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阳 《医学信息》2019,(21):166-168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相关诊断方法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下肢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灵敏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为96.21%,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髂总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灵敏性、特异性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静脉(96.66)、腘静脉(92.59)的灵敏性较高,对髂总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的灵敏性较低。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高,且对出不同节段深静脉血栓灵敏性存在差异,无创伤,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玲 《医学信息》2006,19(8):1415-14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起声检查对46倒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和40例同期住院的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形态、静脉管壁平滑度、各静脉的管径、管腔内回声情况和有无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46例)单支静脉受累9例(19.57%),2支静脉受累17例(36.96%),3支以上静脉受累20例(43.48}%);观察组股、膈静脉管径均较对照组粗(P〈0.05);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显示敏感,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静脉曲张的患肢及正常肢体进行检查,探讨小腿交通静脉反流对临床分级的影响,并对比观察观察组及正常组下肢静脉的管径。方法站立位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观察组25例患者的39条患肢与正常组10例患者(健康下肢)和正常人的12条健康下肢进行检查,对比观察有无小腿交通静脉反流、静脉管径等参数;对小腿交通静脉反流与临床分级作相关分析。结果正常组小腿交通静脉管径均小于3mm.未见交通静脉反流。观察组小腿交通静脉管径大于4mm伴有反流者18条下肢,小腿交通静脉反流与临床分级具有相关性(Fisher's exact=0.005),有小腿交通静脉反流者临床分级更高。站立位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胭静脉管径较正常组健康者的增宽。结论有小腿交通静脉反流者临床分级更高,故应常规检查小腿交通静脉;下肢静脉曲张组静脉管径较正常者的增宽,因此,发现静脉管径明显增粗时,应观察静脉有无反流。  相似文献   

4.
白玲玲 《医学信息》2018,(2):152-153
目的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分析对比。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45例患者,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静脉造影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1.10%。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同时直观的图像显示有助于清晰展示静脉血管病变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介入血管科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急性下肢DVT累及腘静脉的患者27例。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23~75(55.3±14.3)岁。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穿刺小腿胫前、胫后或腓静脉,顺行置入溶栓导管,溶栓段覆盖血栓全程,在充分抗凝基础上间断泵入尿激酶,每24~48 h经导管行造影复查,并调整溶栓导管位置。观察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前后健侧与患侧肢体周径差、患肢静脉总通畅度评分和溶栓后通畅度,以及腘静脉通畅度评分和溶栓后通畅度。结果 27例患者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成功,其中彩色超声多普勒导引下穿刺成功22例(穿刺成功率为81.5%),其余5例经足背静脉留置针推注造影剂顺行造影后穿刺成功。经3~7 d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前、后的小腿周径差分别为(4.19±1.51)、(1.38±0.50)cm,大腿周径差分别为(6.07±1.78)、(2.22±1.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9.28,P值均<0.001);患者溶栓前、后患肢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7.41±1.55)、(2.04±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P<0.001);溶栓后患肢静脉通畅度为70.62%±14.55%。溶栓前、后腘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5.04±1.01)、(1.2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2,P<0.001);溶栓后腘静脉通畅度73.21%±17.05%。患者住院溶栓期间均未出现大出血、小腿血肿、血栓进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引下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溶栓疗效好,对下肢静脉通畅度,特别是腘静脉通畅度改善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3年9月入院的72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56±2.64)岁;病程1~22年,平均(15±3.11)年。其中急性下肢肿胀患者40例,慢性下肢肿胀伴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者32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下肢静脉管径、管壁、血栓大小、回声、范围和移动性等进行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急性患者中发现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症3例,右下肢淋巴水肿两例,右心功能不全致体循环淤血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1例,其余34例为急性或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慢性患者中发现下肢动静脉瘘3例,下肢蔓状血管瘤1例,其余28例为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肢肿胀待查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占据很大的比例,使用彩色多普勒技术,不但可以对其进行明确诊断,还能够判断血栓的部位和发展,对深静脉血栓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的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其形成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血栓的回声特点、血栓范围、静脉管壁、血管内径及其血流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静脉血栓17例,亚急性血栓12例,慢性血栓3例,各期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均有其特异性;同时在患者中以下肢外伤性骨折居多.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无创检查的首选方法,它不仅可以对下肢静脉血栓程度及范围作出肯定的诊断,同时可以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在临床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具有其他影像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65例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的特点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率高,简便,无创,易重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性诊断DVT首选诊断方法,即可迅速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又可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日益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汤庆锋 《医学信息》2010,23(14):2350-235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5例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的特点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率高,简便,无创,易重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性诊断DVT首选诊断方法 ,即可迅速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又可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日益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性及血流情况.结果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或无回声,慢性血栓血管内径增宽或正常,血栓回声增高、不均匀.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表现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可以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网膜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及穿刺活检证实为大网膜恶性肿瘤的32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29~88岁,平均年龄53.7岁。回顾性分析术前全腹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大网膜呈大片或结节状增厚,呈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回声。32例病例中,28例腹腔内常可发现腹腔局限性或大量腹水,占87.50%(28/32)。24例超声发现的大网膜恶性肿瘤中,17例有彩色血流信号,占70.83%。