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临床分布、耐药性表型及基因型,并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分离的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17株,使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MOLDI-TOF MS)进行菌株鉴定,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肉汤稀释法确认黏菌素敏感性,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型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7株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血液中分离率最高(4株占23.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11株占64.7%);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100%;均携带blaSHV和blaTEM,未检出mcr基因;其中16株(94.1%)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ST-11型;17例分离出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均合并多种基础疾病,13例(76.5%)为男性,年龄(37~96)岁,住院天数(33~146)天,9例(52.9%)死亡,4例(23.5...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毒力、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金华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245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为研究组,185例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危险因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检测高黏液(HM)表型、OmpK36变异型、常见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 60例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主要来自痰液标本(56.67%)及重症监护病房(30.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耐药率低,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米诺环素敏感;住院时间≥15 d、合并基础疾病≥3种、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白蛋白<30 g/L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5株占41.67%,OmpK36变异型以C、D型为主,HM表型阳性菌株占40.00%,荚膜血清型检出率为35.00%,以K1、K2型为主,多数携带耐药基因KPC、NDM及毒力基因rmp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型。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5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20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血清荚膜分型以及毒力基因,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CRKP分型。结果 200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菌株为53株(26.50%),53株CRKP对几乎所有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45.00%; 53株CRKP共检出48株携带KPC-2、NDM-1、CTM-M9基因菌株,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菌株5株;53株CRKP仅检测到4株K1型菌株,共有58.49%(31/53)CRKP携带毒力基因,rmpA2、iutA为两种主要的毒力基因;53株CRKP中50株为ST11型,ST550、ST1517、ST2230各1株。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CRKP耐药现象较为严峻,其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耐药基因KPC-2,主要毒力基因为rmpA2、iu...  相似文献   

4.
整合子及其相关基因盒在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的Ⅰ~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108株菌中有58株(53.70%)含有Ⅰ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及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52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占89.66%;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从血流感染患儿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3株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质谱仪鉴定菌株,纸片扩散法和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果儿童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K57为主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且所有菌株均检出毒力基因,其中53株占比84.13%携带高毒力基因,主要为iroB;其他毒力基因主要为mrkD、wabG、fimH、ycfM和Uge。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整体耐药率不高,但均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基因携带率较高,而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率较低。此外,本研究中有1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其携带多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同时,此CRKP荚膜血清型为K57,且携带高毒力基因iroB,因此为高毒力高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结论苏州地区儿童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毒力基因,主要为mrkD、wabG、fimH、ycfM、Uge和高毒力基因iroB,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SHV-11、FOX-1、ACT-1等基因。临床分离出1株血流感染CR-HVKP,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及同源性。方法对2014年4—5月某院ICU患者和环境分离的1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以及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分离自患者,3株分离自环境,标本分布以痰为主(6株,占54.5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株(90.91%)对环丙沙星耐药;11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均敏感,对亚胺培南均为中介,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11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有3个条带,可以分为2型:Ⅰ型10株(1~5号、7~11号菌株),Ⅱ型1株(6号菌株)。结论医院ICU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ICU患者和环境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为同一克隆株。加强ICU环境清洁、消毒及监测,有利于减少和及时预警多重耐药菌,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携带blaKPC-2基因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鉴定能力。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筛选携带blaKPC-2基因型肺炎克雷伯菌。MALDI-TOF MS鉴定菌株并收集携带blaKPC-2基因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的质谱图,各自选取其中70株菌株图谱,建立携带blaKPC-2基因型和CSKP的超级图库(Super-Spectra)。采用超级图库鉴定除建库以外的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耐药表型和PCR结果,判断鉴定结果是否准确。结果 共收集295株肺炎克雷伯菌,经耐药表型筛选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143株和CSKP 152株。CRKP中鉴定出140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134株检出blaKPC-2基因,3株检出blaKPC-18基因,2株检出blaNDM-1基因,1株检出blaIMP基因),3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2株同时检出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根据建库要求,建立携带blaKPC-2基因型和CSKP的超级图库(Super-Spectra);设置error值<0.5,二者重合率达80%;对比图发现,4 154.4、8 310.7、10 880.8、3 579、10 079.3 m/z五个峰可作为区分携带blaKPC-2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和CSKP的特征峰。