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与政策工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把握我国环境政策历史脉络,了解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政策离实现政策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需要运用新的政策工具以改善环境、实现环境政策目标。而逐步兴起的自愿性环境政策和经济型环境管制政策将会是我国环境政策发展的趋势,对这些新型政策手段的分析将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环境管制政策的局限性与变革--自愿性环境政策的兴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虽然基本上避免了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但是现行环境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环境政策的效率亟待摄高。究其原因,我国环境政策以行政直控的管制政策为主。具有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使得政府和企业的博弈长期锁定在非合作状态。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引入第三方激励、监督机制。促使双方的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愿性环境政策的渐渐兴起,是企业和公众在产品市场上互相影响的结果。而政府起到引导激励、信号传递作用。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自愿性环境政策缓解了环境管制成本与效果冲突的困境,是未来环境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享有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环境不平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在环境治理中同时实现效率与公平,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研究多从种族和收入水平角度分析环境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却较少探讨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对环境不平等的影响。为弥补这一不足,该研究基于278个地级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利用威廉逊系数测度2003—2019年25个省和地区的环境不平等指数,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政策工具与环境不平等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环境不平等整体呈现先缓慢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同时存在环境质量改善而不平等加剧的错配现象,如何提高少数人的环境福利成为今后环境治理的重点。(2)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因具有注重公平与公众诉求的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域环境不平等,而市场型政策工具追求治理效率的特性会使其显著加剧省域环境不平等。(3)污染水平和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缓解省域环境不平等;而市场型政策工具则会在低污染水平和高创新水平下,加剧环境不平等。基于上述结论,应从重视...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也在不断地跟进。梳理相关产业政策变迁之中的内在逻辑,分析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基于政策框架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有关新能源汽车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将关注重点从政策的评价转到从历史的角度关注新能源政策变迁的推动力上。政策变迁是与其动力因素密切相关的,这些动力因素又总是体现为政策变迁的主导力量。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变迁历程中,其主导力量或政策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断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也可以分为政府主导、汽车厂商主导和消费者主导的三个阶段。政策变迁体现了政策本身的社会价值。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种不同政策要素及其相关性,本文发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组织性政策工具、管制性政策工具、经济诱因性政策工具、信息性政策工具和资源性政策工具这五个方面,经济诱因性工具和信息性工具应该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工具,组织性和管制性工具只适用于产业化初期,后期应逐渐减少,而自愿性工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完善前不提倡使用,在该产业市场得到完善后可以成为政府的选择之一。经过研究发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注意自身的作用范围,适当处理市场与政府规制的便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规制效率,是未来产业化政策工具选择应重点关注的环节。同时,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致力于技术创新,把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将气候问题的主要利益集团和国家分为三组,欧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伞形国家集团(以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南非等),近似代表气候政策的一、二、三3个梯队。全面扫描这些国家标准和管制政策、财政政策工具、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信息工具、研发政策等主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同时,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动趋势以及环境监管能力作为政策环境因素,试图反映气候政策工具应用条件从低到高的阶段性的特征。通过对上述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应用情况的国际比较,总结了减排政策工具应用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继续运用好标准和管制为代表的传统政策工具;充分考虑政策工具的应用条件,稳步推进高级政策工具;加强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以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温室气体政策工具的核心目标;近期应谨慎推出碳税;循序稳妥推进碳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件有意义、有影响的大事,因为一个拥有世界1/5多人口的国家和民族,选择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途径,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决策,必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和自愿行动型"四维一体"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针对不同政策类型工具的有效性,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只关注其中某一种工具的治理效果,同时考虑所有政策工具效果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首次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在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相对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工具和市场激励型工具仍然是当前中国治理环境污染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和自愿行动型工具的有效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首先,中国政府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加大环保执法投入,提升环保执法的主动性;其次,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型工具,建立更加弹性化的排污收费标准和更为严格的排污惩罚制度,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广泛地实施;再次,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公众的参与成本,使得社会公众能更加便捷地参与环境治理;最后,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发起自愿性环保项目,对于推动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加强居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社会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运用命令—控制、市场激励、公众参与、自愿行动等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治理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提升所有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应对挑战的中国环境政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要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要以科学的环境政策作为保障。该文探讨了环境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对应对挑战的中国环境政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环境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当前中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环境政策,如何有效执行环境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境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及其将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的增加,因此,只有通过环境政策的激励,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目前,已有文献对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研究缺乏计量经济学的证据,尤其缺乏对政府环境政策影响效应的研究与分析,政策针对性不强。本文以我国环境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指标来表征工业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在对中国30个省份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环境政策力度、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投入等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滞后1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每增加1%,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增加6.45%,表明我国的环境政策力度,即对环境改善的投入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单位工业生产总值的污染排放量与环境技术专利的申请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表明政府增大环境规制的强度,有利于激励企业增加对环境技术创新的供给。此外,工业企业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国际技术外溢效应和工业企业行业规模与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均为正相关关系;其中,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是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扭转我国工业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应建立节能减排政策规制的长效机制,加大减排科技资金投入,并加速形成环境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境政策矩阵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已有的环境政策手段进行重新评估。由世界银行提出的环境政策矩阵则是进行这种评估的成功之举。本文利用政策矩阵这一模式探讨了我国环境政策手段的构成与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创新我国环境政策手段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而屏障作用显著.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过去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政策进行回顾和总结,辨析其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今后西部国土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7年)主要是开发带动治理,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前(1978-1999年)逐渐由开发转变为以保护为主,西部大开发十年期间(2000-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②在空间上,通过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移民、财政转移支付和差别化的生态环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③在各项政策和工程实施下,西部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在生态环境治理、全社会参与、环保投资等方面探索出诸多成功经验;④生态环境政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建设多以各个部门主导,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协调,有些政策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生态补偿政策缺乏总体还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环节还较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芬兰环境产业及政策许同舟(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经商处)1飞速发展的芬兰环境产业芬兰环境产业是在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995年的环境工业产值达到了250亿芬兰马克。环境产品的出口占到芬总出口额的20%,比80年代初增长了10倍,专家预计在15年内...  相似文献   

14.
