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我国黄金矿山采矿中 ,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的矿山占有一定比例 .但由于采场上下盘围岩的破碎给矿山生产带来很多问题 .本文结合本矿采矿场上下盘围岩破碎的实际和解决办法 ,对 3种支护形式及效果进行了技术性分析 ,有效地解决了浅孔留矿法采场上下盘围岩破碎的维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庆森  李国增 《黄金》1991,12(8):25-27
山西省义兴寨金矿的5~#矿脉赋存于断裂带内,节理、裂隙较发育,上下盘围岩不稳固,矿脉属急倾斜、薄矿体。 原设计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1989年2月开始在2501采场试验削壁充填法。 一、采场地质简介 5~#矿脉赋存于5~#断裂带内,其上下盘显示平行及斜交的小型节理、裂隙,造成上下盘围岩不稳固,断裂带近南北向,东倾,倾角  相似文献   

3.
针对急倾斜薄脉矿山部分采场围岩极不稳固的问题,应用压力注浆加长锚索的岩层加固技术,使这部分难采矿块可继续使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回采。介绍了画眉坳钨矿这类采场的工程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论述了岩层加固技术方案和工程设计依据、实施情况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浅孔留矿法采矿时,常遇到上盘围岩破碎,发生片帮、冒落现象,破坏采场空间,影响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双鸭山建龙矿业针对这种矿房,采取预留2~3m上盘矿体作为保安矿柱的措施,防止围岩冒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某金矿设计标高在65m以上的矿体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安全系数差,损失贫化率高,需要采取对应措施保证采场安全生产。为了提高产量,矿区明确提出应选择削壁充填开采的方式。结合Mathews图解法检测岩石力学主要参数、岩石水文地质标准研究和质量评价,对采场、采场顶板、采场上盘围岩可靠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主要形成于变质岩,主要成矿都集中在岩浆侵入地壳的变质脉的边缘,也有其他的成矿模式。选择浅孔留矿方式不能保证采场围岩的稳固性,而选择削壁充填开采方法更加合理,采矿工作安全、高效,项目实际经济效果良好,与浅孔留矿法相比,削壁充填采矿法可使矿石贫化率降低3%,矿石损失率降低2%。  相似文献   

6.
贾舍 《河北冶金》1993,(2):9-12
我国多数急倾斜脉状金属矿山,特别是中、小型有色金属矿山,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的比例很大,浅孔留矿法具有很多特有的优点。所以,有些脉状矿床围岩虽不够稳定的金  相似文献   

7.
浅孔留矿法凭借采场结构与工艺简单、采矿成本较低、通风条件良好、工人熟练程度较高等优势在矿山得到广泛应用。但为进一步减少矿石损失与贫化,必须继续优化矿区浅孔留矿法工艺。接下来就主要探讨矿区浅孔留矿法工艺底部结构的优化,并简单分析某矿区中厚以上矿体浅孔留矿法工艺的优化,提高矿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顶板失稳是威胁矿山矿柱安全回收的主要问题,某矿山为了确保安全、高效地回收矿柱,需要在矿山选定的四种矿柱回采、充填方案中优选出最优采充方案。结合矿山实际,采用FLAC~(3D)对矿柱回采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当充填体强度为2.2MPa时,采场尺寸较小,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较为保守,且对于维护采场与充填体稳定性并无显著优势,最终选择回采强度更高的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矿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既保证了采场顶板稳定,又有效提高了矿柱回收效率和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浅孔留矿法平立交替控制爆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晓华 《黄金》1997,18(8):15-18
本文介绍浅孔留矿法平立交替控制爆破新技术,该技术用于采场落矿,既安全,又有利于提高采场落矿指标,对类似矿山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浅孔留矿法开采二次贫化的主要原因是围岩崩落,其原因是江西巨通实业有限公司武宁县大湖塘南区钨矿的地质和开采条件所致。采取调整采场参数、优化爆破参数、锚杆加固围岩、回采时固定漏斗出矿、采空后治理采空区、治理采掘二次贫化等控制措施,对矿山进行二次贫化改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情况,从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方面对无底柱浅孔留矿法进行了综述,取消了传统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增加出矿进路,通过电动装岩机出矿,脉外巷道运输,提高了劳动效率、矿体回采率和采矿作业安全,降低了采矿贫化率。  相似文献   

12.
对浅孔留矿法采矿遗留的采场顶柱及老采场内板结残留的存窿矿量的回采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下盘脉外工程投入方案, 为老采场顶柱回收残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较好的解决了部分难采矿块回采的技术问题. 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3.
浅孔留矿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被普遍使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某矿体赋存特点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多年来矿山生产实践经验,文章结合102矿体具体情况,提出对浅孔留矿法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思路,调整出矿设备、改进出矿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河台金矿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主要为浅孔留矿法,少数为上向分层块石干式充填法.前者因未能有效支护采空区,减少采动地应力,且矿柱矿量占矿块矿量34%-42%、矿房大量放矿处于上覆崩落岩石下.造成采矿二次贫化率难以控制.后者虽能有效支护空区,有利于降低采矿贫化、损失率,但因生产工艺复杂,工人劳动生产强度大,矿块综合生产能力小,满足不了矿山生产能力的要求.对此,提出切合矿山实际情况的采矿方法改进设想——人工砼底板浅孔留矿法.该法通过人工砼底板对采空区的隔离与支护,有效减缓了地应力集中,提高围岩稳固性,并避免了在崩落覆盖岩石下大量放矿,从而有效地减少采矿总贫化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平水铜矿采场的概况,该矿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的远距离长锚索控制法治理围岩,探讨了远距离长锚索支护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长锚索的材料及结构、施工工艺及小分段空场采矿法采场上下盘围岩及顶板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复合电耙道浅孔留矿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楠  单宝强  王文福 《黄金》2004,25(12):24-25,34
针对老柞山金矿矿体形态复杂,下盘矿体膨胀的开采技术条件,提出并试验了复合电耙道浅孔留矿采矿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类似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春锋  陈国山 《黄金》2007,28(4):32-34
简述了官地银金矿传统浅孔留矿采矿法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间柱滞后矿房回采,且占有矿量多,造成地压集中显现.通过采准天井沿脉和下盘脉外两种形式相间布置,联络道结构形式新型设计,实现了矿房和间柱同步回采,提高了间柱矿石回采率,缩短了矿块回采周期,在总的采准工程量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对传统浅孔留矿采矿法中间柱滞后矿房回采应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由于胡八庄矿区上盘围岩不稳固,回采过程中上盘围岩垮塌、冒落时有发生,易沉帮冒顶,损失率和贫化率骤增.通过制定上盘破碎带分层回采剔除和下盘矿体分层跟进回采的浅孔采矿法,有效地缓解了围岩失稳存在的隐患,提高了回采效率,降低了贫化率和损失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类似地质条件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二道沟金矿自建矿以来,一直使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岩破碎的急倾斜薄—极薄金矿脉,生产实践中存在贫化损失大、经济效益低,采场作业条件安全性差等问题。随着生产形势的发展,必须探讨合理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开采急倾斜薄矿脉的矿山中,浅孔留矿法是一种占主要地位的采矿方法。经三十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采矿方法是基本上适用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1)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2)采矿强度低,生产能力小;3)坑木消耗高、支护工作量大等。为此,大吉山钨矿、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和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共同组织力量,对浅孔留矿采矿方法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了研究、改进,试验成功了爬罐浅孔留矿法,取得了较好的较果。采准天井月掘进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