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规划师》2015,(Z2)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而村民满意度是衡量其改造效果的主要标尺。文章基于郑州市1 425份城中村村民的调查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计量模型,从村民满意度的视角对郑州市城中村的改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村民对城中村改造的整体评价为"一般",其中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最高,对社会保障和收入状况的满意度次之,对就业安置的满意度最低;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看,对总体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居住环境和就业安置,其次是社会保障,最不显著的是收入状况。此外,村民的性别、年龄和所受的教育水平等个性化特征对满意度也存在影响。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为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实现村民向市民的转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但是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措施往往只针对城市的物质空间,忽略了其中原住民的发展诉求。本文以重庆市改造后的"城中村"为例,对"城中村"原住民融入城市的困境进行研究,剖析其原因,再结合实际情况对原住民市民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居住满意度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城中村改造安置区的居住满意度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影响村民居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对后续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及村民安置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套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城中村改造方法体系,在项目管理视角下,立足于项目质量管理和项目范围管理,借鉴4M1E法和鱼刺图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影响因素并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WBS法为理论指导设计并论证了城中村改造模式多维分析方法和城中村改造模式多维选择匹配方法,形成了城中村改造方案制定流程图。在分析城中村改造影响因素所作用的改造环节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改造原则、改造路径、融资方式、改造主体、改造方式、拆迁补偿安置方式、改造方案评价是城中村改造模式的七个维度,能够涵盖制定城中村改造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全部问题。最后给出了城中村改造各相关环节的实施建议,以促进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现状"外紧内松",职住失衡,自2017年落户政策执行以来人口激增,保障性住房需求量随之猛增。文章通过对现有理论及实践的总结,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配置可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链接城中村、老旧社区和城市中心区商业进行实体改造;以城中村改造为例,提出三种典型区位类型的改造模式,并以铁炉庙村更新改造为例,展示保障性住房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深圳市14个居住型城中村作 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城中村的通勤特 征,探讨其与就业的职住关系模式。研究发现, 城中村的通勤特征呈现出了显著的区位差异性: 从通勤距离看,城边村最长,城内村次之,城外 村最短;从通勤方向看,城内村和区位条件较好 的城边村具有较强的市中心指向,而城外村的 通勤多局限于外围区。结合深圳的就业空间布局 特征,研究归纳了不同区位城中村的职住关系模 式,分析职住空间错配的表现,进而提出优化职 住空间格局的政策建议,包括针对不同区位的城 中村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引导政策,以及在城市中 心区外培育非工业类就业中心等。  相似文献   

7.
郭琰 《山西建筑》2012,38(9):5-6
介绍了郑州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城中村改造安置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来说明城中村改造安置的模式,以期全面改善和提高城中村的整体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叶裕民  田光明  仝德 《规划师》2024,(3):152-159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机制,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步发展,增加区位合适、职住平衡的高品质有效住房供应,联动促进城中村区域空间品质提升、新市民住有所居、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领域系统优化,是新时期城中村高质量更新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秋季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跨界研讨会”,目的在于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画像”,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模式,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理论。本期特此开设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沙龙栏目,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旨在促进对该议题的广泛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同时,引入社会民营资本,尤其是城中村的原住民团体,共同支持规范改造城中村住房建设,通过平面取样寻求暗含相似构成模式的原有建筑构成压缩单元,为"城中村"各类居民提供比较优化的廉租建筑居住模式。通过这种居住模式的引导调动包括原住民团体在内的"城中村"居民共同"自助式"的参与改造建设。在保持廉价租房供给的同时,提供一种适合各群体的良好的居住空间、交往空间及安全环境。以此廉租建筑居住模式来适应性的、分解式的解决"城中村"问题。对此,我们以武汉市吴家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城中村的概念,结合山西省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从征收拆迁、资金筹措、手续办理、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城中村改造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建议,以解决城中村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用地管理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对杨凌城区改造前后的失地城中村实地研究后发现,当前小城镇城中村所面临的问题以内外因所致的空间失序为主,其对失地村的区位、租房经济、内外联系、村民思想产生了不利的隐性影响。与此同时,参照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统一拆迁集中安置模式而建立的安置小区或村改居小区,虽在形态上完成了物质改造,但人的社会改造并未实现,反而滋生更多问题。故小城镇的城中村改造宜以有序的空间重构为重,强调村与城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中村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城中村改造是必然的.但是对于经过不同的改造安置方式,居住到新的居住区中的城中村村民,由于生活区位被动迁移以及生存空间的改变,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从不同安置方式的城中村改造为出发点,分析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问题的根源,提出城中村改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阮梅洪  楼倩  牛建农 《华中建筑》2011,29(12):110-115
宅基地安置模式下的新城中村建设,诱导村集体、村民,努力将其实现住房权益最大化,聚焦于对城中村改造建设用地规模与优势区位的争取,影响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该文以宅基地地租为基础,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建立新城中村影响城市空间绩效的模型,探析宅基地安置模式下被沉没的村民利益和城市效益,提出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导城中村改造主体,由对宅基地、住房等物质空间的过度关注,改为对宅基地、住房经济价值的追求,加快城村融合,提高城市空间绩效。  相似文献   

