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剔除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术前分娩次数、身体质量指数(BMI)、肌瘤个数、肌瘤直径、肌瘤位置及术后妊娠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初潮年龄、BMI、肌瘤个数、肌瘤直径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妊娠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对于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密切随访,如有异常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2.
周红菊 《现代肿瘤医学》2018,(19):3103-3105
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0 年1月至 2015 年12月期间316例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年龄,体重指数,初潮年龄,绝经状态,手术方式,肌瘤数目及大小,术后病理。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共复发64/316例,复发率为20.25%。年龄,BMI,有无合并糖尿病,初潮年龄,肌瘤家族史,术后妊娠状态与肌瘤术后复发无显著关联(P值均大于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肌瘤(风险比2.112),未绝经(风险比1.987),肌瘤最大直径≥5 cm(风险比1.722),不典型肌瘤(风险比2.436),腹腔镜手术(风险比1.694)是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于肌壁间平滑肌瘤而言,多发肌瘤,未绝经,肌瘤最大直径≥5 cm,不典型肌瘤,腹腔镜手术是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进行术前评估复发风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11例患者,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子宫肌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211例患者随访3年后发现,6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9. 9%。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在年龄、肿瘤直径、肌瘤数量和术后GnRH-a治疗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肌瘤直径小、肌瘤数量多发和术后未进行GnRH-a治疗是导致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年龄、直径、肌瘤数量多发以及术后未进行GnRH-a治疗是导致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针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给予GnRH-a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肌瘤复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227例患者,其中未复发150例,复发7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年龄、初潮年龄、肌瘤直径、最大肌瘤位置、肌瘤数目是影响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肌瘤位置、初潮年龄、手术年龄是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必须慎重选择该手术,且术后应及时复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对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7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访15个月,观察其术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159例)和非妊娠组(114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7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术后妊娠率为58.2%,足月分娩率为93.1%,流产率为6.9%。148例足月分娩患者中,剖宫产率为77.7%,阴道分娩率为22.3%,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年龄<35岁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患者(P<0.05)。单发肌瘤患者妊娠率高于多发肌瘤患者(P<0.05)。无不孕史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不孕史患者(P<0.05)。粘连程度越高,妊娠率越低(P<0.05)。术前宫腔形态正常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前宫腔形态异常患者(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的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手术方式(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最大直径(<5 cm、≥5 cm)、肌瘤穿透内膜(是、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肌瘤数量、不孕史、粘连程度和术前宫腔形态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降低肌瘤残留率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敦煌市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其中50例于肌瘤剔除后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另47例未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观察肌瘤残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发现11例有肌瘤残留,均为肌壁间肌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中使用阴道超声探查能及时发现残留肌瘤,减少术后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情况.[方法]对27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的患者中,大部分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7例患者中5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病理结果仍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结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在严密随访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从而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复发肌瘤数及术后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内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复发肌瘤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减少复发肌瘤数,并且对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发、多发子宫肌瘤、不同直径子宫肌瘤以及肌瘤与相应肌壁组织中miRNA Let-7的表达情况,探讨miRNA Let-7与子宫肌瘤复发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单发肌瘤与多发子宫肌瘤、不同直径的肌瘤组织以及对应肌壁组织中miRNA Let-7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分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的miRNA Let-7相对表达量略低于肌瘤旁对应肌层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肌瘤病例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多发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5 cm组病例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5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数目、直径大小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iRNA Let-7在多发肌瘤、大直径肌瘤病例中的相对高表达可以为子宫肌瘤复发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秀梅 《现代肿瘤医学》2015,(24):3629-363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产科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大于4cm)患者265例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时间、治疗等。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平均孕次以及无临床自觉症状百分率显著高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P<0.0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彩超诊断准确率89.8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彩超诊断准确率为85.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9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53例行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手术患者53例,占剖宫产人数的100.00%,实施卵巢肿瘤剥除加卵巢成形术患者43例(81.13%)、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患者10例(18.87%);在26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164例行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患者135例,占剖宫产人数的82.32%。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彩超诊断对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严格控制患者病情、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手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赵万成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3507-35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例,探讨分碎器误用于子宫肉瘤的比率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诊断为子宫肌瘤入院并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统计术后病理确诊或高度怀疑为子宫肉瘤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以诊断为子宫肌瘤入院并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共计2 27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或高度怀疑为子宫肉瘤患者共8例,约占0.35%(8/2278);术后2例病理经上级医院再次复核后考虑为良性,另有一例术后8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大网膜、肠系膜、腹膜已有多发转移病灶。其余无复发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分碎器误用于子宫肉瘤的机会非常小,其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仍是可行的,但同时应重视分碎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采取措施规避之。  相似文献   

15.
袁来娣 《中国肿瘤》2003,12(7):429-430
[目的]探讨宫颈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疗效。[方法]采用经阴道摘除宫颈黏膜下肌瘤44例,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手术后在月经来潮一次来院复查,宫颈均愈合良好。[结论]宫颈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纱布填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棒球式缝合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棒球式缝合组)45例,对照组(单纯连续缝合组)50例,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缝合方法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情况,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在术后引流量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充分评估子宫肌瘤大小及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对于子宫肌瘤核除后,符合棒球式缝合条件的患者,应用棒球式缝合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部超微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腹腔镜辅助下腹超微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85例,其中78例随访≥12个月(12~61个月)。浆膜下子宫肌瘤51例,肌壁间肌瘤34例;肌瘤数目1~3个;肌瘤大小〈5 cm者47例,≥5 cm者38例,其中最大直径达10 cm。结果全部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7.7%。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腹部超微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且不增加肌瘤的复发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孕激素(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组的E2、LH、FSH及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期间,治疗组的总复发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桂枝茯苓丸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地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