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拱坝坝肩岩体稳定问题,是拱坝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拱坝设计中,必须对坝肩岩体进行周密勘探及详细的稳定分析和计算。本程序采用矢量代数法,进行拱坝坝肩岩体稳定计算。关于稳定计算的概念、理论、公式推导,详见王毓泰等人合著《拱坝坝肩岩体稳定分析》一书。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接触力法的拱坝坝肩抗震稳定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伯艳  陈厚群  涂劲 《水利学报》2004,35(10):0007-0012
本文提出了应用基于动接触力方法的显式有限元技术进行拱坝坝肩抗震稳定分析的新思路,给出了相关公式。新的分析方法,将坝肩岩体、地基、坝体和库水作为一个统一体系进行动力分析计算,能有效地考虑坝肩可能滑动块体与坝体的动力相互作用,较真实地反映拱坝和坝肩受到地震作用的实际状态,并对小湾拱坝坝肩震稳定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正常水位情况,小湾拱坝的地震作用超载安全系数约为1.3;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小湾拱坝的“降强安全系数”仅为2.58,而仅考虑静载作用时,即使以拱坝坝端应力不超过静态抗拉强度作为达到极限状态的工程判别定量标准,其坝肩的静态“降强安全系数”也高达4.0以上。因此,地震的作用使安全系数有较大降低。小湾拱坝坝肩抗震稳定是安全的,但安全裕度不高。  相似文献   

3.
拱坝坝肩有一个向斜岩体结构,该结构由于拱坝推力,会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通过有限元对坝肩、坝基渗流场与从拱坝向坝肩传递的推力进行计算,并通过三维极限抗滑稳定计算法,对向斜结构在各工况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采用锚索加固滑动体,对于规范要求相满足且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所需锚索数量进行计算,同时计算分析抗滑稳定中锚索施加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坝肩岩体地震残余变形对小湾拱坝安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有限元模拟拱坝坝体、非连续接触单元模拟坝肩,计算了在设计地震荷载作用下小湾拱坝坝肩残余位移和坝体应力。以拉应力达到坝体混凝土抗拉强度为控制标准,得出坝肩岩体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小湾拱坝坝肩仍具有一定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5.
沸泉一库是目前临汾市境内唯一一座除险加固过的浆砌石拱坝,在设计时对拱坝的稳定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工程实际,两岸地形对称性较差,拱坝应力采用两岸非对称的多拱单梁分载程序进行计算;拱坝坝肩岩体为薄~厚层鲕状白云质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拱坝坝肩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拱坝坝肩的稳定性是整个拱坝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坝肩岩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坝肩的稳定分析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在对拱坝坝肩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坝肩地质情况的调查,在全面掌握坝肩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坝肩抗滑稳定性分析。主要阐述了桑浪水库拱坝坝肩抗滑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7.
五嘎冲拱坝右坝肩为缓倾下游偏河床的卸荷岩体,坝肩发育较大规模裂隙影响坝肩抗滑稳定。结合坝肩地质条件进行多种抗滑模式分析,参考重力坝基础深层抗滑稳定模式的双滑面计算方法,对复杂滑动面抗滑进行计算,为坝肩处理提供依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计算模式和处理措施多样,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拱坝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坝肩岩体的稳定性,目前在设计中,高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刚体极限平衡法,但该法不能考虑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坝肩岩体的破坏机理以及拱坝与坝肩岩体的相互作用效应。本文从摩擦理论和矢量几何出发,导出了三维可能滑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等参逆变换的方法,将非线性有限元法的计算成果纳入到所建立的公式中,形成了“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高拱坝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具体工程的应用成果表明,所给出的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充分反映大坝与坝基岩体的共同作用效应,是进行高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坝肩稳定是拱坝安全的基本前提。影响坝肩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其次是拱坝结构型式及其荷载等。各个工程的具体条件不同,因而问题的性质也有所不同。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是研究拱坝坝肩稳定问题的两个主要手段。刚体极限平衡法(包括赤子投影法)是目前通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但实际上岩体不是刚体而是变形体,因而这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就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拱坝坝肩  相似文献   