14.
祁伟  段培勇  李应康 《山西建筑》2010,36(28):245-246
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指出资金问题是制约城中村改造的瓶颈,分析了不同安置模式下的建设主体和融资主体,探讨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融资模式,指出研究并创新融资模式将有利于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澜  曹巍 《山西建筑》2007,33(10):40-41
从城中村改造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宅基制度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并提出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使宅基地制度与城中村的改造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倩  江裕林 《室内设计》2023,38(3):47-53
通勤效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 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 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 刻变化和居民通勤行为变得日趋复杂,影响城市 空间绩效和居民生活品质;且随着多源大数据 可获得性增强,关于职住平衡及其对通勤效率 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广泛而深入,但学者对于 职住平衡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等物质空间属性 如何影响居民通勤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为了 解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同通勤效率居民的多元需求 和真实的通勤状态,探索提升城市居民通勤效 率的有效途径,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以深圳市为例,借助DAAS和ArcGIS平台利用 联通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住地和工作地,通过 LINGO软件计算过剩通勤指标,对深圳居民通 勤效率进行评价,并在区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多方面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 位、职住平衡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容积率、平均房价、公交可达性、城中村面积、工作岗位数量 和服务设施面积对居民通勤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控制其他因素对通勤效率的影响之后,无论是 居住地还是工作地,通勤效率都会随着职住平衡程度的提升而提高,而在中国已有较高密度和 混合度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增容或功能混合以期提高通勤效率的措施则需审慎对待。研究丰富 了基于我国大中城市背景的通勤影响实证案例,为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推动可持续交通提供有益 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阮梅洪 《规划师》2013,29(6):82-86,100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和急剧的城市化,形成了"旧城中村";宅基地分配制度在旧城中村改造中的延续,导致"城乡二元"向"城市二元"转变,当城市化进程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时,改造后的城中村又成了"新城中村"。研究通过分析义乌市基于"宅基地安置,多层垂直房"模式改造建设的新城中村,认为新城中村的问题实质是旧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在进一步反思旧城中村改造模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引导村民和村集体从对物质空间的关注转变为对宅基地经济权益的关注的建议,建议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以宅基地的经济价值为纽带公平分配村民的宅基地权益,实现城村融合的目标,避免新城中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曹占伟  杨思  刘传俊 《山西建筑》2010,36(21):189-190
以太原市为例进行调查,在对城中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适合将廉租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结合建设的城中村类型,并提出了具体模式建议和相应的策略,以期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维护村民的长久利益。  相似文献   

19.
冯璐  张佩 《建筑与文化》2013,(12):40-43
城中村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社会稳定、城市发展、经济繁荣提供了保障。由于改造过程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且各主体间呈非合作博弈关系,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常由于利益冲突而引发社会问题。本文将城中村改造视为一个复杂系统,从脆性熵视角看待城中村改造系统,分析城中村改造系统脆性演化机理,是对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探讨城中村改造系统脆性风险规避策略,提出规划建议,以期构建稳定、高效的城中村改造系统,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给小城镇带来巨大变革,城中村改造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环节。文章以河北省冀州大常庄为例,从城市生长角度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促进社区发展的作用、特点及存在问题,并从政策、保障措施、就业安置等方面对小城镇城中村改造进行分析、论述,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