选取除建库以外的15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验证,准确率为92.90%(144/155);其中携带blaKPC-2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准确率为94.52%(69/73),CSKP准确率为91.46%(75/82)。结论 通过MALDI-TOF MS建立Super-Spectra,可快速预测blaKPC-2基因型肺炎克雷伯菌,为临床CRKP感染的诊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从2013年1-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12月临床感染类标本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6株、肺炎克雷伯菌63株,其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46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检出率分别为60.53%和28.57%,未检出泛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标本分布以引流液为主,占23.9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液为主,占72.22%;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科室分布以外科最高,占41.3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以内科最高,占44.4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是恶性肿瘤患者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重要菌株,检出率与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细菌学检查并依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ESBLs菌株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临床连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分布。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进行碳青酶烯酶表型的筛选。结果:1456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分布情况为:痰液801株(55%),咽拭子195株(13.4%),尿液165株(11.6%);科室分布情况:ICU41.1%,呼吸科17.2%。耐药性分析,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在12.9%~100%),其中ESBLs阳性率为16.0%,亚胺培南耐药率24.5%,美罗培南耐药率19.9%;Hodge试验结果,在145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阳性290株,阳性率19.9%,均为ICU病区分离株。结论: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产KPC酶科室以ICU病区检出率最高,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其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72株,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相关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VIM、blaIMI、blaIMP和blaOXA-48),应用MLST方法检测菌株克隆型别。结果 2016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72株,其中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 48株,占66.7%,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 24株,占33.3%;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低,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体外显示出极高敏感性,仅4.2%菌株耐药;24株菌株全部检出blaKPC-2基因,其他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本院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KPC-2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本院呈克隆播散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肿瘤患者克雷伯菌属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感染克雷伯菌属细菌菌种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标本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细菌采用常规法或API系统鉴定,K-B法做药敏试验,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并用WHONET 5.3软件对菌株来源、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47株克雷伯菌属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7株(57.45%),产酸克雷伯菌13株(27.66%),臭鼻克雷伯菌7株(14.89%);主要分离自痰与咽拭子标本(44株,93.62%);以肺癌(26株,55.32%)、鼻咽癌(8株,17.02%)等呼吸道癌症患者检出较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为14.89%,其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均为14.29%);不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耐药率低(0~10.00%);产ESBLs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P<0.01)。结论肺癌、鼻咽癌等呼吸道癌症患者克雷伯菌属细菌感染率较高,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携带,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进行筛选,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引物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分离株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ESBLs基因和AmpC等相关耐药基因的存在。结果共分离出6株碳青霉烯耐药或中介的肺炎克雷伯菌,其对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酶抑制剂、氨曲南、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等抗菌药物表现为较高程度的耐药,但对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每一株菌均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可检测到35个耐药基因;其中,1株菌经测序证实为携带blaIMP-4,并同时携带blaSHV、blaTEM和blaCTXG9基因;5株菌扩增到Ⅰ类整合子(intⅠ);blaNDM及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筛查均为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或中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基本相符,因而推测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类耐药机制与菌株同时携带产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和Ⅰ类整合子(intⅠ)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的耐药表型、携带blaKPC基因的型别及菌株同源性,为控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传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方法检测blaKPC基因,并通过测序进行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建立医院PFGE指纹图谱库,运用BioNumeries7.0生物分析软件对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 3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blaKPC-2类耐药基因,携带率达82.86%;PFGE分子分型共分为10个谱型,优势型别为KPN01.002型(11株);各菌株间相似性系数达93.00%以上。结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不同病区菌株呈高度同源性分布;且可能存在院内的同源暴发,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医院感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门急诊及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资料及其临床资料。结果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 782株和大肠埃希菌6 567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19株,44株,检出率分别为5.79%、0.67%。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占78.54%(172/219);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自尿液和痰液,分别占47.73%(21/44)、34.09%(15/44)。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及肺移植科,分别占37.44%(82/219)、15.98%(35/219)和10.50%(23/219);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老年病科、门急诊及ICU,分别占15.91%(7/44)、13.64%(6/44)及11.36%(5/44)。