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切除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 ,是治疗子宫本身病变或因附件病变而不能保留子宫的最彻底有效的方法[1] 。传统的手术途径多经腹或经阴道 ,近十年来开展了腹腔镜下手术操作。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标准鞘内及经腹子宫切除术的各种临床情况 ,了解腹腔镜下标准鞘内子宫切除的优越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 1997年 10月— 1999年 11月我院经腹腔镜下标准鞘内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各 30例。经腹组 :年龄 38~ 6 6岁 ,平均 47.3岁。其中子宫肌瘤 16例 ,子宫肌腺症 6例 ,功血 2例 ,宫颈肌瘤 2例 ,内膜癌 1例 ,库肯勃瘤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盆腔引流量。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盆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中度或高度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常规进行分期,并进行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本机构主要行手术治疗的内膜癌患者,发生术后早期或晚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设计:将连续2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从患者的病历中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腔镜和开腹分期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短期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收住我院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1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加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研究组10例,采用腹腔镜下行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加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采用SPSS 19.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恢复日常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短期疗效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势,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易出现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影响盆腔淋巴结 ,在患者许可的情况下 ,系统地同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是必要的 [1 ]。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大手术 ,我科自 1996年 11月至 1999年 2月对 3例患者采用此手术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 ,年龄 5 1~ 5 8岁 ,平均 5 5岁 ,均为子宫内膜癌 期 ,合并子宫颈癌 2例 ,病史均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2个月至 1年余。手术方法均为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后均行留尿管和置阴道引流管。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7例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A组),并与同期23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B组)的病例作为对照,对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计划实施99例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成功97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2%。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平均住院日和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上与B组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同常规的经腹手术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次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选取同期开腹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结果 腹腔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两组在手术时间、保留尿管时间、术后引流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少于剖腹组(P<0.01),淋巴结切除数目多于经腹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满意,且腹壁创伤小,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手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96例早期宫颈癌为对象,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依据接诊患者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腹广泛子宫切除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治疗宫颈癌,相对于开腹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效果更显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20-72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时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术联合双附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子宫次全切除+双附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次全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性激素水平、术后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患者孕、雌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孕、雌激素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雌、孕激素改善更显著(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水肿、淋巴囊肿、深静脉血栓、输尿管瘘、不全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次全切术联合双附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阳性检出率,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曹媛媛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44-1045
目的针对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作出探讨。方法将商丘市中心医院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列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广泛子宫全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全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复发率以及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率、复发率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具有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显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子宫内膜癌Ⅰa~Ⅰb期和1例侵蚀性葡萄胎Ⅰ期患者行腹腔镜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术;对5例子宫颈癌Ⅰb1~Ⅱa期及1例子宫内膜癌Ⅲa期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总手术时间190min~450min,平均320min。术中总出血量250ml~900ml,平均440ml。术中无1例脏器损伤.术后平均住院9.5日。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子宫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15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1例子宫颈癌,4例子宫内膜癌。结果 15例腹腔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216min,术中出血平均为294mi,切除淋巴结数平均为18个。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经随访发现急性泌尿系感染、尿潴留1例,阴道残端复发1例。结论 从短期疗效看,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安全可行,并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绘图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在腹腔镜监视下将亚甲蓝染剂注射在子宫体四周的浆膜下层,观察并记录蓝染的前哨淋巴结部位、数量。术中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检查。 结果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1.9%(7/59)、灵敏度为87.5%(7/8)、特异度为100.0%(51/51)、准确性为98.3%(58/59)、阴性预测值为98.1%(51/52)。分析前哨淋巴结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得到Kappa系数为0.924,P<0.001。 结论 前哨淋巴结绘图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预测盆腔淋巴结整体转移情况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梅  张玲  李宇迪 《四川医学》2018,39(8):901-9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施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有效清扫淋巴结,还可减轻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技术在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行纳米炭示踪SLN显影识别,记录黑染的SLN的检测情况,术后将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40例病人中37例共检测出黑染淋巴结142枚,平均3.8枚/人,检出率为92.5%。SLN的检出率在不同注射部位、不同分期、不同肿瘤直径病人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SLN主要分布在髂外淋巴结(32.4%,46/142)和闭孔淋巴结(25.7%,37/142)。纳米炭示踪SLN的敏感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术中纳米炭示踪SLN技术是可行的,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及手术范围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器官及生育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2例,保留器官及生育功能并内服中药促进排卵及促进生育的情况。结果 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保留子宫3例,保留附件4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7例,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8例。结论对于年轻的患者,在严格掌握指征的条件下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器官及生育功能并内服中药促进排卵及促进生育是可行的,并且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子宫内膜活检为高分化(FIG OⅠ级)肿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分期、最终分级和存活情况。材料与方法:选取1992—2004年在佛蒙特州大学经病理科工作人员术前子宫内膜活检诊断为FIG OⅠ级腺癌,并接受腹腔清洗、腹式(或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其手术一部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82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极差32~91岁)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腹腔清洗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15例(8.2%)患者接受主动脉旁淋…  相似文献   

19.
传统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的方法是开腹全子宫切除加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切除(TAH+BSO),或合并淋巴结清扫。目前已证实TAH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接受,相比之下传统治疗受累范围较大,手术瘢痕明显,相关并发症较多。另外一种可行的方法是经腹腔镜切除子宫,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研究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子宫内膜癌运用腹腔镜分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名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接受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患者60例,开腹分期手术患者60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完成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在清扫淋巴结时,腹腔镜组总数明显比开腹组多,而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的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方面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子宫内膜内膜癌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分期手术具有和开腹式手术的不相上下的疗效,但是腹腔镜分期手术具有切除淋巴结数量更多、手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微创价值高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