32例大网膜恶性肿瘤中,8例超声检查同时发现网膜外转移,占25.00%。结论超声对大网膜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超声声像图表现复杂多变,判断性质需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诊断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对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9例新疆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5岁。术前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检查,进行影像学诊断,术后经手术和病理全部证实,并回顾性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的影像学诊断和定位准确率。结果 39例患者中5例为女性盆腔包虫(2例单囊型,3例多囊型,且1例伴包虫囊肿破裂),MSCT诊断正确率为80%(4例),定位准确率为100%(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60%(3例),定位准确率为40%(2例);25例为囊实性卵巢囊腺瘤(7例为单囊型,18例为多囊型),MSCT诊断正确率为88%(22例),定位正确率为84%(2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60%(15例),定位正确率为52%(13例);4例为较大子宫肌瘤囊性变,MS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100%正确诊断,MSCT定位正确率75%(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率50%(2例因肌瘤较大,位置特殊而定位失败);5例为卵巢囊腺癌,MSCT诊断正确率为80%(4例),定位准确率为80%(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60%(3例),定位准确率为60%(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MSCT定位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治疗方法以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主。结果 16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4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8例,经CTA检查发现3例,经上肢血管造影诊断5例。6例术前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5例血栓消失,行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痊愈出院;10例术后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8例血栓消失,2例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1例经积极抢救成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应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ine-flow技术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股动脉PSA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51 ~ 69岁,平均年龄63.27岁。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凝血酶,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Fine-flow技术测量瘤腔的大小、瘤颈的长度及宽度,术后测量血栓体积,并用Fine-flow技术检测封堵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29例PSA术前经灰阶超声联合Fine-flow技术确诊,其中23例为单纯型,6例为复杂型;23例单纯型及4例复杂型均一次性封堵成功,2例复杂型PSA于第2天复发,行再次封堵成功。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瘤腔体积为(6.2 ± 2.3)cm3,瘤颈长(4.3 ± 1.3)mm、宽(2.3 ± 0.9) mm。Fine-flow技术测量瘤腔体积为(8.7 ± 3.8) cm3,瘤颈长(4.8 ± 1.8) mm、宽(3.0 ± 0.8) mm,血栓体积为(9.7 ± 4.2) cm3,凝血酶用量(193 ± 32) U。Fine-flow技术测量瘤腔大小与凝血酶用量及术后血栓体积相关性好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值。术后随访发现瘤腔封堵完全,封堵后载瘤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流速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Fine-flow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均能准确诊断PSA,Fine-flow技术在评估瘤腔体积、指导凝血酶用量方面优于彩色多普勒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滤泡状结节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15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3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7岁.采用二维和彩色超声检查,重点分析甲状腺肿块内部和边缘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特征、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形态.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腺瘤89例,滤泡状腺瘤44例,滤泡状癌2...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对乳腺肿块大小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不同大小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乳腺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78岁。共112个病灶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经粗针穿刺组织活检和/或手术切除病灶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按肿块平均直径≥2cm和〈2cm分为两组.分别比较单纯常规超声检查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肿块平均直径≥2cm组.常规超声检查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2%。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6%,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平均直径〈2cm组,常规超声检查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6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直径〈2cm的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率高于单纯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更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孕期重复照射是否会对仔鼠的行为发育造成影响,为产科超声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妊娠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重复照射0min组(对照组)、重复照射10min组、重复照射20min组3组。在妊娠第6、12、18天分别给予0、10、20min的(3.0MHz,MI=1.6,Tis=1.8)超声照射。生后采用动物行为学观察方法测试并评价其子代鼠生理发育及行为学能力。结果照射20min组与对照组相比,空中翻正、视觉定向的达标时间均较对照组延迟(P〈0.05),而张耳、开眼,以及平面翻正、听觉惊愕指标,3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20min重复照射可能对仔鼠的生后行为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胚胎停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对首次超声确诊及可疑胚胎停育二次超声确诊病例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超声一次确诊者60例(80%),二次确诊者15例(20%),其中枯萎孕卵33例(45%),均未见卵黄囊显示;胚胎死亡21例(28%),其中卵黄囊枯萎17例(23%),增大4例(5.3%)。结论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胚胎停育及早、快速、准确地进行明确诊断,能早期发现宫内胚胎发育异常,可指导临床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妊娠后期胎儿肝静脉的发育状况,从而为肝发育异常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及常规超声检查排除各种病变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118例,孕龄26~40周;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扫查,观察胎儿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类型,肝静脉的内径与属支、相互夹角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状态.记录相关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合干后汇入下腔静脉(Ⅰ型)者57例(48.3%),肝左、中、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Ⅱ型)者53例(44.9%),肝中、右静脉合干或出现肝右后静脉等(Ⅲ型)者8例(6.8%).随孕周增加,肝静脉内径增加,肝左、中、右静脉内径分别为(0.34±0.04)cm、(0.35±0.04)cm、(0.36±0.05)cm,与孕周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观察到的肝静脉属支1~4支不等.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6.8±14.2)°,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0.7±19.4)°,肝左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的夹角为(98.4±20.3)°.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频谱为三相,随孕周增加a/s值逐渐减小.以上各数值未见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胎儿肝静脉发育状况与成人不同,胎儿肝静脉属支变异较大.本研究可以丰富与完善肝静脉发育影像学知识,提高肝静脉发育异常胎儿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