好,比VC的清除效果略低;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2.5 mg/mL,抑制效果最好,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志贺氏菌和蜡状芽孢杆菌。本研究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的工艺条件,所得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对常见食源性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紫果西番莲叶为对象,研究其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果西番莲叶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以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能力评价紫果西番莲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6:1 mL/g、提取时间54 min、超声功率350 W和超声温度70℃,此时紫果西番莲叶中多酚提取量为(13.19±0.17)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果西番莲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8和0.144 mg/mL。  相似文献   

11.
以黄秋葵为原料,制备黄秋葵超微粉,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黄秋葵超微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g/mL)、微波时间2 min、超声波时间14 min、超声波功率800 W,此条件下黄秋葵超微粉多糖的得率为27.68%±0.42%。黄秋葵超微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四种体系中的IC50值分别是1.53、4.12、6.38、2.49 m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菟丝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菟丝子中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并通过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0 min。在此条件下,菟丝子总黄酮得率为(34.65±0.02) mg/g,与模型预测值(34.37 mg/g)相对误差为0.81%,说明回流提取菟丝子总黄酮的工艺稳定可靠。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0.067、7.209、0.119 mg/mL,抗坏血酸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0.082、1.731、0.054 mg/mL,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抗坏血酸;而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能力低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3.
以林蛙卵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法提取林蛙卵中的林蛙卵油,研究其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对林蛙卵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成分及含量,并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确定林蛙卵油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压力35 MPa,提取温度60 ℃,CO2流量10 L/h,提取时间150 min,此时林蛙卵油的提取率为34.26%。GC-MS结果显示林蛙卵油中含有3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1.95%和68.05%。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林蛙卵油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897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1.392 mg/mL,对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为1.687 mg/mL。林蛙卵油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中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奇亚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溶剂浸提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奇亚籽油,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油脂氧化稳定性、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油脂得率最高(85.5%),其次是溶剂浸提法(65.8%)和压榨法(40.9%),水酶法最低(33.2%)。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品质最佳,色泽为黄值70红值4.3灰值0.3,酸价为1.10 mg KOH/g、过氧化值为0.0137 g/100 g,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8.22%,其中亚油酸18.36%,亚麻酸69.86%;其氧化速度最慢在30 h后过氧化值达到0.25 g/100 g;总酚含量为106.45 mg/kg,黄酮含量为222.09 mg/kg。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28.04 mg/mL)与ABTS+·清除能力(IC50 33.70 mg/mL)优于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10.08 mg/mL)优于溶剂浸提法、水酶法,略低于压榨法。  相似文献   

15.
以有机溶剂浸提法为对照,研究超声波、微波、光波辅助溶剂法对红松籽油甾醇浸提效果及不同方法提取物的抗氧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与胆酸盐结合能力。通过磷硫铁比色法测定甾醇得率,采用自由基清除体系、对硝基苯酚法、模拟体外消化实验法分别测定四种方法提取甾醇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肪酶活性抑制效果及胆酸盐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溶剂法(500 W,1 min)提取的红松籽油甾醇得率(2.263±0.013)mg/g最大(P<0.05)。四种提取方法中,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甾醇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甾醇对ABTS+·清除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甾醇可显著抑制胰脂肪酶活性(P<0.05),IC50值为(1.322±0.020)mg/mL,与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结合能力最强,分别为(77.593±1.401)%、(77.601±1.103)%。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甾醇得率略低于微波辅助溶剂法,但抗氧化能力、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胆酸盐结合能力均为最强,本研究为红松籽油甾醇的制备及功能性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