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娱乐下的"蛋",是青少年追寻"诗意人生""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恶搞"在赋予社会创造激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娱乐至死"的倾向。面对网络"恶搞",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一种"正邪不两立"的姿态,进行色厉内荏的指责和打压,而应该认真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建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疏导体系,引领网络"恶搞"朝着健康、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育工作对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化消极为积极,使网络传播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恶搞之风席卷高校,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的来源及表现形式,从个体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析了网络恶搞成因,阐述了网络恶搞的危害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兴彬  田园 《考试周刊》2010,(37):31-33
"恶搞"是一个外来词汇,但随着在跨文化交际的广度、深度日益增强,以这个外来词冠名的恶搞现象却得以迅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一些不合时宜的视频、图片与言论在肆意蔓延,这对暴露在网络世界的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作者认为恶搞现象的迅速传播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作者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维度等几个角度出发,旨在揭示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一代,阻止网络恶搞对他们产生的不利影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网络由于具有自由度高、不受约束,超越性强、远离现实,趣味性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为了减小负效应,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培养慎独精神、改进网络德育内容、优化思想内涵等工作构建新型德育阵地,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还应通过德育途径的转变和德育目标的转型,优化传统德育模式,以建立全新德育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新型德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网络学习缺失主体交往,网络环境复杂无序,学习者独立特征,网络技术特征,计算机网络本身对学习者身心健康的损害五方面对网络学习的负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建立网络学习辩证观,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的有利与不利。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信息影响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影响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情感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系统工程,创建权威的网络心理教育体系;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培养热心从事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等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休闲娱乐和信息接触的重要方式,其极易引发成瘾的系统设计和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会损害青少年构建自我同一性的心理能力,引发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早闭、扩散或延缓,造成同一性危机。为了降低短视频对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应针对青少年不同同一性风格进行分别指导,满足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求,降低短视频成瘾可能性,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短视频使用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张昕 《现代企业教育》2012,(18):110-111
结合当下实际和心理学研究经验,对研究网络中青少年心理发展方法进行探索和讨论,讨论了样本选取,及今后研究趋势,借鉴国内外经验,寻找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恶搞视频"的兴起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私人数码摄像机的出现有深刻的联系。在网络传播中,"恶搞视频"通过将人们熟悉的、固化的符号重新组合,建构起新的语境,赋予这些旧符号以新的意义,达到反讽、戏仿和解构的效果。"恶搞视频"是一种普通大众业余性的影像表达,是一种个体化的态度突显和情绪宣泄,在挑战权威、摧毁偶像的同时,往往容易陷入价值虚无的泥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上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导致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受侵害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帝J,成为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的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章从多维视角将网络传媒的负面效果归结如下:对知识产权、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色情泛滥;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形形色色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新的环境;促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和网络霸权的出现;对政治民主化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成瘾症”妨害青少年的健康、学业和社会化;导致信息消费快餐化,思维平面化,浪费了眼球和时间。如何减少和消除网络传媒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其正面功能,是亟待业界和学界进一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影响是一种健康的导向,负面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本文从负面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大众高度参与信息发布、传播与评论的权利,同时也存在散播不实消息造成人心恐慌的弊端。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弱化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影响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不利于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消解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加强新媒体利用,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新闻热点有机结合,在主动思考中加强认知;加强校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是非对错";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实践证明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运用网络意识,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使用群体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而高校对学生网络行为管理的现状又不容乐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应不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情感发展是决定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对青少年情感的发展产生了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和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对社会情感的淡化、道德情感的弱化、情感认知水平的下降和情感表达的失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金融体系提供一张安全网,防止存款人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失去信心引发挤兑,导致银行恐慌和金融危机,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我国即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之际,研究该制度实施中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扩张对青年社会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网络为青年社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必须正确对待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