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35.16%、45.66%),碳青霉烯类耐药类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25.00%、34.09%及43.18%)。结论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两者年龄分布相似,但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株耐碳青霉烯类与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2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2012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液样本,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再用PCR法检测AD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果 20株肺炎克雷伯菌经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均有碳青霉烯酶活性,均检出TEM-1和KPC-2型β-内酰胺酶基因,出现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C→ATC突变(氨基酸序列S→I),第87位密码子GAC→GGC突变(氨基酸序列D→G)。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存在gyrA基因QRDR区突变,其是碳青霉烯类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同疑似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经临床检验血培养确诊的由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及相关菌株,共32株纳入研究,包括hvKp 16株、CR-hvKp 1株,共17株定义为hvKp; CRKP 15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菌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布特征及荚膜血清型。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ST)。结果 血流感染患者均伴有多种基础疾病,CRKP感染患者侵入性操作较多、病死率较高(P<0.05),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科、儿科等科室。测序结果分析显示:CRKP主要携带blaKPC-1、blaNDM-1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以entA、entB、entE、fepA、fepC、fepG、ompA、xcpR、yagV/ecpE、ykgK/ecpR等为主,荚膜血清型以K14、K64为主,MLST分型结果以ST11为主。而hvKp主要携带的毒力基因以entA、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分析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和临床各科危重症患者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及耐药菌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推测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PCR技术检测耐喹诺酮类药物菌株parC和gyrA的耐药相关基因;对药敏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青岛地区和莒县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gyrA检出率分别为42.9%和5.4%,parC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2.9%和25.0%,青岛地区和莒县地区肺炎克雷伯菌gyrA检出率20.0%和17.6%、parC检出率40.0%和47.1%、鲍氏不动杆菌gyrA检出率10.3%和11.1%、parC检出率10.3%和22.2%,分离株中两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耐药基因parC和gyrA的检出率,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30.0%和14.0%、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50.0%和28.6%,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为25.0%和10.0%、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38.9%和11.1%,两个耐药基因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和临床各科危重症患者分离的3种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且表现为多药耐药性;携带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是其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此外可能尚有其他喹诺酮类耐药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江阴分离株抗菌药物耐药元件。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40株江阴地区各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并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0株江阴地区各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的耐药率为100%,但敏感率为0.00%;40株菌对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的敏感率为0.00%,但耐药率为100%。40株江阴地区各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检测出β-内酰胺酶基因,总阳性率为100%。结论:本组40株肺炎克雷伯菌体携带有β-内酰胺酶基因,这也是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整合子阳性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的400株常见病原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的耐药表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0株临床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株为112例,阳性率为28%。其中第1、2类及同时阳性菌株分别为17.50%、4.75%和5.75%,没有筛选到第3类整合子;112株阳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可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4,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2、blaOXA-30和dfrA17,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8;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携带基因为afrA12;37株整合子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6株整合子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0株整合子阳性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本地区临床菌株中整合子分离率较高,其中以第1和2类为主,主要分布于革兰阴性菌中,来源于呼吸和重症监护室(ICU)等院感易发科室,整合子的携带与宿主菌的耐药表型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三年来本院住院部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本院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并验证本科室自行创建的细菌耐药预警检测系统。方法以本院近三年来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样本167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法国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并对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均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167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严重的是烧伤科(60株,占35.92%),感染率最高的标本类型是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113株,占67.66%),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95.21%、94.01%和85.63%;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三种抗菌药物敏感率为0%;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西丁这三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在60%~80%之间;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在30%~70%之间;在不同性别患者来源菌株中,仅有美洛培南具有统计学意义(U=2.2,p<0.05),在不同标本来源菌株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统计学意义(U=2.27,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但某些抗菌药物在不同性别、不同标本来源中具有显著差异,实验室应加强感染菌株的监测,建立更加完善的细菌耐药预警监测系统及制度,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无效治疗及菌株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