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深入阐述电磁感应式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磁场谐振WPT以及微波传输WPT的充电技术原理,指出了三种无线充电技术的优缺点,并针对目前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人机在电力巡检过程中的续航问题,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并设计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首先为提高无人机无线充电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耦合装置,即采用同心等长螺旋线圈作为发射与接收线圈,并对磁芯进行设计。其次选择LCL-S型拓补结构对系统进行补偿,并建立系统电路模型。最后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包括线圈匝数、线圈间隔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同心等长螺旋线圈的抗错位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耦合装置的实现以及合理的参数配置,得到一种传输效率97%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无人机用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其是应用于无人机充电的非直接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因此,介绍当前主流的几类无线充电技术,分析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工作电路等,并验证了电路输出电压或电流是否满足充电时的恒压和恒流。  相似文献   

4.
张杰梁 《仪表技术》2014,(5):15-18,21
结合近场磁耦合技术,介绍了无线充电装置的硬件结构;依据无线充电联盟(WPC)的Qi协议,分析了无线通信充电的全控制过程,并就输出量的偏差调节进行了实时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无线充电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从硬、软件两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无线充电产品设计经验,对无线充电设计细节进行探究。介绍了无线充电划分及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结构、测试指标,在此基础上对电磁感应无线充电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电磁感应无线充电产品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阐述了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测试流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元件参数偏移故障定位诊断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电路结构的特征,对电流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提取有效特征量,基于容差参数区间估计法对元件参数偏移故障进行诊断。通过模拟各种元件参数偏移故障,验证容差参数区间估计法对于此类故障诊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但简单易于操作且对于定位诊断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元件参数偏移故障有很好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电磁谐振技术研制的无线充电系统,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并对系统建立了物理模型,理论分析了影响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和距离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谐振频率、线圈的几何参数、电气参数等;通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了这些关键因素对无线充电系统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线充电是一个新型的充电方式,是未来电能作为动力源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针对谐振式无线充电方式,采用建模分析的方法,利用PSpice进行仿真,通过改变谐振频率对无线充电性能及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频磁耦合谐振有良好的充电效率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和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对基于自动化立体车库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种无线充电技术的对比,选择磁耦合谐振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于立体车库中。对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的相对偏移距离进行了分析,以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效率。设计了一种自动连接装置来解决充电电缆随载车板移动的问题,实现了电动汽车停车、充电的自动化,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考虑将较先进的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运到电动船充电,建立内河船只无线充电系统数学模型,运用MATLAB仿真技术,模拟该无线充电系统一般情况,及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理,将模糊PID与分段控制技术相结合,提高充电系统稳定性以及应对某些故障的自适应能力。从理论上论证了内河船无线充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尝试着研究如何利用无线技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为了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文中提出了将剪叉机构用于无线充电发射板的举升的思想,通过分析系统特性确定电动推杆的运动情况,确立电动推杆速度与加速度曲线。通过剪叉机构的几何结构建立其力学、运动学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充电不便、不安全、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在电磁感应式充电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够自主调节发射互感线圈位置进行无线充电的装置。当汽车驶入停车位时,该装置开始工作,检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位置,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节发射互感线圈的位置,使发射互感线圈与接收线圈相对偏移量降到最少,从而实现充电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巡检机器人将逐渐替代人工巡检的方式成为检测变电站设备的新手段。该文设计了具有自主寻源和非接触无线充电系统,保证了机器人在进行电力设备巡检、设备故障诊断时能够处于长期自治的工作。该系统采用射频识别(RFID)定位与无线充电技术(ICPT)相结合的方式,当巡检机器人判断自身电量不足时,可主动返回到充电室进行充电。整个充电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到发射源并实现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定量泵构建的全液压转向系统工作时传动效率低、压力和流量损失严重等问题,将负载敏感式变量泵技术应用到全液压转向系统中。对转向系统中转向器、优先阀及负载敏感式变量泵的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基于AMESim仿真模型对负载敏感式全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向器转速在30 r/min和40 r/min时,压力和流量输出相对稳定;优先阀对转向器可起到流量调节作用;负载敏感式变量泵倾斜角在20°内能够控制输出流量的大小;负载敏感式全液压转向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和流量损失,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所用的无线传感器及摄像头电源寿命短、需定期更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功率恒压无线充电系统。介绍了该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怎样实现恒压输出,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经验证该系统能很好地实现12 V恒压输出,可为矿井无线传感器及摄像头长期提供连续可靠的电能,无需再定期更换电源。提高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也减轻了工人劳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动导引小车(AGV)作为一种智能搬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等领域,为解决传统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了动态和静态无线充电相结合的充电方式,在AGV工作路径上铺设无线充电线圈,可使AGV连续不间断工作。为更加经济地铺设无线充电站,提出考虑充电路径的无线充电系统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构建了无线充电站最低建设成本的优化配置模型,对无线充电站的位置、充电功率、储能装置容量等进行协调优化;下层模型为考虑无线充电的路径规划模型,采用改进的A*算法优化AGV的充电路径。最后通过遗传算法对整体模型进行求解,并对充电桩驻点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充电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无线充电可有效节约充电时间,有利于提高AGV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以电容器作储能装置的新型容性负载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及控制流程。它利用单片机技术对整个充电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整个系统简单、可靠,成本低廉,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手机在车载情况下充电更加方便,研究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车载充电。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依照无线充电联盟"Qi"的标准规范设计了车载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该系统包含了高频逆变电路、谐振电路、通信信号调制电路和故障检测电路4个组成部分,确保在车载情况下无线充电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交流充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副边需要多级电能变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变换器的无线充电系统,其原边采用单相无线供电拓扑,经原副边耦合及谐振补偿,借助于单相矩阵变换器,可直接实现电动汽车交流充电,且充电电压幅值可调,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非直接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现在采用的静止的无线充电方式只是省去了线缆链接,而另一种行驶中无线充电系统需要在路面下铺设发射线圈或在路面假设电力线缆。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轮接收能量的行驶中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具有车体影响小、接收效率高、发射系统部署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