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剖宫产瘢痕妊娠病(CSP)灶切除与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手术组(52例)和清宫组(58例),手术组行瘢痕病灶切除术,清宫组同期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血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第1次月经量改变情况。结果 手术组平均出血量为(80.59±17.12)ml,高于清宫组的(8.65±1.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为(22.40±7.45)d,少于清宫组的(31.8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组有9例出现术后第1次月经量减少,手术组无患者发生月经量改变。结论 瘢痕妊娠病灶切除与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的住院费用相当,但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有瘢痕持续存在、术后血HCG下降缓慢、部分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的缺点,故对于肌壁厚度<4 mm,有再生育要求的CSP患者,瘢痕病灶切除术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各种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的56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情况,观察平均住院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再次出血、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下降、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输卵管通液等情况。结果 5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和持续性异位妊娠。平均住院日4.3±0.7日,手术时间38.6±8.1min,术中出血35.3±8.6ml,术后引流量(24h)94.6±116.0ml,平均HCG降至正常时间10.8±2.3天,术后2个经期后输卵管通畅率82.1%。结论腹腔镜下线形切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准确有效,并更加微创。  相似文献   

3.
燕素芳  戚秀娟 《医学信息》2019,(22):100-102
目的 分析腹腔镜在瘢痕子宫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8例,依据子宫是否瘢痕分为瘢痕组和非瘢痕组,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以及1次剖宫产与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术中出血量>500 ml、膀胱穿孔、盆腔血肿、阴道残端出血)。结果 瘢痕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非瘢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非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与非瘢痕组的1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次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次剖宫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与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瘢痕子宫全子宫切除术中难度大于非瘢痕子宫,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但仍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且多次剖宫产患者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仍可经腹腔镜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超声监护下吸宫术和宫腔水囊压迫用于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II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5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超声监护下吸宫及宫腔水囊压迫治疗36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开腹或阴式手术行子宫切口妊娠部位楔形切除18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超声监护下吸宫术及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可大大减少患者出血量,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缩短了住院天数,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术中患者出血量分为两组,其中出血量400 m L设为对照组,出血量≥400 m L设为研究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出血患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病灶大小及残余肌层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灶大小、类型、残余肌层的厚度及血流分级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应用于术前可准确预测出剖宫产瘢痕妊娠术中发生大出血风险,从而为临床治疗具体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手术联合对子宫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外生型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并联合清宫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后子宫内膜恢复程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残余肌层厚度、瘢痕宽度、瘢痕长度以及瘢痕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妊娠病人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佳,能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改善妊娠结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日间手术在妇科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及上海沃德医疗中心手术室进行的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62例,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总结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恶心与呕吐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38.06±15.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40±18.98)ml,术后疼痛评分为2(1,3)分,术后呕吐评分为2(1,2),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5.21±3.74)分.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当日17时前离开医院,术后4d内全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良性妇科疾病的腹腔镜日间手术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并加强麻醉后镇痛和止吐处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预处理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7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7),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联合阴式病灶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于术前3 d开始连续3 d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 Bid.术中及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月经来潮时间,同时评价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来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米非司酮术前预处理可提高宫腔镜联合阴式病灶切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预处理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7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7),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联合阴式病灶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于术前3 d开始连续3 d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 Bid.术中及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月经来潮时间,同时评价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来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米非司酮术前预处理可提高宫腔镜联合阴式病灶切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阴式手术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期间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与清宫术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手术与子宫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4项手术指标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月经复潮时间、血β-HCG值正常时间和体温等4项术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阴式手术终止妊娠,效果理想,具有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术后生活质量等。方法 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14年5月~2016年12月因宫颈癌行手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100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FACT-G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前50例手术时间为(280.0±32.5)min,长于开腹组的(190.0±2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中按照时间顺序后50例手术时间为(200.0±22.6)min,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出血量(125.3±48.2)ml,少于开腹组的(230.0±70.2)m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腹腔镜组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淋巴囊肿发生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5.00%,高于开腹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FACT-G评分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7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0例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开腹组27例采用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肝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56±27.43)min vs(153.82±45.19)min],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20.85±158.65)ml vs(430.25±202.16)ml]、术后腹腔引流量[(780.65±235.43)ml vs(1225.45±189.35)ml]和住院时间[(7.55±3.25)d vs(10.57±4.37)d]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6.67% vs 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分级和住院总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安全可行,其近期临床效果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姚文超  彭继红 《医学信息》2018,(21):103-10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电凝阻断子宫动脉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及预后。方法 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因子宫肌瘤行肌瘤剥除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共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先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电凝阻断再行肌瘤剥除术,对照组42例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月经量,B超复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109.92±17.52)min vs(84.83±8.63)min,术中出血量减少(163.13±36.42)ml vs(94.42±13.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29.64±2.44)h vs(28.84±2.94)h、住院时间(6.53±0.63)d vs(6.23±0.92)d、并发症发生率7.10% vs 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实验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60.53±17.62)ml vs(133.82±32.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瘤无1例复发,对照组子宫肌瘤有6例复发,实验组复发率(0%)优于对照组(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电凝阻断子宫动脉后再行肌瘤剥除术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月经量,降低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8例,依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对照组,各24例。腹腔镜组给予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肝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1.80±0.60)分,优于对照组的(3.40±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结石清除率及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降低机体损伤,改善疼痛感受,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左肝蒂阻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设为腔镜组,32例行传统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269.11±54.43) min vs(211.72±31.64) 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 [(2.89±1.41) d vs(4.81±1.58) d],术后排气时间[(24.80±6.31) h vs(45.13±9.80)h],术后住院时间[(9.51±2.38) d vs(14.19±2.86) d]均优于开腹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是肯定的,与以往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总结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1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49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等指标,比较有无组间差异。结果 LA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肠梗阻、住院时间、总费用方面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A组在手术时间上优于L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腹腔残余感染方面,虽然LA组低于O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与OA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冉会仁 《医学信息》2018,(8):101-102
目的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时用于预防寒战及牵拉痛两方面具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中心行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麻醉药物罗哌卡因葡萄糖注射液,麻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小剂量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麻醉组寒战发生率6.67%和牵拉痛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31.67%和3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产妇术后恢复时间(20.31±1.57)min和住院时间(5.14±1.60)d短于对照组的(28.94±2.58)min和(7.51±1.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及牵拉痛的作用突出,可有效降低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帆 《医学信息》2019,(17):109-110
目的 比较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诊的106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31±2.89)min长于对照组(42.11±2.69)min,术中出血量(19.51±4.51)ml、VAS评分(2.11±0.34)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5±0.37)h均低于对照组的(25.88±4.81)ml、(4.82±1.10)分、(3.26±0.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4%)低于对照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89%),与对照组(5.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