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许多病证共同的病理基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因而表现纷纭繁杂."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病证的治疗大法.火郁治疗的关键在于宣畅气机,清透郁热.  相似文献   

2.
“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经大论》,这个理论对五脏病理、临床治法治则的制定和遣药组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学者对“火郁发之”内涵的研究非常局限。笔者查阅、整理了与之相关的古籍文献,以期对“火郁发之”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是指鼻窦粘膜的化脓性炎症,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慢性者居多。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也较多,并根据《内经》对其病机、病位症状及“脑渗为涕”的论述,故又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病名,与急、慢性鼻窦炎相类似而致病因素大多因感受外邪,侵于太阳,皮毛不利致肺气壅郁,阳明不降,阻碍肺胆降路,致使热邪痞浊填塞于上,久而久之,遂成辛颊鼻渊。本病有实证与虚证之分。但临床属血瘀者亦多见。笔者自2000年1月~2000年3月,从血瘀证考虑,应用中药辨证治疗鼻窦炎,收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作为辅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实施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治疗,实验组应用抗生素、类固醇,并辅助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病例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比对照组在黏膜水肿消褪、囊泡、肉芽消失、上皮化方面治疗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愈合时间;鼻渊舒口服液可作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新安鼻渊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藿胆丸。14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总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肺经蕴热证疗效、胆腑郁热证疗效及其总体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安鼻渊方对胆腑郁热和肺经蕴热型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沈勤峰  沈小燕  朱荣强 《吉林医学》2013,(30):6271-6271
目的:分析探讨采取鼻通窍的治疗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与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等。方法:选择3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联合鼻渊通窍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均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窦炎的诸多治疗药物中,鼻渊通窍颗粒所取得的疗效是较好的,且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实验组采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两个星期后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联合两种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9.84%显著低于对照组24.5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安全、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实验组采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两个星期后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联合两种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9.84%显著低于对照组24.5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安全、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病例均采用托里消毒散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治愈63例,显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8%。结论: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渊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鼻渊通治疗组和阿莫西林对照组分别对100例和7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一疗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鼻渊通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鼻渊通长期服用较少产生耐药菌株,不良反应少、价格低、使用方便、易被接受。结论鼻渊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高、长期服用较少产生耐药菌株、安全性好、服用方便,推荐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肛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肛窦炎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意义。在防治肛窦炎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肛窦炎的健康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颗粒对A,JL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鼻渊通窍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00%(33/5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4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及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鼻窦、脓涕及鼻甲充血肿胀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改善鼻窦腔黏膜炎性来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80只大鼠用于复制急性鼻窦炎模型,根据鼻窦炎症状评分标准,选取评分标准≥6分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新安鼻渊方高(15.2g/kg)、中(7.6g/kg)、低(3.8g/kg)剂量组,鼻渊舒组(3.5ml/kg),左氧氟沙星组(40mg/kg),每组10只。模型复制7d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时间为7d。观察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血中溶菌酶含量、鼻窦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各剂量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高剂量组大鼠血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上颌窦黏膜表面有大量炎性细胞聚积,黏膜上皮变性、脱落,纤毛缺失、排列紊乱,黏膜内及黏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分级显著增高,鼻渊舒组,左氧氟沙星组,新安鼻渊方高、中剂量组病理分级显著降低。结论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中医学的"气血津液"理论与汉方医学的"气血水"说的异同为出发点,比较中医学与汉方医学合方的思维与处方特点。中医学合方多针对病机复杂的疾病,且对原方用药与剂量有所调整,呈现出"复方多法"的思维;日本汉方医学重视"方证相对",以此辨别具有针对性的证候与腹证,合方运用以数个方证并存为主要依据,对用药剂量与比例有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协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进行研究,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作梳理分析和比较,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三因司天方》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辅行诀》以五脏补泻为理论核心。《三因司天方》的诊断以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为依据,重视症状。《辅行诀》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除症状外,更加注重发病以及就诊时间这个重要因素。《三因司天方》的组方思路基于五行生克之理,利用药物的五味,而不是单纯依据药物的功效来治疗。《辅行诀》方药更有特点,结构严谨,有明确的组方规则;从五行五脏论治的角度,细分药物。[结论]《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都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并加以发挥和创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是互通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和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验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审因、辨病、辨证与对症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应对艾滋病的复杂性,构成艾滋病完整的诊疗体系。具体包括:以病机为靶点开展辨病论治;以病因为靶点开展审因论治;以主症、相关病症为靶点开展对症治疗;以证候为靶点开展辨证论治。四维论治不是将四者混为一谈,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全面认知,追求理论和临床上的系统化、一体化,也就是追求综合性诊疗。四维论治并不是否定四者的独立性,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诊疗。走出"证候""辨证论治"作为艾滋病唯一研究方向的误区,是学术进步之必须。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属本虚标实证,病机为心肾阳虚,气化失常,瘀滞胞宫,治以温阳化气法,结合补肾调周法,并创立温阳化气方,于经前期阳长之时,采用温肾助阳,化气消癥之法,以期“六阳”到位,实现重阳转阴,恢复子宫功能,促进行经期子宫内膜瘀浊及水液排净,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重视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证关系除“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外,还表现为“同病类证”。同病类证是指同一疾病患者具有相同的中医主证,个体之间只是兼夹证的差异,因此治疗上可运用中医类治法,即在应用主方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兼夹证适当加减。同病类证强调病和证的同质性,使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有更高的融合度。加强对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证的内涵,也有利于发扬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对临床医师掌握方证相应的辨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后主观症状改善的相关因素,以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方法:对内镜鼻窦术后头痛、鼻塞的63例患者行进一步检查,加强科室会诊,对病因行相应治疗。结果:63例中,伴有内科疾病38例,鼻腔鼻窦病变残留或复发29例,伴有抑郁症5例。63例患者经相应治疗主观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前要对患者行全面检查,并综合治疗相关疾病,以增强患者对内镜鼻窦手术的信心,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瘀热"在中医经典论著中并无系统论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前人关于"瘀热"零星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对"瘀热"病机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周老认为"瘀热"为病,范围宽泛,可见于外感、内伤等诸多疾病中,且多属疑难。在周老"瘀热"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初步论述中医男科学常见疾病—慢性前列腺炎中"瘀热"的病机概念、临床表现、辨治思路、组方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以期更好地丰富"瘀热"病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