10.
陈良 《人民珠江》2009,(2):52-54
对于混凝土拱坝,确保拱座稳定是拱坝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锦潭水电站的实际情况,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拱坝坝肩的平面稳定问题和空间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坝肩加固处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拱坝-地基破坏的数值模型与溃坝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崔玉柱  张楚汉  金峰  王光纶 《水利学报》2002,33(6):0001-0009
本文使用刚体弹簧元模型来模拟拱坝-地基这类非连续介质和连续介质组成的系统,对一个悬臂梁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计算并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应用这一模型对玛尔帕塞拱坝的溃坏进行了仿真,重现了拱坝的破坏过程,探讨了拱坝坝肩滑动失稳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坝肩岩体裂隙和断层的强度不足是导致整个拱坝溃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靳筱宏 《陕西水利》2011,(3):75-76,82
坝肩稳定是拱坝安全的关键,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必须合理选择滑动面及力学参数,对云河这种地形、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拱坝,需经有限元计算和地质力学模型实验进行验证,以确保拱端岩体的抗滑稳定。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拱坝坝肩抗滑稳定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拱坝坝肩的稳定是保障拱坝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拱坝坝肩稳定分析多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该法不能考虑岩体的弹塑性变形,也不能模拟岩体构造的复杂性,所以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坝肩岩体的破坏机理以及坝体与基岩的整体作用效果。从材料的弹塑性理论出发,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坝体和坝肩岩体抗滑稳定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工程模型的计算分析,分别以荷载突变和材料强度逐渐降低两种方式对坝肩岩体抗滑安全稳定给予评价。工程分析成果表明:非线性有限元法是进行拱坝及坝肩稳定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充分反映大坝与坝基岩体的共同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拱坝坝肩岩体稳定分析这一重点问题,文中基于某双曲拱坝,通过ANSYS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接触分析模型,对两岸坝肩岩基中不连续结构面的非线性接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在计算分析坝体静力工况下的拱坝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基础上,分别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超载法和降强法对拱坝坝肩进行了抗滑稳定分析,均论证了该拱坝坝肩是稳定的,研究成果可为拱坝坝肩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拱坝伸缩横缝的开合对拱座岩体稳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永刚  侯顺载  陈厚群  胡云明 《水利学报》2000,31(12):0038-0043
高拱坝在强震作用下,伸缩横缝出现开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坝体的整体性能,不仅使得坝体的动力反应重新分布,坝肩岩体抗滑稳定的主要参数一拱端推力也产生很大变化,横缝的存在增加了对坝肩岩体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的复杂程度。本文给出了用动态子结构法计算有伸缩横缝坝体拱端推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坝体设有伸缩横缝的溪洛渡双曲拱坝的计算模型分别在人工地震波及柯依那地震波作用下,考虑库水 坝体相互作用、坝体自重、上游淤沙等因素的影响,对溪洛渡拱坝的拱端推力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拱端推力计算了拱座岩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文中算式同样适用于其它结构。  相似文献   

16.
江口双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江口坝基础处理方案进行验征,弄清大坝在正常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场,了解拱坝和拱座的整体稳定,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全面模拟了江口大坝基础的不连续岩体条件,岩石力学性质和基础处理方案,揭示拱坝和坝肩从加荷开始到破坏的整个进程和机理,测出了坝体及坝肩软弱构造面各部位的和变形,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夹层在不断超载情况下,没有出现明显的相对滑动,基础处理效果较好,拱坝的弹性极限达到设计荷载的4倍,其最终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荷载的6.5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新宁县境内的大兴水电站枢纽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其坝肩岩体稳定性,指出坝肩岩体稳定是拱坝安全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十分重视坝肩岩体的抗滑稳定和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坝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有限元迭代法,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研究了双河拱坝坝肩岩体的稳定性,得到坝肩岩体的抗剪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加固后的坝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是水库蓄水运行后最致命的问题.在变质岩区,节理发育程度及其组合情况又成为拱坝坝肩是否稳定的关键所在.文中对石膏山水库工程左坝肩节理进行随机组合,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计算,并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双江水电站拱坝建于板岩地区,坝址区地层古老,经历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岩体断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风化强烈,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其坝肩抗滑稳定同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拱坝基础采取的工程处理措施,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坝肩稳定,就双江水电站大坝坝肩抗滑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