城市矿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它是蕴藏于城市中有较高经济价值并可回收利用的二次资源,具有载能性、循环性、战略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持续升级,"垃圾围城"已然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矿产变废为宝,能有效化解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为此,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城市矿产产业政策以推动其快速发展。本文收集1987—2015年国家层面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在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梳理、编码并统计计量的基础上,首先从颁布部门、数量、力度等方面对政策体系进行总体分析,然后构建并运用政策工具-政策作用环节两维度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城市矿产政策体系的演化过程及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从政策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城市矿产政策体系经历了依附环境保护政策的孕育期、体系初建的形成期和效力深化的发展期。(2)从政策颁布维度分析,中国城市矿产政策颁布速度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增强,参与机构数量不断增多。(3)从政策工具维度分析,中国城市矿产政策体系以环境型政策为主,逐渐呈现出强化供给型政策的演化趋势。(4)从政策作用环节分析,中国城市矿产政策体系由重点关注回收、深加工环节向关注全产业链环节演变。最后,针对中国城市矿产政策体系演变特征与存在的不足,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部际联系,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消费引导,完善需求型政策;三是立足产品全生命周期,健全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效果及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袋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减轻塑料袋使用所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中国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在借鉴国际和国内部分地区的限塑经验的基础上,共同颁布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并于2008年6月1日生效。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在该政策执行前后分别进行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对消费者的塑料购物袋使用行为的中短期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在结合国际限塑经验的基础上对该政策的长期效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政策的实行在中短期减少约一半的塑料袋使用量,并且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政策影响;长期塑料袋使用量虽会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但该政策对塑料袋使用量的削减作用依然十分显著。此外,本文进一步比较了实行限制塑料袋使用政策的两个主要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行的限塑政策进行讨论,发现我国限塑政策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吸引FDI的环境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强度的不断提升,环境政策成为中国吸引FDI、地方政府吸引FDI时经常使用的工具。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放松环境管制的标准或增加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降低企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成本,增加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吸引力。本文构建包含环境政策因素的企业区位选择模型,使用1990-2007年中国省份之间的面板数据,发现除了传统的市场规模、公共设施配套和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因素之外,环境政策对FDI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管制强度的增加对FDI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政府加大环境投资则对FDI具有吸引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放松环境管制标准的环境政策能在短期内吸引到外资,但却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而增加环境投资在短期和长期都对外资企业产生吸引力,且有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应该通过增加环境投资而不是放松环境管制的环境政策来吸引FDI。  相似文献   

17.
凡是到过芬兰的人,都发现芬兰空气清新、水清林秀、恬静宜人,整个国家就象一个天然的大公园。这和芬兰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芬兰人具有环保意识息息相关。本文仅就芬兰的环境政策、法规和组织做些介绍。一、环境改策环境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芬兰制定环境政策基于人类和自然和谐以及民主原则,同时考虑国际环境政策的尺度,并且保证和其它社会政策相协调,还要有明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需求的基础上,从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构建了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宏观目标及微观目标;重点研究了环境准入、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环境经济等政策措施;从环保绩效考核、环境信息公开、资金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政策保障体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为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环境行为:环境政策研究的微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行为是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内部具体生产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是环境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政府、公众和市场压力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工业绿色化的初级阶段以政府压力为主。随着公众和企业更多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来自市场及社区的压力逐渐成为企业环境行为的主导驱动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环境问题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探求环境压力与企业环境行为转变的内在关系.找到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和表现的最优方式,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环境成本内部化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本文首先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严重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